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崔自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伟大理论。这一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最突出的理论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2.
《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建国后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从十个方面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需要处理的问题,指出正确处理这十个方面的关系对于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它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迄今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也遭受过严重的失败与挫折。在这一过程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锲而不舍的努力目标,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迈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七年间,我国通过和平的方式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做出的又一开创性的历史贡献。在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在思想上超越自我,实现了从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突破;接着又在实践中超越前人,找到了一条和平赎买的新途径,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所作的这一历史结论,有力地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偶然产生的。它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长期艰苦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科学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积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得出来的,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明了道路。怎样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呢?简言之,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条件,从十亿人民的需要与可能出发。我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作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正确的见解,也出现过曲析和严重的失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些理论与政策,使统一战线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和努力探索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是探索这一伟大理论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创立者。 一、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可贵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历史性的胜利,并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又创造性地开辟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的任务。随后,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从社会实际出发,本文分析了社会建设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探讨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建设思想内涵,说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社会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一次肯定和强调了这一提法。这一提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对当前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我国人民现在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一系列严峻考验面前显示出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最进步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同时,就开始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益探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自社会主义来到人世间就一直困扰着社会主义者的重要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作出了自己的科学的回答,并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究竟如何建设、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课题.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之上的,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却发生在经济文化都比较…  相似文献   

14.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而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决定中国命运的新课题.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八大前后进行了大胆的卓有成效的探索.研究这一时期党中央集体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对目前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创性的提出并逐步形成了许多新的经济战略思想,同时又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首先,社会主义一直是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的选择与追求;其次,和民族主义一样,社会主义也贯穿于近代各种思潮之中.五四后,更准确地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分为两条思想谱系向前发展:一条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另一条是以报刊编辑、大学教授为中坚的中国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追求.这两条思想谱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同,我们在研究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时,应对这两种思想谱系及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加以区分.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主义模式对近代中国知识界产生过重大影响,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深远地影响过近代中国人社会主义观念的认识,就得自于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对苏联"一五"计划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九周年纪念日。三十九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彻底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从而把一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旧中国,推上了欣欣向荣日益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建设大道。当前我国人民正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而英勇奋斗。在这纪念党的生日的时候,我们回忆过去,展望将来,使人感到无比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着重指出了这一点,并以此作为依据,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任务,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规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等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逐渐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理论。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是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任务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