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清代雍乾以后里甲制度趋于废弛,"乡地"成为各地的主体性乡村职役组织。乡地不同于保甲,是一种职能全面的地域性乡役组织,一般以村、庄等自然聚落为基层单位,其上置各级"地方"。各地乡地组织的生成途径互有不同,有些是出于原有地域性乡役组织的转化,有些是出于里甲组织的地域化演变,有些是伴随里甲制度的废除而创建,有些则长期与里甲组织共存,此外,有些地方的乡地通过编联保甲得到充实,呈现次生形态。乡地组织承担的职能包括催征田赋杂税、摊派征发差徭、报告刑事和治安事件、在民事诉讼和刑事案件审理中承担各种责任、进行道德教化和调节民事纠纷、办理保甲和统计户口、办理抗灾赈济事务,以及奉官府饬令办理各种临时性事务。清中期以后的乡地制度,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政治的实用主义特征,可以反映中国政治发展中国家组织逐渐向乡村社会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有同学写信给《高中》编辑部,问及我国古代的“科举”和“八股”是怎么回事。执行主编约我代答,我试就近期从传媒报道和新版图书中所见,作一简单综述。“科举”,是从隋唐延续到清末的取士制度,是知识分子经过逐级考试由秀才而举人,由举人而进士,从而入仕为官的基本途径。因为它不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最终被废除。对科举的看法,学术界直到现在还有争论。有的人比较多看重它的一些优点,主张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加以改造,或许还有一定的用处。如史式教授最近送给我一套2005年1月新版4卷本《“史式谈史”丛书》,其…  相似文献   

3.
自清末开始,国人就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但作为外交主体的中央政府正式提出和实践“修约”、“废约”外交政策,则是自北洋政府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参战要求后。北洋政府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将废约问题正式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迈出了中国政府废约运动的步伐。此后,中国各大的政治势力无不就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政治斗争中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加剧,自明中叶开始,为维护农村的稳定,最高统治阶级建立了旨在“缉奸歼盗”的保甲和“劝善惩恶”的乡约等基层组织。至清代前期,封建统治者更是积极提倡乡约,致力教化,由地方官府负责宗族中“族正”的选举与任免,从而将宗族组织控制在国家政权之下。所谓独立调解与裁判民间纷争的“第三领域”,在明清专制主义政权统治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大学应不应该继续开设“语文”课程?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语文”课程在大学应该怎样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被提起、讨论过很多遍了,其结果便是《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里的几起几落:设立、废除、再设立、再废除……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是为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非专业课程。不管它是以基础课,还是选修课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6.
人们写汉字时,常常用“类推”之法,如“言”字旁、“鱼”字旁、“车”字旁、“马”字旁,或有些字如“车”、“马”、“虑”、“审”等作为某个繁体字的一部分时,即使这些字不见于“简化字表”,也可“类推简化”。但这种“类推简化”之法,不能无限制地任意运用。比如,某些异体字已被废除,我们就不要据这被废除的异体字再来类推简化,如“踪影”的踪有个异体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47页:“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这段叙述的是雅各宾派颁布法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据课文内容情境,这句应改为“无条件地废除一切封建义务”。即使坚持说“废除封建权利”,也应该改为“无条件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不明确的“废除”$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8.
“和买”的字面含义,就是官府向民户“公平购买”物品;在宋代,大都是指官府向民户“和买绢紬”而言。大约从北宋中期起,“和买”逐渐演变成为官府对人民敲诈勒索的一项重要手段,后来又演变成为一项沉重的额外赋税,从而成为宋代税制史和经济史中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 然而,宋朝的“和买”究竟起源于何时?是在  相似文献   

9.
“侠文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客”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理想。他们主持正义,除恶扬善,锄强扶弱.因而在封建社会深受百姓欢迎。但是,“侠”不能见容于官府。在官府的扣击下,他们只能游走在民间小巷,在历史中艰难地生存。但是.由此形成的“侠文化”却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童区寄传》中有句:“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对其中“大府”的指称,课本注为:“指州的上级官府”,而统编教参译文中则作“府官”.一指“官府”,一指“官员”,孰是孰非?参考《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则释曰“管辖几个州的官府叫大府”,而在译文中则原文保留“大府”.如此看来,“大府”也就是指地方行政区划“府”的官署名,与课本注释稍近.笔  相似文献   

11.
民间调处是清代民事纠纷解决的重要形式,乡约、保甲长调处则是民间调处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乡约、保甲长的职责以及他们在官府与民间之间所扮演的联系作用,使他们成为民事纠纷民间调处的调处者角色。在清代诸多民事纠纷民间调处中都可以见到乡约、保甲长的身影。乡约、保甲长进行的民事纠纷调处对清代民事秩序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历来以酣畅淋漓的曲词和窦娥这一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为人激赏。“比窦娥还冤”也成为一种民间话语,表达着深似大海的冤屈之隋。但是,静下心来想,窦娥到底冤在何处呢?就是因为她并未下毒药死“公公”,却被张驴儿告上官府,做了不清不白的冤死鬼吗?如果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废除科举制101周年,也是科举制建立1401周年。综观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与沿革,不难发现其与现代中国社会高考制度的关联对应性及产生的深远影响。究竟古代读书人是怎样考“大学”的?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人士和官员自愿向官府报名,然后经过分科考试,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是唐朝开始正式实行的,历经1400多年,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结束于清朝光绪二十七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  相似文献   

14.
清朝江西按察使凌火寿的《西江视臬纪事》,汇编了雍正、乾隆之际任上的行政文件,多记载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推行乡约、保甲、族正治理乡村基层社会的资料。考察该书可知,保甲与乡约是当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手段,出现了“约保”反映地方组织系统的词汇。一些地方还有负责“分发滚单、理处词讼”的“乡保”。地保则是指“乡地保甲”。维护社会治安性质的保甲,进行教化的乡约,与传统赋役征收和乡村管理体系的乡长互相结合渗透,宗族也被引进保甲、乡约进一步组织化,出现“族正”、“族约”的“族保”系统。清代治理乡村社会的组织措施,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并影响了基层社会结构。凌火寿的实践,反映了清代国家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宁 《农村教育》2004,(2):21-22
在2003年山东省召开的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被表彰为全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并作了典型发言,我市“一级(市财政)保工资,两级(市、乡)保运转,三级(市、乡、村)保安全,全力促发展”的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管理模式,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我市先后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市”、“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第17页中出现了“买办”一词,并作小注曰“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用的中国代理人。”买办,来源于葡萄牙语“comprador”。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就有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称为“十三行”亦称“洋货行”。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定,废除了十三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用“笔耕不辍”来形容人勤奋写作。旧时文人以给人抄抄写写为生,自谓“笔耕”——意思是抄写工作跟农夫耕田一样辛苦。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东汉的班超,年轻时就有为国立功的抱负,因为没有机会,所以未能施展才华。有一年,他的哥哥班固被汉明帝召到洛阳去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跟着去了。他们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班超就常给官府抄抄写写,取得一点报酬,借以维持生活。日子久了,他感到厌烦和苦闷。有一天,他突然听到好几个西域国家帮着匈奴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的消息,就把笔摔在地上,激动地说“:丈夫独不效傅介子(西汉时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18.
清朝江西按察使凌焙的《西江视臬纪事》,汇编了雍正、乾隆之际任上的行政文件,多记载社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乏推行乡约、保甲、族正治理乡村基层社会的资料。考察该书可知,保甲与乡约是当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手段,出现了“约保”反映地方组织系统的词汇。一些地方还有负责“分发滚单、理处词讼”的“乡保”。地保则是指“乡地保甲”。维护社会治安性质的保甲,进行教化的乡约,与传统赋役征收和乡村管理体系的乡长互相结合渗透,宗族也被引进保甲、乡约进一步组织化,出现“族正”、“族约”的“族保”系统。清代治理乡村社会的组织措施,形成完整的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并影响了基层社会结构。凌烯的实践,反映了清代国家与社会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但穆斯林乡约制并非始于河州。清代河州乡约除承担内地乡约所承担的职能外,还承担着一些独具宗教和民族特色的职能。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对于废除明代以来河州地区实行的世袭里长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建立一个兼容宗教、行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清政府直接管理西北穆斯林社会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20.
苏晨 《广东教育》2005,(12):26-27
今年是废除科举制度100周年,有同学写信给《高中》编辑部,问及我国古代的“科举”和“八股”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