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4月11日,太阳发威,爆发了M6.5级太阳耀斑,这是今年观察到的最大一次太阳耀斑活动。同时,还伴随着对地球产生了日冕物质抛射。NASA的科学家曾经预言,今年5月,我们会迎来太阳活动高峰年。太阳要狂飙了,要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监测太阳?这给科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事实上,自2010年起,我国就启动了"西部太阳观测选址"行动,目的是为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出  相似文献   

2.
《云南科技管理》2012,25(5):108
<正>太阳日冕爆发现象的观测研究项目利用最优秀的、涵盖从光球到日冕的多台地、空基太阳望远镜的观测资料,开展了多种太阳日冕爆发事件的观测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1.详细研究了几个暗条不稳定性事件及相应的光球磁活动,并强调指出,由暗条  相似文献   

3.
太阳表面经常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活动,比如耀斑和日冕物质的大量喷射,当它们到达地球时,就会干扰我们的电网、通讯的正常运转。太阳的这些极端活动,通常都会在表面出现征兆,让我们有所防范。  相似文献   

4.
眼界     
《科学与生活》2009,(3):24-27
<正>星际坏天气?太阳打喷嚏一项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研究最近揭示了太阳爆发对通信、电力等产生严重影响的原因。NASA总部太阳物理学主任费舍尔说:"太阳是我们重要的生命之源,而出于公共安全的目的,深入了解太阳活动所引起的恶劣太空气候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Science     
《科学中国人》2011,(5):63-63
太阳日冕中热等离子体的起源 本期封面是由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拍摄到的太阳多波段极紫外大气图像的整合。颜色代表不同的气体温度大于80万K(蓝色)、大于130万K(绿色)、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1,(13):46-47
美国宇航局观测到五年来最猛烈太阳辐射大爆发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观测到5年来最猛烈的太阳辐射大爆发,抵达地球后可引发中度地磁暴,影响卫星通讯和地球上的电力供应。根据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的观测,除了一次小型辐射风暴外,此次太阳爆发还伴随一次耀斑以及一次日冕物质喷发。中型太阳耀斑在6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1点41分(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凌晨5点41分)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19日,太阳表面爆发一个巨大的太阳耀斑,同时三个巨大的太阳黑子群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它们在此后的两个星期中共产生了124个太阳耀斑,其中三个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耀斑。伴随着电磁辐射的喷发,随之而来的是被称为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巨大的磁化等离子体云,这些不可预知的等离子体云由数十亿  相似文献   

8.
这张由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2012年3月12日拍摄获取的图像显示,太阳爆发了一次中等强度耀斑(右侧亮点区域),该强度足以导致地球极圈内区域无线电中断。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预计一场太阳耀斑8月8日与9日将大爆发,影响地球磁场,美国国家科学院担心,太阳耀斑会影响至少300台变压系统,影响电力供应,因此希望多家政府机构作好应变准备。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9,(8):1-1
日全食是观测太阳日冕的最佳时机。“中国2009日全食中心线联测项目”负责人之一、江苏省天文学会秘书长李旻7月22日告诉记者,此次日全食观测,他们获得了长达30分钟的连续内冕像。  相似文献   

10.
太阳日冕爆发活动是太阳物理研究中的一个国际前沿课题,对理解太阳和恒星活动的起因及相关的磁流体力学过程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改进现有的和发展新的预报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的能力有应用价值利用近15年来最优秀的、涵盖从光球到日冕的多台地、空基太阳望远镜的观测资料,该项目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嚏要进展.该项目具体研究的内容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动态     
正科学家找到破解日冕磁场测量难题新途径中国科学家在日冕磁场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测量到太阳日冕磁场的全球性分布,为日冕磁场测量这一世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从而向实现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最终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两篇相关论文近日分别发表在《科学》和《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磁场对于太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对太阳磁场的常规测量仅局限在光球层。光球之上的太阳大气,尤其是最外层日冕的磁场难以测量,  相似文献   

12.
猛烈的太阳风暴足以破坏我们的电力系统.新型探测器将帮助我们对它做出准确的预报。 太阳喷发可以将数十亿吨的太阳物质抛射到几百万千米远的太空中,景象异常壮丽。但是当这种喷发以科学家称之为日冕物质抛射的现象终结时——就像从太阳表面不断冒出并破裂的巨大气泡——就会导致人造卫星短路并产生巨大的电磁冲击波,造成地面电网故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家正为设计中的巨型太阳望远镜选址。这一口径为8米的地面望远镜可望在未来20年的"探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计划推动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观测基地主任、总工程师邓元勇说,目前国内太阳研究界已经启动了"西部太阳选址"计划,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太阳磁场和太阳上几种常见的几种磁活动现象: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珥和暗条,以及日冕层的日冕物质抛射.介绍了这些磁活动现象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5.
UFO包围太阳?     
<正>2010年1月,"太阳附近发现大量UFO"这样一条惊人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撩拨着UFO以及各种神秘现象爱好者的神经。很快有人据此推测"由数千地球大小的UFO组成的外星人舰队出现在太阳附近"。更有人把这和之前上映的灾难影片《2012》联系起来,揣测外星人要对我们的太阳做些什么。引发整个事件的是美国航天航空局(NASA)的空间太阳探测器——STEREO拍摄的几张照片。在这些照片上,太阳周围有许多斑点,看起来像不明飞行物。  相似文献   

16.
在太阳的光圈中.日冕洞的很多特性不为人所知.尤其是矢量磁场。利用Hinode的观测数据.我们研究了两个日冕洞的矢量磁场、电流密度和电流螺旋,并第一次与两个正常的平静区作了比较。我们发现大量电流螺旋区域主要位于具有较强的纵向和横向的场元素的交叉空间中。在日冕洞中.  相似文献   

17.
太阳温度逆转现象引发核聚变反应的太阳中央部位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这些热向外传递,到太阳表面时已降到6000摄氏度左右。但是传到“日冕”,也就是包围太阳“光球”的大气时,又高达100万摄氏度以上。也就是说,从太阳中央向表面缓缓下降的温度,到了上层大气,竟急剧上升了100倍以上,这个现象是与太阳有关的最大谜团。6000摄氏度的光球如何能将日冕加热到100万摄氏度?为什么日冕的热大部分不能返回光球?科学家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几乎一致认为,解谜的关键在于磁场,如何阐明“磁场加热法”是让科学家头疼的问题。不过,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一…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新研究有望破解日冕高温之谜太阳光球表面温度约6000℃,而日冕(太阳大气最外层)却达上百万度。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报告,为这一未解之谜提供了有力解释。研究团队利用美国大熊湖天文台1.6米口径的古德太阳望远镜对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5-I0006
<正>[导读]隶属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极端紫外一般入射光谱仪"项目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他们掌握了一些可以用于解释太阳外部大气层为何比内部表面温度高得多的证据。凤凰科技讯北京时间8月5日消息,据《每日科技》网站报道,隶属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极端紫外一般入射光谱仪"(Extreme Ultraviolet Normal Incidence Spectrograph,简称EUNIS)项目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他们掌握了一些可以用于解释太阳外部大气层为何比内部表面温度高得多的证据。对小规模极端炎热气温的新观测一直与现有理论相吻合——所谓的微闪烁  相似文献   

20.
唐逸 《今日科苑》2007,(1):16-18
用海水为原料,来实现“人造太阳”的梦想不再是水中捞月。2006年11月21日,来自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韩国的7方代表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简称“ITER”)的会议上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人造太阳”计划正式启动。“人造太阳”计划是继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后最大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