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敏感性测定,明确了不同水稻品种对除草剂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新稻90261、豫粳6号对杀草丹耐药性较强,新稻6811对氯嘧磺隆、扑草净耐药性较强,黄金晴耐药性较弱,田间若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供试水稻吕种种芽耐药性均大于种根。  相似文献   

2.
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成产效应,为实现水稻高产育种持续发展与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2015—2016两年水稻区试的16个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最优回归、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统计参数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得出:在育种实践中,选取植株较高、分蘖力较强、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每穗实粒数多的性状,是实现高产育种目标的关键.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促早发、成壮蘖,提高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穗实粒数,夺取水稻高产.14个农艺性状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024%,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新稻89、福稻018、苑丰136分列前3位.基于8个主要农艺性状将16个参试品种聚为4个类群,第Ⅱ类(艺稻206、信粳1787、苑丰136)属高产类,并依据各类品种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良目标.  相似文献   

3.
┌────┬─────┬──────┬──────────┬──────────┬────────────┐│欲 │ │ │ │四 │五 │├─┬──┼─────┼──────┼──────────┼──────────┼────────────┤│农│水 │认识水 │区分水稻 │知道我乡是水稻区, │弄清“三稻”概念和我│了解“水稻”的播种期, ││业│稻 │稻。 │和杂草 │主要产粳稻、袖稻和 │乡水稻的品种,弄清行│收获期.熟悉水稻生长 ││ │ │ │ (特别是 │福稻,熟悉水稻生产 │距、株距的概念.拳握 │发育各…  相似文献   

4.
稻纹枯菌是水稻主要病害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由于其寄主范围广,变异性强,目前常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治,污染重、成本高.本文着重论述用石灰抑制稻纹枯菌及防治稻纹枯病的效果.经三年的研究,现已证实该方法可行,且经济、安全无污染,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小粒稻和大粒稻的生理研究,无疑对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小粒稻和大粒稻共6个品种:南泰8号、七桂早25,三黄占(小粒)、美果选、特青2号、双桂36(大粒)作为试验材料,于玻璃网室内盆栽,每盆4株,肥、水及其管理一致,播种后定期测量植株分蘖数、顶上4片的叶片、叶鞘、茎穗干物重,收割时进行常规考种。试验结果表明,~(32)P、~(14)C在小粒稻和大粒稻分蘖的分布(%)不同,大粒稻“美果选”比“特青 2号”和“双桂36”~(32)P在分蘖分布多,~(14)C在分蘖少,分蘖数也少,小粒稻“南泰8号”~(32)在分蘖分布(%)比“七桂早25”和“三黄占”多,分蘖数也多。小粒稻“南泰8号”和大粒稻“美果选”,生育后期植株干物质保留在叶片、叶鞘和茎秆节间比其余品种多,其余小粒稻和大粒稻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重贡献给稻穗增重较多,“美果选”的分蘖干物重和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比其余大粒稻品种减轻。大粒稻,“美果选”和小粒稻“南泰8号”的充实粒数少,谷粒产量低。实验结果证实王永锐(1986)提出的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确实存在有“两段式阶梯灌浆形式”,如大粒稻“特青2号”,“双桂36”,小粒稻“七桂早25”,“三黄占”,并认为这可作为水稻选育种和高产栽培的生理指标,以及作为水稻生理育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作物对苯磺隆残留敏感性室内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生物酗定法初步研究了冀东地区花生、大豆、水稻、玉米等作物及其品种对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作物及其品种对苯磺隆均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其中花生、大豆双子叶植物对苯磺隆最为敏感,平均ED10值分别为0.0143μg/kg,0.0181μg/kg;水稻对其耐性较强,平均ED10值为0.0684μg/kg;玉米对苯磺隆残留的耐药性最强,主根长没有受到残留的抑制作用,但侧根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苯磺隆的残留敏感性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水稻根表铁膜形成及其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水稻施肥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以3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磷敏感型水稻通粳981(TJ981)、耐低磷水稻郑旱6(ZH6)和根系扩展型水稻镇稻99(ZD99)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低磷(CK:LP=25:1)导致根表形成铁膜,营养元素(Fe、Cu、Mg、Ca、Zn、K等)在植株机体内的积累,以及根表铁膜对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低磷处理水稻根系表面形成红棕色的铁膜,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根表铁含量(以DCB-Fe含量计)存在差异,且铁膜的形成是不可逆的;水稻体内Fe含量显著增加;Cu在根部组织中含量显著增加,但地上部分变化不明显;其它元素(Mg、Ca、Zn、K)在不同水稻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变化不一.结论:低磷导致根表铁膜的形成,且铁膜可促进水稻体内铁、铜含量的增加,但其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并未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用三种浓度的乙草胺处理三种水稻(优质谷华籼占、杂优稻粤优青占和常规稻穗灵占)的发芽种子,水稻幼苗生长不同程度受抑制;已草胺对三种水稻的α-淀粉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而对敏感品种华籼占的β-淀粉酶活性有较大影响,据此,该研究认为,水稻对乙草胺敏感与α-淀粉酶无关,而可能与β-淀粉酶有关。  相似文献   

9.
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耐铁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吉田昌—培养液为对照,添加不同浓度FeSO4作为铁毒胁迫处理,对二个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远诱1号”和“遗传工程水稻1号”及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二叶龄幼苗进行耐铁毒性比较鉴定.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材料的耐铁毒性以高粱稻远诱1号及三系稻汕优63较强,遗传工程水稻1号耐铁毒性相对较弱.根据溶液中Fe2+/Fe3+的变化规律,稻体内持铁量的差异,稻株根系氧化力的区别,拒斥可能是汕优63的耐铁毒性生理基础,遗传工程水稻1号的耐性机制为容耐,而远诱1号的耐铁生理基础兼具拒斥与氧化双重机制而偏倚于主动氧化机制.体内钾、硅、镁、钙含量与铁离子含量密切相关,丰富的钾、硅、镁可以改善水稻的耐铁毒性  相似文献   

10.
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37个,对水稻籼粳亚种进行遗传差异分析.37个引物共扩增354条带,其中特异性带206条;UPGMA法把籼稻和粳稻各划为1支,海南野生稻和茶陵野生稻与粳稻聚为1类.通过对籼粳稻特异带的统计,发现野生稻带有部分籼型血缘,且海南野生稻的籼型血缘多于茶陵野生稻;籼稻9311带有部分粳型血缘.结果表明,ISSR标记适用于水稻籼粳性和广亲和基因的判断,并可据此选择含粳稻血缘的亲本应用于杂交育种中,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