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最为重要的反应类型,其有关知识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学们应高度重视该知识点的学习与复习。下面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考类型归类分析如下,供参考。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常考内容有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分析时应抓好元素化合价。例1 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2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由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Cl2>SO42-  相似文献   

2.
董顺 《化学教学》2023,(2):75-79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  相似文献   

3.
<正>乙醇与强氧化剂(酸性K2Cr2O7溶液、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是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位于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1]中,乙醇的该性质是采用文字描述的,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实验设置呈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在2019年鲁科版《化学》必修第二册[2]中,乙醇的该性质为实验探究,没有提供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缺乏明确的浓度条件,对重铬酸钾不同浓度的酸性溶液与乙醇反应的实验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一般演示实验,可选取90%的硫酸和2%的重铬酸钾溶液,以体积比为1:1配比所得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实验效果最为明显,更适合学生观察探究。  相似文献   

5.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52面实验3-2介绍了乙醇被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说明乙醇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这是新教材增加的实验。但教材对该实验介绍过于笼统,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是多少?配制其酸性溶液又该加多少硫酸?按常  相似文献   

6.
<正>一、常规的性质实验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SO_2的性质。SO_2具有还原性,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_2又具有氧化性,当SO_2气体通入Na_2S溶液中时,SO_2与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单质硫,所以会产生黄色浑浊。SO_2与品红溶液反应后生成了一种无色的不稳定的化合物,当受热后发生分解,溶液又会变为红色。因此,当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红色,证明了  相似文献   

7.
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生物以及大学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这一反应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异,即使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的研究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因此,对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的实验进行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运用: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相互结合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气体,或者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现将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及部分高考题分析如下:1.离子结合成难溶(微溶)物而不能共存的有:Ag+与Cl+与Cl-、Br-、Br-、I-、I-、SO_4-、SO_4(2-),Ba(2-),Ba(2+)与SO_4(2+)与SO_4(2-)、CO_3(2-)、CO_3(2+)、  相似文献   

9.
运用pH传感器,测定NaOH溶液分别滴定FeCl3溶液、Al2(SO4)3溶液以及两者混合溶液的pH曲线。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图像分析Fe3+、Al3+开始沉淀的pH及沉淀完全的pH,通过"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分析pH曲线变化,探讨Fe3+、Al3+分步沉淀的可行性及最佳pH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及配平方法 1、氧化还原反应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怎样配平? [提示:见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一文,其中比较详细的阐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五大类型及其每一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2、常见氧化剂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与常见还原剂还原能力强弱顺序怎样排列 [提示:经验表明,在酸性介质中常见氧化剂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 S_2O_3~(2-)·NaBiO_3·PbO_2>(MnO_4)~-·MnO_2>  相似文献   

11.
围绕基本问题“如何探究乙醇与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成分”将实验探究分为3个组成部分:制备并收集气体、改进气体检验装置和优选气体净化装置,并依次展开实证研究;实验表明:用注射器作为乙醇与钠反应的简易装置,并在针头位置安装填充浸有酸性K2Cr2O7溶液硅胶的尖嘴导管可以有效地除去气体中的乙醇蒸汽,用CO2传感器可以更准确评估乙醇蒸汽的净化效果从而确定气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与方波伏安电化学方法,在1073 K,SmF_3-LiF-Sm_2O_3熔盐体系中对Sm(Ⅲ)在钨电极与镍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钨电极上电化学测试仅能观察到Sm(3+)/Sm(3+)/Sm(2+)氧化还原反应信号,其反应为准可逆反应且扩散系数为2.0×10(2+)氧化还原反应信号,其反应为准可逆反应且扩散系数为2.0×10(-4)cm(-4)cm2·s2·s(-1).与惰性钨电极上电化学测定相比,Ni电极上新增一对氧化还原信号,对应为镍钐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与溶解.  相似文献   

13.
1银镜反应的本质是Ag+被醛基还原为单质,为什么用乙醛做银镜实验时要用氨水将Ag+转化为Ag(NH3)2+而不是直接还原 首先我们能够想到的是,若直接还原AgNO3溶液,则生成的银在酸性条件下不能稳定存在(体系内本来就有NO3-,还原过程中溶液pH会下降,酸性条件下即使还原出Ag也会随即被HNO3氧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在分散系判断中的应用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表达。如图1所示:二、在溶液酸碱性及pH判断中的应用在25℃的水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强酸与强碱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稀释强酸pH增大,稀释强碱pH减小,但最大的限度是接近于7。这些知识用数轴可准确、清晰、直观地描述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掌握。如图2所示: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可能表现氧化性,也可能表现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不同价态若能发生氧化还图1图2  相似文献   

15.
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条件发生改变,产物就会不同。以镁与硫酸铜、氯化铜反应实验现象有较多不同为例,结合沉淀平衡常数、电极电位、溶液pH改变等理论知识,分析得出镁与氯化铜反应的特殊性,本质是铜的电子排布和反应中间产物Cu+随溶液中pH不断升高生成难溶的CuOH,或与Cl-生成CuCl再转化为CuOH,最终通过平衡移动生成Cu2O (砖红色)。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教材资料中介绍利用乙醇和重铬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测定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但是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演示实验或模拟实验,学生的认识仅停留在少量的文字介绍的层面上.课堂教学虽然将乙醇溶液滴入重铬酸钾溶液中,反应现象也比较明显.但终归与生活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差距,如果能像警察测司机那样一吹便知,那该多好.为此,就要解决2个问题:一是重铬酸钾怎么盛放?二是如何将酒精吹入重铬酸钾中与其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元素电负性和分子结构、反应电动势及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对不同反应条件下的Cl2和O2氧化性强弱进行讨论和探究,发现二者氧化性强弱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分析Fe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Fe3O4的原因,认为不能简单地根据氧化产物中元素化合价高低比较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还要结合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与电离、物质的浓度、pH、强弱电解质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解决问题时思维容量大,要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需分析清楚其中的道理,下面举几例.1.CH3COONa电离出CH3COO-会水解,CH3COOH溶液中的CH2COO-是否会水解?解析:有学生认为CH3COOH溶液中有CH3COO-又有H2O会水解,这种理解是否合理呢?CH3COOH溶液中的H+有两个来源,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主要来自酸的电离,CH3COO-结合的H+绝大部分是CH3COOH电离的H+而不是水电离的H+,  相似文献   

19.
<正>高考理综的化学部分,反应原理综合题属于其中一道必考题型,该试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电化学原理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与应用、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与计算、强弱电解质的判断、电解质溶液的pH值与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沉淀溶解平衡的判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要求是: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电子的转移的表示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掌握的.如这样的一道题目:一定量的SO2与H2S反应,生成的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32 g,求参加反应的SO2与H2S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