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听见家长这样教育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这句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观点。从家长的心态来考虑,这样的教育不无道理,因为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受欺负,以为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委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是我们每个家庭的热门话题,教育好孩子,还得从认识孩子开始。很多家长经常看一些幼儿教育的书,经常关注关于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可以看出家长对自己孩子的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是幼儿生活上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3.
决不会有一位教师希望她所教养的幼儿胆怯腼腆,自私自利;更不会有一对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粗鲁无礼,缺乏自信。所有的教师都希望幼儿身心愉快,聪明活泼;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无忧无虑,充满信心。但如何使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却必须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爱孩子,会爱孩子。爱孩子的方法之一,是家长与幼儿园及幼儿教师配合默契,达成共识,这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许多家长都指出,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严重的误  相似文献   

4.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5.
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教师对自己孩子写的评语,他们对教师写的每句话、每个字都会仔细推敲,所以教师写评语一定要慎重。这项工作我是这样做的:我写好一个幼儿的评语初稿,就读给这个幼儿听,指出在这学期他有哪些进步,当面鼓励表扬他,同时指出他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让每个幼儿知道老师对他的评价。最后我还要征求幼儿的意见,问:“你还有哪些优点、缺点要老师给写上的了老师给你写的评语有哪些地方你不同  相似文献   

6.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知道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教育言论之一,也是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一个问题。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都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加优秀,都对孩子的未来抱有美好的预期。热心的教育家们也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家长出谋划策,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计划和方案,这些计划和方案甚至可以细致到每一天的具体活动内容和每一个细节的具体处理方法。但是,为什么结果还是经常不如人意?为什么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呢?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是孩子没有做到,而是家长没有做到;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家长做不到。教育并不仅仅…  相似文献   

7.
我的孩子为什么受批评嘟嘟妈妈(幼儿家长):嘟嘟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孩子,如午睡前,老师发卡通书给小朋友阅读,别的小朋友发到什么看什么,他说:不,我要奥特曼!有一天他回来自我检讨:今天我有一点不乖,因为和小朋友讲话,被老师批评了。作为家长,面对嘟嘟这样的情况,我是既骄傲又烦恼。一方面,我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个性,但我又担心他太自我而没有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他虽然活泼好动,但也敏感好胜,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他会努力克制自己。长期下去,他会不会成为一个特别老实的孩子?晨晨妈妈(幼儿家长):在我看来,你的担忧已经比较深层次了。我家…  相似文献   

8.
我园是农村集镇幼儿园,幼儿都来自小镇及周围农村,家长们很少接送幼儿,尤其是大班,每天接送的就更少,有些家长由于农忙或搞个体经商,连幼儿园举办的家长活动都不来参加,有些家长甚至我们去家访也不一定能碰到他们。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大班试用了“家园联系册”,每个幼儿一本册子,让幼儿每天晚上向父母讲述在园的游戏、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听后在联系册上做个记号,并请家长化一定时间把幼  相似文献   

9.
一、实施背景 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幼儿园。虽然二胎政策已开放,但大多数的幼儿还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是家里的小宝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逐渐使孩子形成了依赖性。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从有人服侍的小宝贝,一下子转变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无论是从情感依赖还是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家长作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是思考当前幼儿园课程适宜性的重要声音。本研究选取郑州市公办幼儿园大班家长和小学一年级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幼儿园大班家长担心孩子入学准备不足,96.5%的一年级家长认为孩子存在入学不适应的现象。家长们均提到了学习、生活、社会、身心四个方面,都非常关注学习准备(适应)和生活准备(适应)的不充分。基于家长们关于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需求,本研究建议幼儿园增加集体规则游戏,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进一步明确幼儿学习的核心素养,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课程实施共同体,优化幼小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11.
9月要到了,大班的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幼儿家长对此感到困惑,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要做哪些准备?以下是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家的建议,或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孩子在心理上要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家长要辩证地引导孩子了解小学生活,既不能让孩子误以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一样的,也小能让孩子误认为小学就是“火坑”和“地狱”。应该  相似文献   

12.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总盼望自己的孩子样样拔尖。然而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预期有差距时,家长们会大失所望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家长其实是陷入了误区。一、爱护和发展孩子的个性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应该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在生活和职业上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多伊西早就对生物化学感兴趣,但他高中毕业后,他的父亲觉得学工程更有前途,便逼他选择了这个专业。多伊西只好屈从于父亲的意志,选读了州立伊利诺…  相似文献   

13.
临近毕业的大班幼儿,大多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做一名小学生。但也有一些幼儿,由于他们的家长对小学生活作过不恰当的描绘,甚至有时用小学老师来恫吓孩子,使得他们对上小学产生惧怕心理。 怎样才能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呢?家长可从这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好幼儿,我在班里给每个孩子配备了一本家庭联系薄。小小的联系薄,使我们与家长的关系更密切了。平时,家长由于工作忙,接送孩子来去匆忙,无暇与教师详谈孩子的情况,教师呢,一人带四十名左右的孩子,也不可能经常对每个幼儿的家庭进行家访。有了联系薄,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园表现,教师能及时知道孩子在家情况,就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教育。家长都想教好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活泼,可就不知道怎样去教。在家庭联系薄上,他们向教师请教教  相似文献   

15.
大班幼儿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文/方明亲爱的大班幼儿家长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来信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这几个月教孩子学点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小学化趋势比较显著,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从而让幼儿在掌握好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地活跃他们的思维。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教育理念不科学每一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因此,很多家长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要求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去学习,而很少有家长能够认识到  相似文献   

17.
幼儿和自己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家长的思想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家庭,如果家长思想品质优良,言谈举止优雅,会不自觉的沿袭在孩子身上。而如果一个家长思想不正确,行为不检点,自己身上的恶习也会在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笔者通过在幼儿园教育中观察的幼儿的行为习惯,谈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一群孩子中,总有一部分孩子很有号召力。他能组织集体活动,带领同伴游戏,小伙伴们也乐意同他交谈、玩耍。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锻炼。很多家长很是羡慕,希望自己孩子身上也能具备这种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呢?一般具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孩子,往往是自信、有责任心、尊重他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家长在生活细小处就开始培养。如果孩子从小就经常得到家人的肯定和鼓励,能使他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因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家长都应为其喝彩。生活中孩子常会遇到不能轻易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化素质的日夜提高。每个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不免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但一些家长教育不得法,结果是:“拔苗助民”适得其反。针对幼儿早期教育,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一、家长要为孩子们树立良好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例如:一些家长总要对自己的孩子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然而不管孩子在河在身边,自己却经常抽烟、喝酒、打牌、赌博,甚至动不动就大吵大闹,动手动脚,谩骂等一些不良言行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很快将这些言行学了过来这样岂不是老有所教小有所学吗?因而严重影…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分析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曾拟定了十四个有关问题,对大班幼儿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其中最突出的具普遍性的问题是:孩子最渴望父母同自己一道玩;最讨厌父母吵架。这是为什么呢?渴望和父母同玩的愿望,从主观上说,是幼儿希望父母把自己看作一个平等的人,在感情上需要得到父母更多的注意和关心。从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