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镇西 《师道》2003,(6):8-10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直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当时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不过,四年过去,斯人已五十有八了,尚不愧此称号,实属难得。语文教学的叛徒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  相似文献   

2.
"中国语文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011年岁末,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黄玉峰从教45周年"语文教育研讨会"上,与会者纷纷走上讲台,痛陈他们对于语文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2011年底,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市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9家单位联合为上海语文教学界的符号性人物黄玉峰举办了从教45周年语文教育研讨会。几十年来,黄玉峰老师的名字和他的"大语文"教育观一直与中国基础语文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从上世纪80年代的"还我琅琅书声",到90年代的"文化学旅",再到本世纪初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黄玉峰始终将"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问题是黄玉峰"大语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几十年间,黄玉峰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视野迎来了一批批稚嫩的学生,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艺术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思想、有灵性的现代公民。在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文化内核的时候,在多元文化剧烈地激荡校园的时候,在碎片化思想漫溢孩子们的头脑的时候,在工具理性以最功利的方式植入孩子们幼稚的应试思维的时候,我们借各方专家学者对黄玉峰语文教育进行研讨之机。剖析当前语文教育的症结,助推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真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黄玉峰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的叛徒——在他的班上,除了学校统一的期中考试和期  相似文献   

5.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真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黄玉峰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的叛徒——在他的班上,除了学校统一的期中考试和期  相似文献   

6.
周勇 《上海教育》2012,(9):58-60
十年前,从一位复旦附中毕业的学子那里,知道了黄玉峰。在上海教育电视台讲《诗情画意》《阿爸教作文》,带学生远行,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与历史文化,研究杜甫、苏轼、鲁迅,批判语文教育,不照教科书讲课,教学生做有文化、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班上谁过生日了,送上自己的书画,等等,一大串的回忆。学子讲述这些回忆时,表情显露骄傲。我听着,亦认为黄玉峰是能够让学子佩服、记住的老师,像那些古道热肠的民国先  相似文献   

7.
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高考选拔的要求吗?多少人怀着这样的疑问对黄玉峰的“大语文”教学改革持观望态度。“以素质教育对应试。只要学生素质真正提高了,他们对付考试的能力也不会差。”黄玉峰始终有这样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交互、不断整合的“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网络世界即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并产生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在线语文教学”与“在线语文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将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这是李明新老师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所悟出的“理”,也是虚心学习前辈和同仁先进语文教学经验的体会。“实”与“活”作为一种语文教育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语文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指导当前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尤其是在防止和克服语文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等方面,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自主教育”一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烙有时代印记的新概念,而今早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作为早期“本真语文”的探寻者和“自主教育”的默默耕耘者,黄振宇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心中那份本真语文的自主教育追求。随着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入与自主教育探索的积累,黄振宇老师本真语文自主教育的踪迹也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11.
“大语文教育”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河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河北省的张国生等老师和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于90年代实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语文教改思想和教改实验。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将其内容归结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刘先生认为,张老师“把语文教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学渠道,指语文的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  相似文献   

12.
黄玉峰,1947年生,1967年毕业于上海教育学院,先后在上海市松江县天马中学、松江县少年体校、松江二中任教,并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二年。1986年至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任教。黄玉峰先生系我国资深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学组负责人),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中学组负责人)。他参加高考命题、参与高考阅卷多年,曾为作文组组长。编著有《新语文写作》《怎样写好高考作文》《阿爸教作文》《阿爸教做人》《阿爸教现代科技》《阿爸教读书》《育人之道》《六朝山水诗派》《东方情商》《高考复习战略丛书》等。参加编写的图书有:《新语文读本》《教师人文读本》《说话的技巧》等。发表了《还我朗朗读书声》《语文教学中的"背诵""记忆"问题再认识》《论夏丏尊的小品文写作》等论文。作为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黄玉峰先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是以"文人"的姿态而不是以"语文教师"的姿态介入到语文教学中的,因此有人称他为语文教学的"叛逆"、一个"特立独行者"。黄玉峰先生还曾经是上海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总理论经纬策划、总撰稿,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近年来,黄玉峰老师对李白和杜甫等中国古代诗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在上海电视台等媒体作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李白与杜甫》《苏东坡》等节目。  相似文献   

13.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22-23日,由《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河北省中语会、邢台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大语文与新课程”研讨会在“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发祥地———河北省邢台市召开。来自各地的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教师和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1000余人与会。在全国中语会新立项的“大语文教育”专题研究组也同时宣布课题开题。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副理事长苏立康、秘书长顾之川,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主任阎苹,北大附中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程翔等作学术报告。他们都热情地赞扬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开创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与实验,阐述了…  相似文献   

15.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格魅力,不要跪着教书,而要堂堂正正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活得像个人。”言下之意当教师的在教育教学中得有自己的开拓创新理念和实践。可是,当今教师队伍中,跪着教书的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有人在,因此重提黄老师的这句话也就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学本式”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由学知教,依学执教,是学本式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学本式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叫“学语文教育”.也叫“学习型”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构建以学法指导为中心线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是“学语文教育”的成功尝试。因此,学本式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有教育的教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大语文”。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18.
“本色语丈”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摈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颜色”和“味道”。“本色”是针对“彩色”而言的。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如五颜六色的教育内容、花里胡哨的教育形式、华而不实的教育泡沫等。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要知道“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挖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因素,并将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审美境界的追求等作为本色,才能使语文教育永葆青春,并进而获得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力争回归“本色语文”,即既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又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还要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民主教育当然不能仅仅由语文来承担.而应该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但语文作为“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语),在民主教育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语  相似文献   

20.
向明 《中学文科》2007,(6):103-104
自从“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提出后,几乎所有的讨论都是集中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上。其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大力倡导“生活教育”。难道能否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有效性吗?显然不能。陶老的目光更长远,他看到了学生长期的发展,他认为教学价值的体现不是仅仅局限在课堂这个狭小的范围。特级教师李元昌在1985年就提出了“农村语文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张。他教的学生阅读面较广,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较强,即使升不了学,也能依靠所学知识找到用武之地。黄玉峰老师的“放羊式”教学主张把学生放到水草最肥美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汲取营养,具体操作为超越教材、超越教法。他所任教的班常有十多人同时考上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