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1世纪人文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世纪人文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北京大学季羡林关于面向21世纪人文学科建设这个问题,我曾经谈过几点意见。对于我所谈的意见,现在争论很大。学术上有争论是好事,如果发表一个意见,没有人理,那最寂寞,最难过。有争论好。我这个人是搞语言的,很死板。清朝桐城派...  相似文献   

2.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这是目前我国大学中学历史教材通用的说法。但从18世纪中叶以后,国内外史学界一直进行着这样一个争论:是不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美洲? 一、争论的缘起:《梁书》中的记载 是不是中国人最先发现美洲的争论,是从《梁书·诸夷传》的记载引起的。该书记载说: 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有一位法名慧深的和尚从扶桑国来到荆州。据他说在中国的东面,到大汉国  相似文献   

3.
<正>尼尔斯·H·D·玻耳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创建了著名的哥本哈根学派和互补哲学理论。就是这个叫玻耳的丹麦人,是20世纪唯一敢于向爱因斯坦叫板的人。关于这一点,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他和爱因斯坦发生的那场著名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刘纯 《新读写》2013,(2):21-21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臧克家用来纪念鲁迅的,但我觉得,纪念牛顿同样适合。17世纪最著名的英国人,这个称号或许有些夸张,但是牛顿当之无愧。他是英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影响最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有足够的理由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偶像,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周莹 《中华家教》2013,(Z1):76-77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骛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高三那年,他告诉父亲说自己一定能够考上一所非常不错的  相似文献   

6.
1900年,黄遵宪、丘逢甲围绕义和团运动发生一场争论,二人对当时应该如何看待列强侵略、清政府和农民起义的意见有所分歧,这是维新派内部的一次重要争论。此后,两人开始分道扬镳,丘逢甲逐渐转向革命。黄遵宪、丘逢甲对义和团运动的争论是20世纪中国精英分裂的缩影,是嘉应文人集团内部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哈姆莱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造成他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延宕。哈姆莱特为什么要延宕,这在右外文学批语界争论和探索了几个世纪,但始终没有定论。从宗教的角度分析,可以说宗教思想导致哈姆莱特延宕的关键因素;基督教义和《圣经》思想是他行动的指南;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和促进了他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一场“科学与文化”之争在英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参加了这场争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与马修·阿诺德。他们是怎样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呢?他们争论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场争论的意义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9.
一个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时,一天,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改了标题,写了一篇《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于是,他和老师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师让他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100遍自己是最没出息的人。男孩的委屈变成了愤怒,结果他被学校开除了。  相似文献   

10.
萨金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欧洲最著名的肖像画家。他的父母是美国人,他在欧洲海上长大,游历了欧洲大陆,尤其喜爱巴黎和伦敦。  相似文献   

11.
帕斯卡尔是17世纪最卓越的法国数理科学家,他的《思想录》中有这样一段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棵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此,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的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思维的培养放在十  相似文献   

12.
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流传广泛,影响到的人不计其数,被美国诗人、剧作家奥登评价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这样一个伟大的小说家到底是哪里人?  相似文献   

13.
韩寒已经是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候选人,而且在200名候选人中名列前茅。 人们开始争论:可不可以说,韩寒已具有全球影响力?这个争论并没有意义。最需要韩寒的不是国际社会,而是他的同胞。所以,韩寒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全球影响力,而是在中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英国人罗素是二十世纪声誉卓著、影响巨大的思想家之一,他被人们称为“世纪的智者”,孙中山说罗素是最了解中国人的外国人。罗素对中国的哲学、历史、文化、艺术、教育、政治、社会风尚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性格特征、行为习惯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他以自己特有的睿智、远见和洞察力,对中国人作了深层次分析透视。罗素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被很多人称为天才。其实,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是个普通的孩子,甚至还有人认为他不如一般的孩子聪明。他养成了很多好习惯,让他受用一生。  相似文献   

16.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他倾向于人本主义,持的是人道主义思想.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存现状,对人的本质的探讨成了他众多著作所围绕的中心,针对人的全面异化的现状,他提出了"爱欲解放"的拯救方法,用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影响了一代人.  相似文献   

17.
一个男孩,上小学四年级时,随他的父母来到了河南五七干校,在五七干校的子弟学校读书。一天,语文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13岁的他"改"了标题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于是,他和老师围绕这个命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师让他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说100遍自己是最没出息的人。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贝多芬的晚年作品是该作曲家最伟大的艺术结晶,其晚期风格是他最伟大的艺术创造.贝多芬的晚期创作不仅达到了他个人的艺术顶峰,而且也标志着整个音乐发展史中的一个至高点.  相似文献   

19.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19世纪以来全欧洲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的海涅,是德国的革命诗人和政治家。他是一位写作非常勤奋的人,一生中,不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