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峻,气候变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形成的挑战,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CO2的排放。通过对当前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碳排放权的界定,及碳排放权交易产生的基本原因、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科斯定理以及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经济分析,可以看出,碳排放交易有着有利优势。我们应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发挥碳排放交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政策工具,是国际气候制度的核心。然而,这种流行的观点也颇有争议。在国际社会缺乏强制第三方机制的条件下,国际碳排放交易的自我实施机制是维持协议存在的关键。从合同执行的角度看,以声誉为主的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自我实施要求信息有效传播、共同的规范以及对不合作的惩罚机制存在作为有效条件。研究发现,国际碳排放交易难以自我实施的原因在于:(1)碳排放价格、成本收益、以及减排技术信息的不确定性;(2)对碳排放责任及公正缺乏共识;(3)减排合作中搭便车行为的惩罚乏力;(4)资金和技术等质押机制的缺乏。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1)国际社会应增强全球碳排放的有效信息传播及相应的投资预期,逐步形成全球碳排放社会责任的共同认知;(2)发达国家应加大对碳排放的资金及技术的援助力度,从而激励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国际碳排放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下碳排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明确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建立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健全低碳经济下对碳排放的监管制度等观点,从而为推动低碳经济下碳排放的规范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更加"外向"的目标与任务,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进行了重要的制度创新。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盟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对外行动署等新的制度安排对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原有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产生了较大影响,并最终在欧盟的对外行动中发挥新的作用。新的制度巩固和强化了该政策的政府间主义性质,各职位因代表欧盟整体利益而对成员国的偏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引导。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运作产生"布鲁塞尔化"的趋势,有望通过各行为体更高频的磨合与互动为一体化寻求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的自愿减排目标,亦可积极应对未来如若承担减排义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和市场基础,可以考虑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管理机构设置、具体运行机制等法律层面来构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6.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欧盟所实施的这一前所未有的政策机制对欧盟未来发展尤其是其国际地位和世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形成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政治一体化的核心内容,是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欧盟所实施的这一前所未有的政策机制对欧盟未来发展尤其是其国际地位和世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析美国碳排放权制度及其交易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命令规制手段和市场激励手段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其交易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是科斯定理。尽管美国没有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育得比较完善。虽然目前美国并没有一部规制碳排放的联邦法案,但通过"马萨诸塞州诉美国环保署"的经典判例已将二氧化碳列入污染物而纳入了《清洁空气法》的调整范围,由此确立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法源基础。它们的经验为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为实现经济低碳转型并可使其持续发展,碳排放交易势在必行。本文探寻现实中甘肃碳排放交易的约束条件和国内外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的经验;并针对甘肃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构建适宜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选择切实可行的碳排放交易机制是未来必经之路;同时提出,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碳排放交易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引导企业增加专职环保人员数量、加强专职环保人员的培训等,是甘肃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是欧盟的第二大支柱,是推动欧盟政治一体化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欧盟在政治、军事、外交等传统安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人的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国际公共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防范与治理上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面临着利益分歧与权力对峙、主权让渡与理念认同、战略缺失与制度缺陷、实施推阻与外部制约等主客体因素的综合制约,未来的欧盟应该是在以传统安全为基础的前提下,逐步引进非传统安全,构建综合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欧盟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一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欧盟各成员国为了实现《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目标,积极构建了区域性国家间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实施是分阶段进行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作为一种环保性运行机制和功能性市场,具有高增长性、高流动性、高波动性的特点,同时它又能够与京都机制进行链接,以帮助欧盟实现减排目标。因此,认真研究它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加强中国外交史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史实重建与个案累积尚且缺乏的情况下,中国外交史又面临社会史、新文化史带来的严峻挑战。长期以来,美国外交史研究始终处于同领域的顶尖水平,而19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在研究方法、取向、视野上受到的质疑,以及学界所作的回应,对未来中国外交史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未来的中国外交史研究应该加强与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法之间的互动;突破国家中心主义的束缚,重视非传统议题、非精英及观念因素的作用,寻求多元视角的外交史研究;尽可能与国外同行交流,将自己置身于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凸显中国外交史的国际关系史特征,将外交史的国际面向和国内面向作为整体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3.
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盟法具有“超国家法”的特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法,也不是国家法。欧盟在依法行使其作为共同体的权力的同时,又注意充分反映共同体全体成员国的意志。在区域一体化及法律融合方面,欧盟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望建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当前碳市场价格失真且缺少风险管理工具,使得社会资本以设立碳基金的方式进入碳市场的动力不足。而金融衍生品具有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当前碳基金发展的困境问题。因此,加速我国碳衍生品的设计和试运行,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碳市场交易体系,提升我国在国际碳金融领域的地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就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中的位置、中国怎样减少CO2排放、有关碳交易的制度建设、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和气候变化协定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美国正在运行的气候法案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中国目前的气候政策和碳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国际气候大环境中和美国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6.
试析曾纪泽的近代国际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国际法是处理近代国际关系所遵行的基本准则。曾纪泽作为中国近代名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对近代国际法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和大胆的实践,形成了其近代国际法意识,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磊 《商洛学院学报》2013,27(1):11-15,28
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国家保护自己国民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外交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手段,国际社会存在比较大的分歧。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编纂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是目前该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法文件。以该文件作为线索,可以发现,国际法委员会对外交保护的"准定义"尽管已经较为全面,但是还应当融入"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与"用尽当地救济"这两个关键要素。就外交保护的手段而言,一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应当包括武力行为,这源于外交保护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成为西方粗暴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但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及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都认为,外交保护必须采取和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了胶州湾地区.根据国际法,德国从出兵胶州湾到以条约的形式确认它在山东特权的每一个步骤均违背了国际惯例,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各级官员曾依据有限的国际法知识进行过一些外交斗争,但由于他们对国际法从认识到运用都存在一些误区,加之中德双方强弱对比的悬殊和德帝国主义的骄横,以及晚清最高统治集团的软弱,最终导致了胶州湾的沦丧.这也说明在国力过于弱小,独立主权大量丧失的情况下,国际公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