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汉字难学论”是指根本否认汉字易学一面,而把难学一面片面夸大为汉字的“原罪”和“死症”,并进而主张废除汉字的观点.这种流行了百来年观点的形成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认识论可归结为语言共性因、片面比较因、进口评价因、阶级分析性和综合生成因五个方面.这种观点对识字教学、语文教育、汉字命运和民族心理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以汉字教学创新论取代错误的汉字难学论.汉字教学创新论应从观念转换、方法再创、领域拓展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2.
语素是语言单位,汉字是书写单位,二者之间有对应关系。但由于汉字的形音义复杂多样,因此汉字和语素的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关系可概括为三种:一对一的关系、一对多的关系、汉字不代表语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汉字难学其实是一种误解,但它已经成为汉语学习中的一种文化障碍。从文化角度看,汉字不仅在文化的记录、传承和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系统结构上和汉语具有自相似性,很好地适应了汉语,充满了理据,成为汉语学习的基础和前导。因此,汉字不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是重点。汉字学习绕不过去,却非拦路之虎,而是必不可少的阶梯。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中,进行文化调适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很多外国学生,主要是刚刚接触到汉语的母语文字为表音文字的欧美学生,都把汉字和表音文字当中的字母相提并论,并得出了"汉字难学"的错误结论.本文通过把汉字和字母进行比较,表明汉字和字母完全是两种不同层次的书写符号系统,绝对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5.
全世界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已达到4000多万,但针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而言,汉字难学的问题仍是影响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障碍。因此,本文将从调查出发,分析造成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难学的一般原因。并针对此类现象和成因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性质及其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汉语语言交际的辅助工具,它是一种意音·语素音节文字。汉字对于创造和发展中国的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它将千秋万代存在下去,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即使像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已经不再使用了,但它们仍然被保存着,被人们学习着,研究着。汉字有优点,但汉字的确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字量大,结构复杂,笔画繁难等难认、难记、难学,难写,不便于掌握和应用。拼音文字比方块汉字优越,目前在高科技信息处理方面可以采用汉语拼音文字,实行双文双轨制的文字应用。将来能否并轨,以汉语拼音文字逐步代替方块汉字,留待历史本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7.
《趣味汉字字典》前言中说:“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生动地展现古人生活的风俗画,在这画卷里脉脉流淌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可见,我们的汉字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那么肩负文化传承的识字教学也只有浸润在文化的氛围中,才能在学生的头脑里烙上文化的印记。对于当前的识字教学改革,教师们做了许多有益尝试,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我个人认为也有一些不太可取的地方,在这里提出自己的浅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知道有拼音文字的时候,就一定会想到方块汉字的难。"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这样认为,"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公正,但是方块汉字的难学却是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则无疑是赋予其一条崭新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百年来的汉字难学一说实则较为失当,在文字适用性比较上,汉字则有其独特的优势,故正确进行文字比较应坚持客观全面的比较、纵向的动态比较和能动的、实践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浅谈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教学一直被学界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很多留学生在进入中级阶段之后因为汉字难学逐渐放弃了学习。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得到启发,分析了汉字与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探讨了如何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渗透文化因素,从而降低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升汉字教学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试论当前汉字性质研究中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字性质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至今仍然意见纷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汉字研究中存在着以下误区: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不统一;混淆造字原则与文字功能两种范畴;比较对象上存在着错位;割断古今汉字的联系。这些误区,影响学界对汉字性质问题达成共识,也影响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许曼 《现代语文》2007,(1):15-16
由汉字繁难而引发的汉字改革问题,自五四运动前就是一些学者文人广为讨论的话题,到五四运动时达到了高峰,此后一直常论不衰.汉字究竟难不难学,难不难认,难不难记,这个问题恐怕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正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作为成年人,只要受过义务教育的,我们应该对于汉字的日常使用不会有困难,因此也就很少去想这个问题.而实际上,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于现代汉字发展的历程当中.  相似文献   

13.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作为其基础的汉字与词语教学尚处于摸索和研究状态中,针对中小学阶段留学生认为汉字难写、词语太多、使用太复杂以及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对字词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高这些现状,从汉字和词语音义结合的特点入手,利用部件表音表意作用,以及部件与汉字关系,进而分析由这些字词组合而成的相关词语、句子之间的表音、表意关系,得出了利用汉字规律教学、情境教学和组合式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这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对外汉字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的薄弱环节.汉字难学、汉字的教学问题不受重视,深究下来还是对语言和文字关系的认识问题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王杰军 《陕西教育》2008,(11):74-74
有人认为,汉字是一种抽象的文字,不容易识记。其实,汉字不仅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且从其独特的形体而言,识记它们并不困难。下面是几种识记汉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试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字感培养与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感是指对汉字的感性认识,是学习汉字的前提和基础.由于缺乏字感,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汉字学习中困难重重.本文讨论了对字感的认识以及它产生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字感培养的重要途径,以期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难学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臧志文 《考试周刊》2015,(12):157-158
<正>第二语言教学往往从语言的三要素——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入手,因而此方面的教学取得了很大成功。而汉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意音文字体系,由于对其缺乏全面认识,外国人普遍认为汉字难学。德国的柯彼得指出:"学习汉语最大的难关就是中国的传统汉字……因为如此不少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在口语交际上不成问题的外国人在书面交际方面是文盲或半文盲。这是其他外语几乎没有的现象。"汉字难学主要表现在难认、难写、难记。首先表现在字形方面,汉字数量巨大,  相似文献   

18.
从来源上看,汉字声符包括假借字声符和形声字声符,形声字声符又包括主观标音和客观标音两种情况;从声符跟所记录的词的读音关系看,有音同、音近、音变之分;从声符的构字特征看,既有多声、省声,也有声符的重叠、代换和变形;从声符的构字功能看,汉字声符的构字能力都不太强,形声字的发展以汉字声符数量的增长为特征;从声符的表音功能看,汉字声符在总体上的表音功能是不太健全的,不论是上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都不到40%。  相似文献   

19.
王友来 《语文天地》2012,(17):35-36
在笔者的想象中,汉字的复杂多样,应该让外国人望而却步。可跟他们交流后,才意外地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千变万化的汉字是让外国人对汉语着迷的一个主观原因,在他们看来,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变个字,"太神奇了"、"太有魅力了";二是同一个字竟有不同的读音(多音字问题)常常让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头都大了"、"都不敢念了",这也是国人觉得外国人发音"怪里怪气"的一个根本原因。多音字是汉字特有的文化现象,最常见的  相似文献   

20.
陈红 《语文天地》2012,(9):35-36
在笔者的想象中,汉字的复杂多样,应该让外国人望而却步。可跟他们交流后,才意外地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千变万化的汉字是让外国人对汉语着迷的一个主观原因,在他们看来,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变个字,“太神奇了”、“太有魅力了”;二是同一个字竟有不同的读音(多音字问题)常常让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头都大了”、“都不敢念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