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务员热"是一个受到政府以及社会高度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看 ,"公务员热"是招考制度、就业压力等宏观因素和个体理性选择的微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 "公务员热"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政策层面和个体行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人才考录制度的文化渊源与演变、"公务员考试"热的文化经济学分析、"公务员考试"热的传播影响批判三方面,揭示"公务员考试"热的持续升温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传播现象,也是当下个体社会身份识别单一化和社会发展结构失衡隐忧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芜湖市大学生的实证调查,系统分析公务员“热”、公务员录用制度、聘用制度、工资制度等改革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追究原因并剖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制度改革对大学生的择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多数90后大学生能够理性认识报考公务员的两面性,但仍热衷于其职业优势,报考公务员的热度依然未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公务员职业的内在张力、功利主义思潮驱动与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因此,要从社会与个体互动的视角出发,构建集合政府助力、高校引导、家庭助推、个人践履"四位一体"的引导路径,助推90后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实现真正降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公务员认知与行为表现上的差异,得出结论:大学生热考公务员现象归因为整个社会制度的缺陷导致个体所做出的无奈选择,即高等教育制度的缺陷、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公务员制度的不完善、自主创新制度滞后等因素导致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公务员岗位。从政府和高校两方面提出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公务员机制与加强职业教育、强化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创业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及实行,使公务员这一职业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来,大学生更是成了考试队伍的"主力军",大学校园里出现了报考公务员的热潮.笔者调查发现,在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过程中存在问题颇多,文中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不断升温,呈现出非常的态势。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令人担忧、引人深思,我们应冷静地分析、探索这一现象隐含的社会症结以及产生的现实原因,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期使之降温,最终使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现象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决定大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决定大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当前,公务员招录考试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公务员考试的社会氛围、考试的条件设定、考试的内容、考试的程序安排等都会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并可能导致学习行为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国家、高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抵制“公考热”的不良影响,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其合理就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日前,一则取消大学生村官应聘公务员笔试加分的消息转载于各大网站,此项政策在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加之之前各地逐步建立和健全录用、考核、推出机制等一系列公务员改革制度的出台,一时,公务员"金饭碗"变"磁饭碗"的消息成为大学生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李晓彤  李文龙 《高教论坛》2014,(1):101-103,106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不断升温,呈非常态势。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多个维度入手,深入剖析、探索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考公热"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11.
唐朝禁官商合流政策之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商合流是唐朝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宦官势力的兴盛,大批工商皂隶跻身于仕流行列,形成官商合流。官商合流带来了许多的负功能,形成异化的社会流动和不合理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危及到了唐朝的统治,引起了统治者的不安,故实施以律令圣谕为形式的许多政策予以遏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流动人口举家迁移趋势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子女。由于环境变化、背景差异等许多原因,流动儿童的法制教育状况十分堪忧。本文从影响流动儿童法制教育的主要因素、重要性以及改善策略等方面对流动儿童法制教育进行探析,以期能够对我国流动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a study on academic career paths of PhD graduates in Switzerland,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ransnational academic mobility in the postdoctoral period. It will be argued that the institutionalisation of geographic mobility in academic career paths through research funding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endering and stratifying effects. Complex formations related to gender, partnership, children, and dual-career constellations, as well as to social class and academic integration, are resulting in inequalitie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and social capital.  相似文献   

14.
英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原因、文化根源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英语谚语中性别歧视的根源作了探讨与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乃是妇女在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的社会地位的间接反映,与女性地位及其变化有着极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分析,旨在说明教育公平可以促进社会的合理流动。但由于社会存在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受阻,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阻碍了社会的正常流动。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逃户问题历来是我国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唐宋时期逃户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但这一时期的统治者迫于形势,在民户逃移政策上已由原来的政治强制为主转变为经济鼓励为主,在户籍制度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正是基于此,民户的迁徙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使社会流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龚波  周鸿 《教育学报》2007,3(1):37-46
当从宏观层面对大学教师流动的分析难以回应现实情境下的诸多问题时,一种动态的、全景式的、社会性的微观机制的考察就成为一种积极选择,也成为改进大学管理的理性追问。而以探究“组织与社会之关系”为己任的组织社会学自当对大学组织的教师流动现象和过程提供特殊而内在的解释力:从流动实质上讲,兼具“社会人”和“学术人”双重性格的大学教师与大学之间存在一种主观与客观的“人和组织”的博弈关系;从过程上讲,大学教师流动经历了酝酿阶段、讨价还价阶段、流动执行阶段和反馈阶段等过程,不同阶段各方力量的行动策略也有不同;从针对性建议上讲,大学教师流动要从教师自身层面、大学层面、国家层面及微观管理层面等加以完善和改进,其中既有理念上的也有现实上的,有管理上的也有文化上的。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和流动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势必需要构建新的社会网络来适应和面对这种生存环境和文化的变迁。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建新的社会网络,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进程之一,也是各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拟通过对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因素分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构建新的社会网络关系找到既积极又稳妥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艺术院校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功能呈弱化趋势.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分别成为影响艺术院校高等教育起点、过程、结果公平的主要因素,而且“艺考热”使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艺术生完成上升性社会流动的通道更加逼仄.应当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去城市化和去本地化的基础上,坚持整体发展和适度补偿的原则,加大艺术生中弱势群体的受惠比例和额度,从而促进他们实现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这种不均已诱发出一些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些不稳定因素,是我们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