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青年价值取向世俗化的合理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理论界对青年价值取向的世俗化盲目加以排斥 ,仅仅着眼于其负面效应的状况 ,结合我国青年价值取向发展变化的历史和目前的市场经济建设 ,深刻论述了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文化的一种新型表达形式,是一种大学生高频使用的网络语言文字。网络流行语是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与青少年群体特性及其身心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变化与更新,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是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要使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和“四个自信”,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为此,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教学工作,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领会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4.
体育价值体系是由各种体育价值及其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价值主体的取向由单一性向双重性嬗变,二是价值追求的取向由片面性向多元性嬗变。体育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健身价值、休闲价值、教化价值、精神价值、城乡发展价值、经济价值等六大要素。在新的体育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并厘定各种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社团是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学生社团正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取向实质上是指一定社会主体"站在谁的立场,代表谁的利益要求,服务谁的生存发展,促进其怎样生存发展"的问题.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封建主义一以官为本;资本主义一以物为本;社会主义一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价值主体;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它最重要的价值目标;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应当是我们党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社会深刻转型,多元文化剧烈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职业价值取向、婚恋价值取向,六个维度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教育引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屈己以就群”而“屈群以利己”而“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近代中国知识分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实际上表现为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五四知识分子人的价值取向带有空想性质和虚幻色彩。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群众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体育锻炼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项目选择趋向集中;公共体育场所是各年龄阶段主要活动场所;各年龄阶段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出现群体性特征;青年群体体育锻炼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明显比中、老年群体强;自学的形式是中、老年运动技能最普遍的获得方式.研究提出夯实学校体育的根基,加强中、青年体育意识建设,提高老年人锻炼质量的各年龄发展对策,为我国群众体育持续发展宏观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课程目的.新学制的诞生与社会课程的出现,一改我国学校课程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而倾向于个体本位;国民党统治确立后,政治上的统一,教育政策的制度化,社会课程价值取向复归于社会本位,并最终归宿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政治理念.回顾民国时期学校社会科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或许能对当今社会科教育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与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学校课程管理是建立在某种价值观基础上的活动.在学校课程管理过程中,合理的价值取向应体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与效能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体操课程的特点与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课程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历史发展与变化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提出了以"学科知识、社会发展和学生需要"作为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研究认为,体操课程功能的开发应以学科知识的精选作为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落脚点;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是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必然方向;学生的需要是体操课程内容设置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然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念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其主要表现是:1.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和社会分配的多层次性使青年学生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他们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自主自立的主体观念在增强.但市场经济的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利益的重新调整,使有些青年学生价值选择出现重利化的取向,行为带上“利益驱动”的色彩,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确立的立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教育人本论为理论基础、以健身和娱乐为实践基础的"人本主义"的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确立,是对过去学校体育存在的权威化价值取向、功名化价值取向、礼仪化价值取向和崇尚正统的价值取向偏差的修正,它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负面价值取向的矫正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挖掘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底蕴,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矫正当代大学生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的拜金主义价值取向;通过张扬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引导和矫正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通过透视奥林匹克比赛规则,用公平竞争理念来引导和矫正重功利实用轻价值规范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通过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的拼搏进取精神,用创造主义来矫正重生活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享乐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让人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地变化,在基于相同的价值认同视阈下将我国的传统的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既是弘扬优秀传统美德的途径,也是引导青年大学生建立健全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方式。本文从当前两者融合的困境出发,提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定位,然后提出对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命的存在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休闲活动已成为一种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方式.城市女性的休闲活动也随着其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而不断向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春梅 《保山学院学报》2018,(1):98-101,108
近年来,缅甸国内战事不断,跨境而居的华裔越来越多.华裔传承的婚俗承载了集体认同和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一个族群的价值取向、信仰和文化风貌,与其文化认同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缅籍华裔青年婚礼的调研,从婚礼仪式和信仰层面探索中缅边境华裔居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9.
徽商精神是历史上徽商主流群体认可的思想意识,意志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徽商精神不仅是徽商创造商业辉煌的精神支柱,更对明清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种既遵循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顺应人类社会追求发展与进步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对于我们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进行主体取向,要体现学科特点进行言语能力取向,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进行文化取向。主体取向、言语能力取向、文化取向构成了语文课堂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