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7,(3):14-15
开放的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两会”本来是中国国内的会议.但已为世界所关注。越来越多的境外媒体竞相来华报道“两会”,其中很多外国记者在华时间不长.中文不算流利,却是新闻业界的“老手”,捕捉中国新闻的敏感度很高,提问犀利老到。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境外媒体向所在国总部发稿也更加便捷。面对重大新闻他们的发稿速度也毫不逊于中国媒体。那么,外国媒体记者在“两会”报道中有何难忘的经历?他们对今年“两会”的新闻发布会有何期待?他们惯用何种方式捕捉“两会”的新闻线索?这些都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走访了两家外国媒体驻京记者。下面刊发的是他们眼中的中国“两会”。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闻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新闻大战”,海内外上百家媒体到会采访,无论是对上会记者还是对新闻单位,都是一次组织策划报道、采写新闻精品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的传播优势,创新“两会”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江楠 《职业圈》2013,(13):70-71
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三部分的第三条专门讲到了文化建设问题,强调要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这实际上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文化强国”战略问题,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发展、在政府工作中的体现与落实等问题,采访了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  相似文献   

4.
2013年2月2日,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至此持续近半月的中国31省区市人大和政协会议(简称地方两会)全部结束。今年地方两会适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之后不久,会议上的换届选举、新政新风、社会热点备受海内外关注,成为观察中国各地如何开启十八大之后的新局和3月初开幕的全国两会的风向标。作为负责组织、指挥和编发中国地方新闻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年一度的“两会”历来被中外媒体当作是捕捉中国未来政策走向的信息富矿。2006年3月3 日至3月14日的“两会”,更是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记者来报道,其中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家新闻机构的400多名境外媒体记者,创下了“两会”报道史上记者人数最多的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专门的一个章节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温总理提到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并加重语气表示这是一个重大转变时,几秒钟内会场连续响起两次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了2006年十届四次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前后CNN和NHK播出的中国新闻为研究对象,围绕两者新闻选择和报道方式的差异,通过对其内容的比较和分析,阐明中国应对国际舆论环境的有效办法,就是用更多的事实说话。作为中国“一年之计”的晴雨表,全国“两会”历来是观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分别在3月4日11时和3月2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了首场发布会,由大会发言人李肇星和赵启正介绍会议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两位发言人都曾经在国务院部委任职,作为新任两会发言人,他们在首场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表现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03,(4):7-9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是继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之后召开的重要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外文局按照中央制定的宣传方针、报道计划、工作要求和部署,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加强管理,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整合局内外资源,发挥外文网络和期刊的优势,积极开展“两会”的对外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1,(2):65-65
全国“两会”将在北京举行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分别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在“两会”审议通过后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2008年“两会”报道的主要选题集中体现在特别节目《民声与民意》中。这是一档以“两会”议题为由头,观察、解读、分析、评论中国热点问题的日播节目。从节目风格上来说,《民声与民意》以夹叙夹议的形式,追求有的放矢的传播效果。从内容上来讲,主持人每天围绕一两个主题开展访谈,并穿插记者在会场采制的动态消息和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1日至5日,第七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河南郑州市隆重举行。应郑州市外宣办之邀,中国外文局组织《人民画报》、《北京周报》、《中国报道》、《今日中国》、《对外大传播》、“中国网”的外国专家和记者,由《中国报道》副总编辑张梅芝带队,组成了一支一行9人的专家记者团,对这一大型活动进行了采访。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有3名外籍专家,他们分别是“中国网”的英文专家 Sara Grimes、《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周报》21期曾报道过今年2月沈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时经表决未获通过,这在中国各级人大会议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如今此事有了新进展。时隔半年后的8月9日,中国历史罕见的为期仅一天的一次市级人民代表大会——沈阳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惟一成果是通过了《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人们很快又将迎来2008年新一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的召开。如何组织报道好这些重要的会议,提高报道的质量,一直是媒介传播人士不断探讨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2007年的“两会”报道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其中,CCTV-4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着力打造的深度报道重点节目《中国焦点2007》尤为显眼。在策划思路上,  相似文献   

15.
3月3日至16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审查和批准"十三五"规划纲要是两会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此次会议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一、"两会时间"成为世界时间1.外媒记者参会人数增多。据两会新闻中心统计,报  相似文献   

16.
在8月的一个艳阳天,我们如约来到了孙战科老人居住的北京海淀区稻香园。就在我们左顾右盼的时候,孙老已经迈着稳健的步伐来迎接我们了,已近八十高龄的他虽然身材不高,但身体特别硬朗,精神矍铄,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感觉到一种特殊的英气。 他一生中有40年在《人民中国》杂志做记者,《当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毛泽东》、《民主改革的新起点——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采访记》、《香港回归与一国两制》……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留在外宣史册上。他曾受冤被打为“右派”,在北大荒下放22年,但他心里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却从不动摇。记者通常用一支笔写天下,怛他手里却比别人多了一支画笔,20年来,他手握“双桨”在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摆渡着友好交流之船。  相似文献   

17.
每年的“两会”都会有一些新气象。相继于2001年3月2日—12日和3月5日—15日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届四次会议和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不例外,但网络的参与应该说是今年“两会”最大的亮点。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的网络,今年首次大规模参与了对“两会”的报道,而作为国家对外传播重点网站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每年的“两会”都会有一些新气象。相继于2001年3月2日12日和3月5日-l5日召开的九届全国政协届四次会议和九届全人大四次会议也不例外,但网络的参与应该说是今年“两会”最大的亮点。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的网络,今年首次人规模参与了对“两会”的报道,而作为国家对外传播重点网站的中国网,首次对“两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成为这“亮点”中的一个光彩夺门的“光源”。  相似文献   

19.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日在北京召斤。这次会议是在新世纪开局第一年,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我们要集中力量把这次会议报道好。  相似文献   

20.
叶晓楠 《对外大传播》2009,(3):19-20,10
每年3月,全国“两会”都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场新闻盛宴,十几天的会期,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全是“两会”新闻,声势浩大。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云集京城,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仅2008年,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就达3000多名,包括400多名港澳台记者和800多名外国记者,众多媒体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