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走进生活,自寻“材”路;自由想象,自主习作;注重实际,交际练笔。这都是激发写作情感,提高表达欲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故都的秋》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北平清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淡淡的落寞和悲凉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这一类抒情散文,应引导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内核和结构思路,在语境中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真实阅读”,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在阅读中养成审问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求解答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从动情、入感、悟味三方面入手,为情造。即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情趣、情致,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敏锐;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自觉营造写作心态与环境,发挥写作的潜能;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再创造,感悟章的韵味,激发学生投身写作的热情。其中,唤发情感是基础,营造心态是保证,感悟韵味是根本。  相似文献   

4.
姜彬 《孩子天地》2016,(8):281+283
在现当代众多优秀散文中,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为现代散文的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从情感表达,布局结构和写作手法三方面浅析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力争探求其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我潜心摸索读写结合方法,促使学生阅读和习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在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阅读与写作",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基础知识、体验文字情感,在写作中实现准确、流畅的自我表达。一、立足阅读,夯实学生的基础阅读是学生  相似文献   

7.
写作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进行的,学生的作也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制约,因此,写作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一是激发需要心理,引起写作冲动;二是唤起自信心,培养写和热情;三是培养审美情感,开掘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新写作。课程的改革带来了写作教学的巨大变革。首先是写作观念的变革,提倡写真生活进行真表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其次是写作内容的变革.变应试作文为生活作文;再次,关注写作过程:搜集资料、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都有明确要求。相信新世纪的写作教学与新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古代散文作品指的是辛亥革命前创作的贴近古人生活,展现现实,体现人们思想的文言文作品。学者王文生认为古代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抒情散文等多种。古代抒情散文指的就是以抒发人物情感为主的文言文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古代抒情散文的时候,要基于作品中独特的情味,引导学生探究其写作手法、作品结构和个性色彩,并引导学生大胆展开二度创作,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职语文微写作的一线教学面临着一个普遍性问题:如何让300字左右的微写作文字表述得生动而具体。基于一线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中职语文微写作通过微记叙文、微写景抒情散文及微小说改写的感受性写作训练,以小中见大、紧扣动作与语言描写、打通五感、转换视角四个有效教学实践路径,指导学生在打开五官感知的基础上,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了独特观察视野、丰富而有变化的情感,以及有深度的思考和思维变化。  相似文献   

11.
抒情,是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在构思散文时.思维如天马行空般纵横于笔间的,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然是“情”。写作散文,虽然有抒情文和记叙文之分,但往深处探究,二者是无法分割的。这中间,抒情散文固然应该有真挚浓郁的情感透露,但记叙文也同样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感情的奔腾激越,所不同的只是抒情散文多直抒胸臆,而叙事散文则大都借事、借物、借景、借人抒发情感,即人们常说的“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抒情散文成为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选文的重要对象。然而,抒情散文阅读题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不少学生反映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但看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不会梳理抒情散文的文脉,不懂分析意境组合的逻辑关系是造成学生读不懂抒情散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语文思维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基于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当组织个性化阅读,激发写作的动力;开展仿写式训练,传授写作技巧;落实以读促写理念,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加强开展阅读练笔,鼓励学生情感表达;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元教学情境;注重评价读写过程,从而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学习写作是学生情感体验、形成和表达的重要过程,对人的终身发展和学会做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性格等定型的关键阶段,初中学生的写作开始趋向于为情而作,因此初中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要以培养人的情感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5.
解读集体情感在教材实用类文本中的体现,探寻集体情感在实用文阅读中的发挥方式,应对实用文学习程式化、表达感受趋同、个体知觉钝化等问题;借助集体情感观照实用文写作,探讨真实语境中评价性写作的可行路径,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大部分学生文体意识不强,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抒情散文的特点,在结构安排上显示出叙事散文的痕迹,观点表达缺少精神的质感,思考缺乏一定的深度,思维逻辑没有条理。同时,语文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有效的教学模式,高中三年的教学中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缺少知识的递增性、训练的系统性、能力的层递性。笔者试图从“读背积累”“仿写训练”等方面着手,来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语文学科素养中最核心的一块基石,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表达作用上看,写作就是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的理性抒发;从外在表现上看,写作是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思维过程的外化表现。然而就现阶段小学写作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个性化方面的引导少之又少,导致学生的天性得不到很好的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热情,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可从积累写作素材、开放语言引导、巧用信息技术、挖掘生活材料等方面进行引导,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愿望,让学生能够妙笔生花。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唤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应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紧密结合;以教师的语言能力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阅读与评说紧密结合;与写作紧密结合,让每个学生得到完善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作文教学出现了以假乱真、读写脱节、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等弊端。而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在情感方面重在培养兴趣,懂得作文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在写作方面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在过程方法方面重视修改,重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为此,作文教学必须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20.
人生华妙,世象纷披,抒情散文往往以其轻灵自由的行文、摇曳多姿的手法、美如珠玉的语言,在再现自然万物的同时,或抒发愤懑隐忧,或展现玄思狂想,或寄托幽情悲欢……反映作者心灵世界的辽阔与深邃。作为散文的一类,抒情散文有其特定的文体特征、写作特点和鉴赏技巧。因此,阅读鉴赏这类散文完全有章可循。一、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情景交融,形散神聚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写作出发点,因此文中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