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弄”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口语中常常用到它,古人诗词里也不乏其例,可谓雅俗共赏,故在此一谈。“弄”字的结合能力较强,从整体看,与名词结合在一起,作动词用的占大多数。有与名词结合在一起仍作名词用的,也有与名词、形容词结合成成语的。现按这两大类分别谈之。(一)“弄”作动词,与名词或形容词结合,按感情色彩可分三类:(1)褒义:弄月,赏玩月色。李白《别山僧》:“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又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中的“弄”字,有“舞动”之意。  相似文献   

2.
古诗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语意含蕴较深的词句,学生理解难,教师讲授也不容易。如《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一句,其中“弄”字的意境似乎只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感觉,学生很难体会其中的韵味。为了教懂这个“弄”字,我不是以词解词,而是创设一个语言环境,给学生造成一种“意象”,让学生由此而展开想象。教学时,我问学生:“大家看看,这个‘弄’字是不是可换成另外一个字?”这一问,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换成“戏”好,有的说换成“浴”字更好,还有的说用“嬉”字最佳。对于学生们的议论,我没置可否,而进一步启发道:“来,我们大家都闭上眼睛,回忆春天山中的景色。你们说,春天一到,山中的鸟儿怎么啦?”“叽叽  相似文献   

3.
初中刊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全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基调乐观,富于哲理,咏物、写景和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互为表里,缠绵之情,让人玩味不尽。上下两片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转折,过渡自然,尤其是该句中的“弄”字,匠心独运,是该词意韵幽深的“诗眼”。起舞,本应是一个欢快愉悦的活动,多为人们开怀时的一种陶醉之态,而清影则是一种凄凉的意绪,一种清冷的寂寞,二者通过一个“弄”字,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弄”字处于二…  相似文献   

4.
<正>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张先名句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可解释为摆弄,"花弄影"是风吹花树,花在月下摆弄身影。这是暗写风。其妙处在于"弄"字将花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静而动,富有生命力。那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四课柳永词《望海潮》之"羌管弄晴"之"弄"该作何解?课本对"羌管弄晴"句的注解是:意思是悠扬的羌笛声在晴空中飘荡。问学生"弄"字怎讲?学生根据这个注解答:飘荡。要知道,这个注解是对全句意思的整体串讲,并不是逐字对译的精确讲解,这样解释"弄"字的意思显然是模糊而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才”字是文字学校出名的机灵鬼。一天。他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我能让句子中的时间表示长的变短,短的变长。”话一说完,“才”字四周便围了一大群人,大家都不相信“才”字的话。矮个子“一天”走向前说:“‘才’老弟。你能把我变长一点儿吗?”  相似文献   

6.
弄虚作假“弄”不得!李长安某中学日前接到上级通知,说省“双基”验收团即将到我局,请务必做好准备,莫让一所学校坏了整体名声。“军令如山作倒”,若实事求是,黄牌定亮无疑。无奈,只好胡编滥造,以图“过关”。于是,一系列神仙数字便应运而生:什么“出板报28期...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一大早,爸爸便一把拉我起床,说要带我去市中心逛逛,顺便去看看外婆的老屋。我高兴极了,眼前浮现出我童年时的情景,就在外婆的老屋,那窄小的弄堂里,曾经有我童年金色的梦……外婆的老屋所在的里弄是出了名的“鸽子弄”。由于年代久远,这里危房处处,伤痕  相似文献   

8.
以往教学“虐”字时,为提醒学生不要把“虐”字里面的部件“”方向写反了,我总是用彩色粉笔将这个关键性的部件标出来强调一番。可时间一长,有些学生还是将“虐”字错写成“”。这次的语文课,我又一次遇到这个棘手的“虐”字。像往常一样,我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一笔一画地板书“虐”字,学生们则注意观察“虐”字的写法。我突发奇想,不如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教室里一阵窃窃私语。我环视全班,发现马龙同学高举着手,便请他发表见解,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虐’的上部是老虎头,老虎的肚子饿了,它的利爪是挖自…  相似文献   

9.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古典诗词凝聚了天地人的灵气,是文学宝库中的珠玉。它们往往寥寥数语,却境界全出,含而不露,却况味无穷。在那精心锤炼的文字背后,是丰富而无限的意味天地。"篇之彪炳,章无庛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无妄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如此阐述,认为文章灿烂,归根结底是字(词)使用的恰当无误,由此可见,锤炼字词是立言之本,品味字词是鉴赏之道。任炼字百媚千红,我对"弄"情有独钟。"弄"字在诗词中常见的意思有以下几种:把玩;玩耍、游戏;嘲弄、  相似文献   

11.
一字生辉     
诗歌用最凝练的文字诠释着最绚丽的情感,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内涵。古人作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字炼得好,能够准确地表现事物的特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言已尽而意无穷,从而引发读者的联想并体会其弦外之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闹”和“弄”字就是古人炼字炼出来的。诗歌的炼字如此重要,那么,作为读者如何鉴赏诗歌中炼出的如此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字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中生辉一字的韵味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当下《金瓶梅》作序者东吴弄珠客是谁有四种说法,但均没有获得学界的承认。考索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及相关文献中可得出东吴弄珠客很有可能为明代人李目华(1565—1635)。《金瓶梅》序中的“褚孝秀”中“孝秀”不是人名而是“孝廉与秀才”的并称,当为李日华的友人“褚工部”。沈德符说“陋儒补以入刻”其实暗示了补刻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3.
一天,班会课,我走进教室,只见黑板上写着我的名字,大大的,歪歪扭扭的,而“肇”字的第一个部首“户”,竟被错写成了“启”。显然是哪个淘气鬼的“杰作”。全班50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看我如何调查着我,等着看我如何调查取证,然后对那个大不敬的家伙进行处置。停顿了两秒钟,我说,今天这堂课,我就说说这个“肇”字。我一生下来,父母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上学后,老师认为此“肇”乃不祥之兆,有闯祸肇事之嫌,执 意要我改名,遂改“肇”为“熠”。此后,闪闪发亮的“熠”字便伴我成长,直到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后,我才决意…  相似文献   

14.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15.
这天他说要为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有我参加的句子,我能把长的时间变短,把短的时间变长。”庄知一;笋月友,你知道“才”字变出的那两个句子吗?还有,你能揭产这小魔术的秘密吗?字在时间词语之后,表示时间长;“才”字在时间词语之表示时间短。“才”字小魔术@邓清夏  相似文献   

16.
邓惠明 《班主任》2000,(6):24-24
我曾被学生们称为“一字之师”,这个雅号是因为我的“一字管理法”得来的。一次,我向学生提出几个要求,并根据要求的难易程度限定了达到要求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火烧云》一课中有一句话“: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烧呢?请听“烧”字的述职——我是“烧”,本指使东西着火。火烧云中的“烧”是指好像云中着了火。而用在句子中,“一直烧到东边”与句末的“着了火”相呼应,体现了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联系上下文,我还点明了题目《火烧云》,也就是说我“烧”字又与课题《火烧云》相呼应,体现了文章结构上的连贯性。如果把我“烧”字与“红”字做比较,还可以体现出“烧”的运用能避免与后面的“红彤彤”相重复,既包含了“红”的颜…  相似文献   

18.
甲:你知道吗?我是“白”字先生。 乙:这种事也值得沾沾自喜吗?“我是‘白’字先生”,亏你说得出口。  相似文献   

19.
蒲昕昕 《山东教育》2005,(28):18-18
当我把“平”字范写在黑板上,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老师写得怎么样?”当一个女孩子给我指出“平”的第三笔“撇”碰到第四笔了,我称赞她说:“小天真勇敢,敢给老师提意见,真了不起!”当我再让其他的孩子接着评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是:“平”字最后一笔“竖”应该是尖尖的,老师写得不够尖;老师写的“平”字第二笔“横”有点短;老师没注意顿笔……  相似文献   

20.
一日,小明请“们”字到他的作文中做客。“们”字起初非常乐意,但当它知道小明准备把它安在下面几个句子中时,“们”字满脸不悦,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并且说:“小明,真是对不起,我得告辞了!”说罢,悻悻(xing)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