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之未来: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必要的“乌托邦”,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主要表现在:学术自由的价值坚守是大学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大学对社会世界和学术世界的承诺;大学人是建造自己生存的精神意义的群体,大学人牛虻精神的勃发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大学师生相互砥砺不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营造的良好氛围更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大学精神的重建和发扬也应该体现在大学校长的超凡魅力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的迷失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最大的困境,也是当前需要急迫解决的难题。中国大学精神的迷失即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也与我国现实国情密不可分。重塑"自由独立、人文关怀、科学、批判"的中国大学精神需要政府、社会和大学自身多重的心理调适和长期的艰巨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合理内核。在大学发展过程中 ,大学除了传统已经形成的学术自由、注重研究、服务社会精神外 ,还应具有关爱教学主体的精神。大学应以此为基础 ,通过尊重学术自由 ,培育大学文化 ;依托科学研究 ,创新大学文化 ;增强服务意识 ,拓展大学文化 ;关注教学主体 ,提升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4.
"思想独立,学术自由",是大学理想、信念和价值准则的根本体现,是大学的办学灵魂。它彰显的是大学的文化特色和传统,蕴含着深邃的办学内涵。缺失"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精神的大学,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更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客观地审视中国大学的现实,认为创建"思想独立,学术自由"之精神,对于中国大学的未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媚俗和"易帜"为表征的现代大学文化的合法性危机与大学的自我舍弃、自我放逐密不可分,但工具理性主义社会文化对大学文化的侵蚀和"遮蔽"才是问题产生的关键。在时代精神引领下"祛蔽"而"返魅"是现代大学文化合法性危机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恢复大学作为独立的文化与学术组织的特性,赋予大学终极关怀和人文教化的使命,在"独立自治、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的基础上,重构大学与市场、政府、社会的关系,实现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搞清楚现代大学学术精神的定位前提是确立现代大学学术精神内涵的关键。执着学术真谛是现代大学学术精神定位的首要前提,服膺于这一核心精神,要明确处理好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学术独立与行政干预、学术创新与学术繁荣等几组关键性关系,才能对现代大学学术精神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文化及其养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是大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象征,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大学从本质上讲是学术机构,发展学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因此,建设民主、科学、平等、高效的制度文化,是当前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它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既来自现实社会,服务于社会,又高于现实社会,因此,大学必须重视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坚持以经过精心设计、改造的物质环境和经过选择提炼的精神环境熏陶学生,让整个校园环境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张力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大学的文化职能体现在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通过梳理大学与社会的发展历史认为,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长期存在并形成历史的张力,影响着两者关系的未来走向。大学精神未来发展应以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的文化追求作为逻辑基础,深入挖掘大学精神传统意蕴并履行引导时代文化发展责任。正确理解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前提是大学知识精英的学术自治,这需要多种因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教师的精神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燕 《高教探索》2007,2(3):127-129
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核心,是大学之为“大学”的质的规定性。大学精神与大学教师的精神品性是共契共通的。优良大学精神的孕育、形成与延续内在地要求大学教师要确立起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还要树立起崇高的学术追求并养成独立的学者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