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给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都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弥足珍贵。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们似乎又感到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目前的语文课堂仍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依赖多媒体课件,以频繁切换的文字或图画来显示备课的完整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许多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众多,涉及面广,当然需要我们以联系的观点谨慎对待,以辩证的思维准确把握,尤其是对待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多元感悟与尊重文本、改革与继承等一系列复杂关系,更需要我们运用互补的观点正确处理、把好尺度。可是实际情况如何呢?当需要在语文教学多种要素的相互影响与制约中寻求平衡的时候,当感到某一方面需要加强因而有所强调的时候,一些老师便失去耐心,浮躁焦虑,置辩证法于不顾,又开始采用将一切绝对化的二元对立的方式思考问题,运用将一切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公式解决问题,用一种现象掩盖另一种现象,使得课改从一个极端偏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改革。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场新课程的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然而,在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之后,我似乎又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许多语文教师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愚以为,我们的语文如果在这场改革中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就这么恍恍惚惚、虚无缥缈地进行下去,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将会迷…  相似文献   

5.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十个年头了,回顾走过的教学生涯,觉得语文教学常常受大形势所左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够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极具观赏性。似乎我们已经走进了新课堂,落实了新课标,似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理解,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用二元对立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舍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笔者在工作中就…  相似文献   

7.
贺贝 《教学随笔》2013,(Z2):68-69
<正>考前5分钟,备战中:星期五下午,语文老师抱着一堆试卷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一次考试。"老师的话一说完,我们都觉得莫名其妙,这个单元还没有学完呢,怎么就要考试了?顿时,大家在下面议论开了,既感到非常奇怪,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但是又想到这试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新教材已经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语文教师既感到欣喜,同时又感到任重道远。捧读初中语文新教材,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转变,意味着新世纪的语文教学改革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0期)讨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教语文?"一个"教"字,曾让我们倍感亲切并体味了不尽的荣耀和尊敬,但今天却是这样刺目.我们有资格"教"吗?一个老师只有"教",够吗?想到"担任语文教学"、"做语文教师"时,又觉得"资格"不妥了."资格"似乎是一个客观标准,于是干脆谈一下语文教师最需要什么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旧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和观念得到了明显的改进。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我们的语文教学绝不是弄潮儿,赶浪头,不能浮躁偏颇图表面形式,必须走“正车道”。眼下,由于少数教师语文教学思想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往往是东风来了倒一边,西风来了又倒向另一边,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教育界同仁深思。  相似文献   

12.
在百年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训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由曾经的被特别凸显以致发生异化,到新世纪以来的被冷落甚至淡出,语文训练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两种极端表现,只有建构存在论视野下的语文训练观才能真正使语文训练理性回归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谁也不会否认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先导作用,但谁也会时不时地感到语文不是特别关乎个人的生存大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语文,虽然我们给它加上了最重要,在大家的眼里仍主要是一门工具学科而已。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什么?语文又不是什么?这是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语文”,于此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个“怪圈”,或走入了一个“黑洞”,要以语文的方式来思考语文和评说语文,甚至践行语文,犹如古时楚人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本身就是语文内在“言与义”的矛盾,也是语文外在“情与境”的矛盾,但是今天的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谈“语文”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育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教师对预设和生成、平等对话、回归生活、资源开发等教学理念耳熟能详,语文教坛到处充盈着人文、自主、感悟、探究。网络资源、合作学习等铺天盖地地涌进课堂,整个课堂你说我说大家说,热闹非凡。外显的景观轰轰烈烈,但是在这异彩纷呈的背后,悉心洞察和静心思忖一下,又不难发现大家热衷的一些教学现象中问题也相伴而生。种种情况似乎总让人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育有时候过于强调新颖,追求前卫,好像又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毋庸讳言,以前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更多地突出字词句段篇的练习。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倾向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分析语文教学的现状,发现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趋势: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视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如何与时俱进,让小学生又该如何更好地学到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词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新课程提出对于小学生的词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键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也就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人文熏陶感染作用。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要多一分理性,防止陷入以下一些误区:价值迷失、夸张抒情、过度阐释、杂乱整合、表面热闹、盲目拓展等。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就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从孔孟之道到程朱理学,反映的是封建儒家思想的倾向;自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新语文中又有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后,突出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是语文教学中的主流。恢复高考以来,语文的倾向性在逐步减弱,学科专业性不断突出,似乎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写作知识而已,我们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20.
夏智 《现代语文》2006,(8):18-18
最近在《语文建设》2006年第3期上读到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的一篇文章——《新课程的当务之急》,感觉到王尚文教授又“急”了。尽管王尚文教授表示“由于教育问题往往不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问题”,但依然是担心“语文新课程下一步怎么走”。他在为今天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中“泛语文”和“非语文”现象而着急。我昕过王教授的报告,也看过王教授的一些文章,确实感到王教授是一个喜欢“急”的人。我想王教授和其他关心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人士一样,真的在为今天语文教学现状的不如人意而着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