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主席在军队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祟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军人进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部队教育者必须积极探索教育策略。将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军校德育,是保证军事人才政治合格、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军人思想品德教育,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内容,是政治理论教育必修课程之一。现结合8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课程建设的初步认识。 一、铸魂:军队传统与时时代精神相融合 军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奠定军人献身社会主义国防事业的理想信念基础;引导军校学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努力实现从青年学生到合格军人,从普通一兵到基层军官的两大转变;使青年军人明确军事职业的基本行为规范,增强修养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自觉性,在军营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  相似文献   

3.
军校德育课的重要目的之一 ,就是要把特定的军人意识和军人规范“内化”到军校学员的思想品德结构中来 ,以引导广大学员较快地实现从地方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角色转变。因此 ,教学中应注意从军事院校的特定培养对象出发 ,着眼于军事职业的特殊要求 ,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不断强化军人意识教育 ,以增强广大学员献身国防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引导他们更好地在专业上勤奋学习、在军营中建功立业。一、强化“军魂”意识教育 ,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永远忠于党 ,一切听从党的指挥 ,是革命军…  相似文献   

4.
军人的价值观是军人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是军人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随着军队所处的客观环境、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的变化,军人价值观教育及培育效果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军人核心价值观是革命军人在其军事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适应无产阶级专政、维护国家安全和党对军队的领导要求的价值观体系.军人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军人对自身存在意义、职能任务和价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是军队的内在精神支柱和生命之魂.对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功能进行理论层面上的梳理,促使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和积极践行,从而实现其引领官兵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导向作用,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立场坚定和思想道德先进,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  相似文献   

6.
战争年代,军队、军人战场价值是壮烈的,易见的,为军人价值的历史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如今,和乎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军人价值又何以显现呢?有人认为军人价值降低了,甚至有人认为军人价值消失了,等等。因此,认真分析军人价值观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培养创新素质的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它担负看培养军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的重大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化,人才的创新素质越来越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重心。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人才成长的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起培养军人创新素质的使命。唯有如此,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强化其生命线地位,才能更好地完成"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军队要履行使命,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力量作支撑.物质力量突出表现为武器装备等,精神力量则一般指信念、意志和道德等,其集中表现为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既是激励官兵忠诚使命、履行使命的基础工程又是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9.
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斗精神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名合格军人必备的素质,军校作为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任务.本文针对军队院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武装、制度建设以及实践锻炼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员战斗精神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实行军人优抚是稳定军心、固国安邦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现代化军队的内在要求,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体制机制改革、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保机制转型等社会因素的制约,我国军人优抚还存在法制不健全、关系不顺畅、制度不落实等诸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为此,完善军人优抚法律制度,健全军人优抚社会保障,提高军人优抚待遇水平,建立军人优抚监管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指针对特定作战任务环境下的军人群体,使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以及一些训练技巧,对其心理施加一定影响,以培养军人在作战行动中所需要的高强度的适应能力、坚韧的意志品质等的各种心理素质.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训练形式,对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军人心理训练实施的几点原则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习俗是某一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群体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世代相习的群体生活模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等。在习俗里不仅积淀着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伦理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而且一定社会群体的习俗也会通过潜移默化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其成员的生活、言行、观念等方面产生一定的约束效应。因此,习俗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无意识动因”,是个体的下意识行为和其它行为的“过滤器”,是个体行为内在和自觉的调节者。军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担任特别使命的武装集团,军队对其成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人价值的思考空政宣传部在空军校院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教学中,空军政治部针对部分学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军人价值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组织近两万名学员开展了以“市场经济与军人价值”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14.
战时军人生活福利待遇是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阶段军人工资(津贴)待遇、福利待遇和保险待遇的综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革命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军人职业要求军人必须具有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但这并不是否认军人的物质利益,军人从事的劳动应该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军人的经济权益应该受到尊重与保护。研究战时军人生活福利待遇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急需解决的重要问胚.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战斗力的现实要求,是保障战时军人及军人家庭生活需要与解除军人后顾之忧的必要保证.也是加强军队质量建没的客观需要。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于在亮 《继续教育》2012,(12):12-14
在信息化条件下,军队战斗力与军人素质紧密联系。军事人才岗位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任职教育,任职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员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去进行,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准确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搞清需求才能搞好任职教育。立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任职教育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给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对军队任职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礼仪教育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也标志着一支军队的文明程度.文章分析了新时期为加强军人道德修养,丰富军人之美的内涵,提高军人社交能力,发挥军人示范作用,军事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军人的抚恤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建设关乎国家的国防保障,明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是依靠军队的。朱元璋出身贫苦却起自行伍,他有着特殊的最低阶层的军人的社会经历,在建立明政权后,他及后继者较重视对军人的抚恤,确保了军队的后勤保障,明政府通过颁布一些抚恤政策在某些方面实行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实践是检验价值评价的标准.探索价值评价标准,正确理解和掌握价值评价的观点,对于引导新时期军人坚持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和原则,积极实现军人价值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人们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基础和支配地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广大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为官兵全面发展、履行使命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必须突出抓好理论灌输和行为引导.结合<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与历史使命>课程,运用丰富的军史资料进行案例教学,以此来培养军队院校学员忠诚于党的政治信念、热爱人民的价值追求、报效国家的赤诚忠心、献身使命的自觉意识和崇尚荣誉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