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士城 《快乐阅读》2011,(25):20-21
快乐教学法的使用能给学生学习带来快乐的色彩,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最佳状态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实践,口语教学,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全力落实和践行快乐教学法,能更好地发挥快乐教学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时,要灵活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学习,使他们能分享其中的快乐,让综合性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形式,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活动中与生活相联系,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创新思维,拓展视野,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4.
怎样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沉醉于语文学习情景之中,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乐趣呢?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感动学生,首先教师必须受到感动;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其次,必须认真开掘快乐之源--教材中蕴含的快乐因素,让它在教师的设计下,成为感动学生情感的"息壤".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情感带来的快感,他才能真正地乐学、爱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李荣格 《文教资料》2009,(9):143-144
语文课上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快乐地读、说、赛、演,……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自然就会落到实处,学生学习语文也会成为一种享受.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读、说、赛、演四个方面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文应用性特征,加强语文学习和社会发展、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促使他们将这种乐趣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应用中更好地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一、自制板报,学用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舍得花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层次地进行练读、练说、练写,学生说与写的能力才会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联系到实践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愉快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夯实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广泛联系社会实践,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科学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力量,享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怎样从高耗低效、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我进行了“快乐语文”的尝试。“快乐语文”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能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能够欣赏语言文字中内涵的哲理美、诗意美;第三,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陈艳珍 《学苑教育》2021,(12):75-76
语文,应该是灵动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在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为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导入、趣味朗读、趣味活动、趣味拓展的方式来打开学生的语文学习之窗,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快乐学习的同时,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利用灵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秦淮文化历史悠久,颇具特色,语文教师应在秦淮文化中找寻其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契合点,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传承秦淮文化的有效载体。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有助于实现教学创新,促使语文教师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也让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快乐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秦淮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紊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实行语文课程改革旨在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为此,结合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自由地表达是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和增长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健梅 《广西教育》2013,(21):20-20
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并从中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为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广开源——起点不再是零(一)带着感知来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视频等资料,如美丽的九寨沟图片、精致的火箭模型等,以便让学生提前积累感性认知。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课堂之外的生活有效融合,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其快乐巧妙地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在课堂之外开展的几种语文实践活动。一、定期举行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利用自主活动课,一个月两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让小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快乐是什么?是轻松,是愉悦,是幢憬……让学生拥抱大自然,思绪飞翔;给孩子一份关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抓文本感悟,联系生活,联系自己内心的世界,收获最美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具魅力,教师应该注重策略的实施,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让儿童的学习翅膀翕然张扬、自由飞翔。文章探究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8.
谢长林 《广西教育》2012,(2):14+64-14,64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教育活动,它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其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认识 语文实践活动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以增强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读写听说实践能力和终身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姚大志 《考试周刊》2010,(39):60-61
文章认为,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生活和感受生活,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