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古代不少诗人、词人,因其所作名篇佳句脍炙人口而获雅号。 唐代诗人刘象《咏仙掌》一诗,吟咏华山奇景仙掌峰:"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擎亦不成招。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此诗自然  相似文献   

2.
华山在我省关中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之主峰,一称太华山,在渭南地区华阴县以南,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这座名山为花岗岩断块,向以奇峰险景、雄伟挺拔而驰名天下,有莲花(西峰)、落雁(南峰)、朝阳(东峰)、玉女(中峰)、五云(北峰)等峰,自古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华岳仙掌”,为关中八景之首。历代咏华山的诗作不少,文采蔚然。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主张的“腕平掌竖”执笔法 ,自认为“始自唐人”。本文追根溯源 ,从最早论及腕法的唐代欧阳询、李世明、韩方明三人入手将他们的腕法与康有为的“腕平掌竖”之法作比较 ,发现康氏的“腕平”与唐人的“直腕”、“竖腕”、“平腕”有本质的不同。最后推断唐人的执笔法实为正确的“回腕法” ,既非康有为的“腕平掌竖”法 ,也非清人过于胶着的“回腕法”  相似文献   

4.
华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岳中居于第二位。Mountain Hua is located in ShanXiProvince.它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百态被有声有色地勾画出来。华山雄伟奇险,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挻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的说法。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有句古诗“自古华山一条路”就是形容华山险峻难以攀爬的。不过现在登山的索道早已建成,不用再担心爬山难啦!华山上有很多奇峰、怪石、云海、鸣泉、飞瀑,还有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古迹。Thereare many folk tales about Mount Hua,too.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华山的壮丽风光吧!Let’sgo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Mount Hua!朝阳峰Mount Tai is a very good place to enjoythe sunrise.朝阳峰上的朝阳台也是个好地方,在峰的东北面有个仙掌崖。It looks like ahuge hand print.据说...  相似文献   

5.
唐代华山诗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有关华山的生态学史料,不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展现了华山的动植物景观、华山的气候景观特色、华山的神色形态之美,还传达出唐人对华山敬为神灵的朴素生态观、以华山为友的诗意生态观以及与华山合一的至境生态观,表现出与华山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这对于由于与自然山川对立以致无休止地开垦、掠夺、毁坏自然而造成生态窘境的今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讲 ,“渊明文名 ,至宋而极” ,但在唐代 ,陶渊明的地位已经得到了确立。陶渊明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任真率性、高雅俊爽、追求理想的气节和品质与唐代士人的审美情趣相契合 ;与唐代弘丽富艳、深雅丽的时代风尚相关 ,唐人普遍视桃花源为仙境 ,这又直观地显现出了唐人独特的诗学个性。此外 ,陶诗的艺术精神及其审美特征也引起了唐代不少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华山行     
秦人谚曰:不登华山枉入秦。五月,我们慕名前往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山。华山北瞰黄河,南连秦岭,东南西北中五主峰直插云霄,傲视群山。其中,东峰朝阳峰,西峰莲花峰,南峰落雁峰又最为峻峭,气势非凡,称为“天外三峰”。其它诸峰映衬三峰,众星捧月一般。杜甫诗中“西岳峥嵘竦处尊,众峰罗  相似文献   

9.
"灵芝"作为一种仙草、仙药甚或是超自然的祥瑞之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人诗歌作品中的"灵芝"意象,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在唐人那里,"灵芝"作为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圣物,与上古时代瑶姬精魄及巫山神女的凄美传说密切相关。瑞草"灵芝"作为图谶巫术中一种隐秘的政治变革力量,它的出现又是天人感应、政治祥瑞与伦理教化的具体体现。唐人在作品中不断翻唱"灵芝"谣曲,对秦末汉初"商山四皓"的隐逸传说心驰神往。此外,唐诗作品的"芝田"主要意指道教神话中的"灵芝"产地,同时又喻指人们所耕种的沃土良田。  相似文献   

10.
凡人遇仙在仙话小说中有平地遇仙、山林遇仙、洞穴遇仙、水上遇仙等几种类型,家内遇仙是平地遇仙的主干。家内遇仙小说的鼎盛期在唐、五代十国时期.唐代的家内遇仙表现为小说主角的无意遇仙.唐代女性和男性的家内遇仙都自成特色。五代时期.小说主角必须焚香诵经、辟谷修道才能遇仙.改“无意造”为“有意求”.突出宣扬了修道升仙的神仙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11.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非常推重唐诗,他组织力量编纂刊印了《全唐诗》,称唐诗为"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于唐代诗人中,他特别欣赏唐太宗李世民、王维、李白、杜甫,但对其他诗人也注意学习。其诗歌创作,对唐诗名篇佳句吸纳颇多。好以唐诗名句作"赋得"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康熙对唐诗的喜好。  相似文献   

12.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咏史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怀旧伤时心态。这种浓重的感伤心态对晚唐文学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左翼革命文学运动的崛起,对于中国新文学现代化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但它把运动性质定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则是混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犯了照搬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理论的左倾机械论和主观教条主义错误,其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歌继承了南朝的绮靡诗风,不但南朝诗歌固有的一些弊病没有得到纠正,而且,诗歌的内容也大抵是歌功颂德或以文辞为娱乐的.在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唐初宫廷诗人们汲取和总结了前代的经验,并且有所发明和发展,使之日臻丰富和完善,这对唐诗走向成熟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唐朝山水诗人和日本江户时期的许多汉诗诗人皆以山水自然为素材,来表现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自王朝时期就受到中国汉诗的影响,创作了不少优美的汉诗,但也由于各自时代背景和中日文化传统的不同,两者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岁时诗是唐诗中非常特殊的流品。唐代丰富多彩的岁时生活,是民众精神的聚焦和民众愿望的表达,也是诗人成长的文化土壤和诗歌创作的艺术泉源。唐代岁时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岁时诗的发达。高度发达的岁时诗,是诗人积极参与岁时生活的结果,也是岁时文化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8.
论张九龄的诗品与人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九龄是张说政治事业和文化事业的接班人,人品正直,又富有政治才干。张九龄的诗歌风格独具,其以《感遇》为代表的五言古诗和风格清淡的山水诗,均是盛唐诗歌的亮点与新发现。他还善于团结诗人,提拔了一批诗人,为盛唐诗歌"众星罗秋,乘运共跃鳞"的大好局面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最早登上盛唐诗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非凡的创造才能,对于边塞诗、山水田园诗以及诗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唐诗的全面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光耀史册,彪炳千秋的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20.
论谢榛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榛诗模仿盛唐,得其格调而乏深情远韵;<四溟诗话>中有一些立论通达的条目,但落实为指导创作的理论则与诗歌的抒情特质相背;有些条目对诗歌规律和作家、作品分析确当,在明代诗话由创作技巧论向审美鉴赏论的转变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