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回忆曾经的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积累自己的人生体验,并在追忆自己或他人成长的历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体味生活的多彩.   ……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回忆曾经的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积累自己的人生体验,并在追忆自己或他人成长的历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体味生活的多彩。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回忆曾经的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积累自己的人生体验,并在追忆自己或他人成长的历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体味生活的多彩。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理解,感受瀑布雄伟壮观之美,通过联系生活体验,切身感受瀑布奄奄一息的惨状,并通过朗读和演说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说明及教学目标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乡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课程标准中关于“我与家乡”内容非常丰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了解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关心自己周围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我的家,在这里》是本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标: 1.从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经验入手,拓展学习主题,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丰富其认知、情感和体验。 2.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以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感受成功的快乐;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培养认真、耐心的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劳动与创造带来的快乐的向往,促进学生主动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动脑动手创造美,使其发展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60-61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认识左、右的相对性。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材简析:教材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比如:教材安排了发言举右手、摆放物品、寻找地址等活动,比较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来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趣和快乐,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丰富…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贴近生活,凸显生本,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体现听与说的多边和谐互动。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落实,让生活体验与口语实践同构共生。设计特色:开放课堂,模拟生活,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和发展口语能力。目标预设:以水果为载体,以实践为重点,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的技巧和能力,逐层达成“当推销员”敢说、会说、说好的目标。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自带水果若干。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你们愿不愿意把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介绍给别人,与他们分享?2.现在,“环球水果公司…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1.新课标强调主体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难问题。2.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以及他们情感的撞击与升华。3.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相互平等的对话中提高彼此对生活的认识。教学目标1.从鲁本的故事中受到孝敬父母长辈,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和熏陶。2.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阅读习惯和丰富的想象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详略得当、叙述具体、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情境1.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父…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上)96页—98页。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际,通过摸球活动,使学生体验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的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在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探究和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参与多种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判断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初中语文课文的内容广泛,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情感体验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下面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台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谢庆林 《中小学电教》2010,(12):130-130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公用设施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很多便利。(2)情感:能体验到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悟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3)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预设《游戏快乐多》是苏教版、中图版《品德与生活》第四册教材中“我的兴趣爱好”单元中的一个主题。可以说,游戏是伴随儿童快乐成长的摇篮,每一个儿童都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我在教学前预设的目标是:1.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自主游戏、乐于游戏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2.行为与习惯:在游戏活动中养  相似文献   

14.
【自读目标】知识和能力 :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培养朗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 :理解故事寓意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从不同侧面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自读建议】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思索文本中的思想精髓 ,体会蕴含的人生哲理 ,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自读过程】一、导入新课 ,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 ,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 ,每个同学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都非常喜欢也非常投入 ,都想在全…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让学生实验,经历猜测、收集与分析实验结果、检验等过程,初步体验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不确定事件。(2)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2.教学思考:对于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从数学角度、从科学角度给予解释。3.解决问题:立足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有利于探究数学知识。(2)养成学生严谨的、科学的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的态度。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设计理念: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参与其中,并运用多种方法记录好本次活动。2.教师创设一定环境,激发学生交流欲望,使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并在交流时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真话,表真情,从而使学生感受课余生活的精彩,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养成做生活中有心人的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并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积累,在活动中培养听、…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掌握写段的基本要求;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激活学生亲身体验,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做家务劳动的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规范,尽量做到活动细节描写多,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习作训练中,尽量让其在表达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杭燕 《考试周刊》2010,(26):94-95
新课程把知识、能力和情感作为课堂教学的三维教育目标,因此,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的生成通道,无疑是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现我结合自己执教的实践活动《生日快乐》一课,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所感所得。  相似文献   

19.
一次习作教学,两次深度研思,紧扣学生生活的实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表达自己要歌颂或赞美的人物,让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教学情境中徜徉,头脑中的表象被激活,生活中小能人的典型事例一下子跃然纸上,同时让学生迅速确立了"童年生活"的内容取向,找到了"儿童言语"的成长路径,实现了"言语交往"的语用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上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节的内容。重点体验物体的相对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在具体的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初步培养其的空间观念。2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初步培养其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 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中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 让其体验上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