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课前充分准备,目的明确 校长盲目听课,与有准备听课,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校长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准备工作。1.熟悉课程标准,了解这节课的教学意图与教师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课显然也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凡是学习好的学生,都注重在课堂听好课,讲究听课的方法。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讲好每一堂课,而且根据不同的对象指导学生听好每一堂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下面仅就一般情况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一)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前预习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新课涉及到的有关已知知识的复习准备与新知识的预习准备,对新知识的预习准备主要抓住新知识的难点,明确听课…  相似文献   

4.
听一堂课要想有所收益,至少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听课前的准备、听课中的方法、听课后的总结。一、充分的课前准备1.明确听课对象听哪位教师的课?听课的内容是什么?需带那些有关材料去听课?听课者要一清二楚,尤其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做到先备后听,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听课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课前要备课,学生课前也应做好准备。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学生基本上不做准备,只是带好课本、笔记本准备听课而已。少数学生也只是按教师的布置预习新课。总的来说,学生的课前准备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课前准备的指导思想是要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好课  相似文献   

6.
鞠宁 《辽宁教育》2006,(12):16-18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升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  相似文献   

7.
周武 《江苏教育》2010,(6):34-34
去年,全市小学品德学科的观摩课在我校举行。活动前一天.我们就做好了各种准备:环境整理、会场布置、接待安排……一切似乎都已经准备得十分妥当。活动如期举行。来听课的教师再加上我校的教师,会场里坐得济济一堂。两节课结束了,听课的老师利用课间边交流边喝水。  相似文献   

8.
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因人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听课与评课是最常规的教研活动。听课和评课是相互联系的,听课是评课的基础,评课是听课的深化,二者缺一不可。要使听课和评课活动取得实效,首先应该明确听课和评课的基本方法、基本要求。 一、听课前的准备 时常看到一些教师只带两只耳朵去听课,事先不知道执教人授什么课,听时又不认真,评起来东沟一犁,西沟一耙,尽是公式化的套语。这样的听课没有效果。听课之前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听老师讲课,是成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提高听课质量,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笔者认为,必须掌握好以下五要素: 一、准备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准备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那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呢?我认为应当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知识方面的准备,通过预习来完成;二是技能方面的准备,如  相似文献   

11.
1.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听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听课前的预习,保证上课跟上老师的思路。二是提前找出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2.集中注意力阅读、思维等一些学习活动是可以服从个人的意志、能力和愿望进行控制的,但听老师讲解这种学习活动就不同,它不可能自己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活动涉及到另外一个人——老师。因此,在准备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要听好课,首先集中注意力。3.课堂上听老师讲解学习内容,听觉通道的畅通十分重要。仅仅把学习心理活动的主要着眼…  相似文献   

12.
校长深入听课与评课,是了解检查、研究指导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校长的听课、评课能力是衡量其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关乎学校教学指导的效能,关乎学校教科研的水平,关乎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校长听课、评课应做到:一、课前充分准备,目的明确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校长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校长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熟悉课程标准,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与教师拓展的空间。(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  相似文献   

13.
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化学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手段。听课教师要科学地分析所听课的水平 ,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这对一个化学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评课的基本要求评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该堂课的教材内容、难点、重点及考纲要求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对该课所用的仪器、教具等也应尽可能的熟悉 ,并做一个大概的课堂设计 ,以便听课时的观摩和课后的交流。评课应以评价这一堂课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 ,尽量避免单纯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 ,…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说的听课是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相互学习,这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我们获得教学研究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会不会听课,能否听好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我们根据自己的听课体会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供同行参考、讨论.听课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听课阶段,评价(评语)阶段.一、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1.思想准备首先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做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  相似文献   

15.
新教师要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必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其中,听课是钻研业务的一种好形式。那么,新教师应如何听课?一、听课前的准备对于新教师来说,听课主要是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教师上课的经验。为此,听课前应做必要的准备。首先是知识准备: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了解课程标准对教材章、节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了解教材知识的编排体系;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其次是教育对象准备:了解学生目前状态、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第三是自我准备:考虑由自己来处理这一部分教材可能会遇到什么…  相似文献   

16.
校长听课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如能正确运用听课的方式、做好听课 前的准备、把握听课中的关键,就能起到促进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评课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明确评课原则,做好听课准备,认真记录听课的过程,全面评议,鼓励为主,抓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课显然也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一)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课前预习 知识上的准备主要是新课涉及到的有关书籍。知识的复杂准备与新知识的预习准备,对新知识的预习应主要抓住的难点,明确听课重点,是一种重要准备。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上课要接受新知识但也要温习旧知识。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旧纳新的过程。学习某种新知识,要运用哪些旧知识,联系哪些旧知识,哪些要做到重点准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中把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之中,形成崭新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一、校长听课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呢? (一)明确听课的目的,端正听课的态度. 1、明确听课的目的和具体任务。校长听课,既为了熟悉业务,领导教学,提高质量;又为了向教师学习;了解教师的困难,尽力帮助教师,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如何改进教学与提高质量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一次教师大会上,校长对教师们说:“我们听课的方式是事先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请大家做好随时被听课的准备哦。”然而教师们反映,学校领导或是其他教师仿而效之的推门听课方式并不受欢迎,因为这种听课形式缺乏“礼仪”,对授课教师不够尊重。“听课”与大家通常所说的“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相近。课堂观察是有礼仪的。美国学者彼得·马斯特(Peter Master)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课堂观察礼仪(Classroom Observation Etiquette)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