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地方财力普遍面临紧张,税收体制的不合理、财政层级过多、非预算资金的混乱等因素影响了地方财力增长,应从税制改革、财政体制变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着手促进地方财力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一些地区,财政风险日渐显现。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增强财政风险意识,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培育主体税种,优化投融资体系,硬化预算的执行和管理,减少地方财政的体制风险等方法来建立有效的地方财政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防范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一些地区,财政风险日渐显现.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增强财政风险意识,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规范政府行为,培育主体税种,优化投融资体系,硬化预算的执行和管理,减少地方财政的体制风险等方法来建立有效的地方财政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是分税制体制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更有效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公共品.发行地方公债应坚持法治性、经济性、适度性,建立具有规模可控、主体可选和用途限定的制度体系,强化债务管理,防范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5.
土地财政收入是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财政体制、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的产物。土地财政收入在繁荣我国地方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土地财政制约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了贫富差距,积累了财政与金融风险,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应该从完善体制入手,规范土地财政行为,规避风险,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财政健康程度的评价分析与改进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政是分级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财政拥有全国近一半的财政收入,承担着70%以上的事权,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健康运转的基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方财政在运行中普遍出现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制度性的风险与矛盾。对地方财政做一个客观、全方位的评估是关系到未来财政体制调整、健全财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性问题。本文拟从财力、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几个视角来提出评价我国地方财政健康程度的框架性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财政分权体制之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不足的难题,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加,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地方政府债务对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履行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等有积极作用,但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很大风险.本文从"经济人"假设、信息不对称、有限理性三个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在不同理论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希望能认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风险.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政隐性赤字的存在、地方政府债务的不确定性及自身的缺陷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构成了地方财政的潜在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应尽快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和债务融资压力,进一步完善税制,分清各级政府的偿债责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政府性债务是一把双刃剑,既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对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上积极主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乡镇债务现状,形成原因及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为防范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必须加强政府举债管理,从举债规模、举债项目、举债资金管理等方面把举债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以保证市级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地方政府的稳定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