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笔者精心设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教学过程,由创设的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数学的殿堂,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尝试,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谈谈笔者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
教材:人教版初中三年制初二几何第二册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与计算。 2思维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想与品德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品质和创新精神,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中的美。 (点评: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的同时,不仅注意到传授基础知识、培养能力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注意到培养学生的探…  相似文献   

3.
在平面几何的解题教学中,要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避免“题海战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好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熟悉它在解题中的应用技巧和方法,本文介绍等腰三角形的一个简单性质,并举例说明它在解数学竞赛题中的应用。先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设△ABC为等腰三角形、p为底边BC所在直线上的一点,则有  相似文献   

4.
证明(二)(三)     
课标导航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关系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发展推理论证能力和思维能力.2.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进一步感受数学证明的严谨性,提高数学素养.3.掌握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能够证明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而能证明其它相关的命题.4.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5.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  相似文献   

5.
《圆周角》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相关性质,并能运用相关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经历探索圆周角的有关性质的过程,体会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拼、剪、猜、证四个活动,在"做"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经历实践、观察、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初步掌握研究几何图形问题的一般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赵贵普 《中国教师》2009,(Z2):387-387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考提高动手操作得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建构过程,归纳概括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3.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感受"比较"、"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4.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数学  相似文献   

9.
等腰三角形蕴含着很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解决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若能正确运用数学思想,不但思路开阔,而且也能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现对等腰三角形解题的常用思想做如下归纳.  相似文献   

10.
姜玥 《辽宁教育》2009,(11):60-6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九年级上册2—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推论,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平面几何中,主要是研究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和圆等.而研究这些基本几何图形时.主要是研究每一个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判定方法和它们的应用.因此,同学们学习平面几何时.对于每一个几何图形,一要理解和掌握它的概念,二要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三要掌握它的判定方法,四要明确它的功能并掌握它的应用.下面我们以等腰三角形为例,说明几间图形的学习方法.一、理的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教学概念是数学思继的细胞.学习数学,首先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关干等腰三角形的概念,课…  相似文献   

12.
正三角形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掌握好三角形的性质对于学习数学中的数形结合、函数、圆有着重要的意义.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除了具备普通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关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教学课例和教学设计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比较多见,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经典的教学课例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现列举一些经典等腰三角  相似文献   

13.
<正>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为特殊三角形,本单元主要设计为让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应用.但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了许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借助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识与技能.本文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节专题教学课.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种常见辅助线:"K"字型、斜边上的高线、旋转;3. 会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常见辅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分析学生通过小学数学中《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学习,对等腰三角形已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的腰、底、底角,顶角等概念,并且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掌握了等腰三角形部分特征.本节课是在全等和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探究的.本节课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也是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和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还是说明角相等、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本节  相似文献   

15.
一、学会梳理本章的知识内容 ,总结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本章重点展开对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严格证明 .这里涉及很多命题 .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命题 ,对学好平面几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中要善于对重要知识的总结和梳理 .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对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可归纳如表 1 :在命题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中 ,蕴涵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如归纳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反证法的思想方法 .这里不再专题赘述了 .  二、深刻理解“6条公理”是本章…  相似文献   

16.
吴薇 《理科爱好者》2004,(15):30-43
复习目标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线段、角、平分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有关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计算;事握角平分线,线段的中垂线的性质能进行相关计算。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轴对称”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及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第1节轴对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入问题,突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入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通过观察、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栏目,探索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学生有真实感受,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也能较好地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既欣赏了图形的对称和谐美,体会了轴对称的广泛应用,又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了轴对称的本质.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得到了培养.第2节轴对称变换,教材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形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引出轴对称变换并归纳轴对称变换的特征.这样,学生既感受了轴对称变换这一运动过程,又自然地体会了轴对称...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轴对称”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及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及顶角的角平分线是互相重合的.我们把等腰三角形的这一性质简称为"三线合一",这是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本文例说这一性质在解题中的运用.一、求线段最值在处理线段问题时,如果既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又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则应尽可能地运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这样,还能帮助同学们熟练掌握"三线合一"性质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好专业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逐步形成运用数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下面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