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用诗词塑造人物形象之现象自唐传奇、宋话本中就有,可只有到《红楼梦》中,诗词才真正成为小说中人物性格和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中运用大量诗、词、歌、赋突出塑造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情趣,同时也推进情节、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小说原文已经证明《红楼梦》运用诗词以表达人物诗才、思想、性格和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俗语 ,这些俗语的运用除了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以外 ,它还在揭示思想内容、塑造人物形象、阐发哲理意蕴、敷演补充情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红楼梦》将俗语的运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寇树礼 《考试周刊》2011,(79):19-19
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王熙凤绝对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惹人喜爱,也遭人痛骂,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言:"《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熙凤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王熙凤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本文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成功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典型人物不胜枚举,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莫属王熙凤。王熙凤,是小说中的"圆形人物",拥有着多样的性格特点。文章通过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外貌、口才、服饰等外在形象进行分析,展现出凤姐容貌的精致、口才的出众、出身的高贵背后的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突出凤姐是一个雷厉风行、能控制大局的人,也是一名罕见的胭脂堆里的英雄,进而阐述她的悲剧命运,让人们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而《红楼梦》的伟大却不仅在于它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败,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无与伦比的鲜明的艺术典型。贾宝玉形象便是这一系列典型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但是,这一形象也是《红楼梦》人物画廓中性格最复杂、最难理解的典型。对于这一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显然有助于对《红楼梦》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认识。本文拟从贾宝玉形象社会性质与美学性质的分析中,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贾宝玉形象的社会内涵和美学内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王琳 《考试周刊》2013,(72):14-15
作为《红楼梦》叙事结构的三大意脉之一,"凤姐"王熙凤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吸引着不同时代的读者的眼球。王熙凤谋害尤二姐一事,从多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揭露了"凤姐"的多重性格,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王熙凤这个人物,也为她今后的人生悲剧埋下了重重的伏笔。本文从尤二姐之死出发,解读"凤姐"王熙凤的聪明圆滑、自私贪财、处事周全、阴险毒辣等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区别古今中外小说名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中包含令人深思的哲理,思想上存在着三个不同层次。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非佛而不佞道是《红楼梦》的辩证法思想之重点。《红楼梦》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鲜明性。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几百个人物形象,许多主要人物都在节选自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中陆续出现。作者把他们推到“舞台”上出场亮相,使读者初步了解他们的性格。这些主要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表情、言谈、肖像、心理等性格化的细节描写来完成的。小说通过贾府上下迎接这位从苏州来的小客人——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的描写,让众多人物登场。从贾母第一个出台到宝玉最后一个亮相,人物登场先后适宜,描写译略得当而且出场方式多样。贾母是“迎”着出来的;邢、王二夫人和李纨是伴随而出;迎春姊妹是被请后“簇拥”而出。凤姐和宝玉两人出场的共同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不同的是:凤姐是笑话声,宝玉是脚步声。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是北京人、北京作家。这个认识意义重大。北京的"帝都文化"是《红楼梦》一书的文化渊源。不了解18世纪中叶的"帝都文化"就无法真正读懂《红楼梦》。曹雪芹倘若没有回到北京这段生活经历,今日我们所读到的《红楼梦》,极可能就真的是一本《风月宝鉴》或是一本《情僧录》。在语言文字方面,曹雪芹熟练地运用了含有广大北方地区语言中方言土语的北京话,使《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雅俗相融、生动鲜活、字字传神,从而使这部小说脍炙人口、雅俗共赏。所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京味十足的小说,而且是京味小说中的典范之作。红学中的一些问题争论不休,恐怕是与不熟悉或没有考虑帝都文化背景有关。"帝都文化"问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塑造得最成功、最生动、最活跃的一个艺术形象,是中国文学画廊乃至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女性形象。因为作者赋于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真实性和生动性,把个凤姐写“活”了,所以使我们一接触《红楼梦》就觉得王熙凤既可爱又可憎,既可叹又可怜。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红楼梦》中几段神话的意义、关系及作用,认为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实际就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与小说主体故事有紧密关系,它蕴含了贾宝玉的形象和《红楼梦》一书的本旨,也包含了小说的总体艺术构思和结构主线.同时,文章还对诸多说法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再论贾宝玉     
张维雅 《文教资料》2011,(22):14-15
贾宝玉可以说是小说《红楼梦》中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一个人物,历来评论者都认为他是封建旧贵族的一个叛逆者,是一个"新人",是个性觉醒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先觉者。本文在过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基础之上,以贾宝玉自身的软弱性本质为视角,通过对其一生中软弱性的表现,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分析,对贾宝玉这个人物的思想内涵及价值进行全新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曹雪芹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由人物组成的符号系统,如果将《家》的人物置于一个坐标系中,那么,觉新或可作为这个坐标系的原点。觉新及"觉新类"原点性格的塑造,为《家》的其他人物的塑造提供了基点,点明了人物性格发展的脉络,而且在扩大作品内涵以及表现社会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语言发展的最高成就,文中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品茶》作者曹公惜墨如金,成功地运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手法,对于刻画妙玉性格、反映她的心理、表达她的思想感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在文学史上塑造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妙玉形象。  相似文献   

15.
"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形式,《红楼梦》这部集大成的小说丰富并深化了"水"意象的内涵。本文从水同女儿、水同清浊和水同爱情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说明这一意象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读导言】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这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难点。(解说: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栏目主持徐永平【自读程序】1…  相似文献   

17.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系列小说之一。历来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说集中描写的人物迈克尔·亨查德的性格与命运的分析上,以及哈代在小说中所展现的悲剧思想和宿命论思想的研究,而对迈克尔·亨查德的女儿伊丽莎白·简的研究则处于空白状态。本文试图对伊丽莎白·简在小说中所展现出来的生活哲学与态度进行分析,希望从另一个角度挖掘出哈代思想中潜藏着的生活理念与哲学。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独占鳌头的。曹雪芹大胆地抛弃了俗套小说公式化、概念化的传统写法,跃向了更高的艺术境域,调动种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性格,戏曲仅其中之一。而林黛玉欣赏《牡丹亭》的情节,不仅写出了黛玉性格的一个侧面,更堪称艺术审美的一次精彩示范。  相似文献   

19.
满纸荒唐言,一曲女儿歌--《红楼梦》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女性主义的有关理论从《红楼梦》中对男性角色的处理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解读,认为男性是《红楼梦》中的退席者,贾母、凤姐是正位者,贾宝玉是个性别叛逆者,进而认为曹雪芹虽非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女性主义作家,但却有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一部《红楼梦》就是一曲女性的颂歌。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人情小说两座高峰,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诸多联系,拿潘金莲与赵姨娘这两个人物来说,尽管一个是《金瓶梅》中主要人物,一个是《红楼梦》中次要角色,但是无论从品貌、性格、地位,还是人物命运发展来看,都有着共同之处,在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方面,可以说潘金莲就是西门大宅的赵姨娘,赵姨娘就是贾府的潘金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