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情诗情悲情--论《红楼梦》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和明清情欲美学思潮出发,透视了<红楼梦>的"情"的体现;从人情、诗情、悲情三个方面论证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2.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水浒全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古典名著可谓中国封建社会的军政伦理、市井伦理、比较伦理、家族伦理"百科全书”.其中的典型人物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伦理的典型品格,点评下来仍能与我们以有益的现代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一生铸成一部小说,几经变改书名,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最后定名<石头记>.由于历史原因,书稿仅整理出八十回清本,就"问世传奇"了.七年后(1761),曹雪芹应已完成了他的<石头记>全部书稿,由于突如其来的灾祸,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末除夕,这颗文星陨落了.一个完全的<石头记>真本也没流传下来.30多年后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突然冒出了由宫廷武英殿活字印制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来,此即由程伟元、高鹗搜访多年,获得残稿,编缀成的"全璧",改<石头记>名为<红楼梦>,次年,程、高之流对曹雪芹前八十回原文大肆阉割篡改达2万多字.至<石头记>神韵风貌,文采风流尽失.使这件真假合一,盗名欺世的假<红楼梦>冒充珍品,风靡天下200多年.周汝昌先生与家兄周祜昌二人满怀一腔义愤和热情,发愿终生校辑一部接近曹雪芹原来文字的<石头记>(<红楼梦>),这就是<石头记会真>的契机与发端.二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历尽难言的艰苦,宏愿欲尝,<石头记会真>即将梓印,周祜昌先生不幸抱恨阖然长逝.红学资深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其女儿周伦苓的协助下最后完成了<石头记会真>书稿的核订.本文作者侯廷臻同志应出版社特邀承担了<石头记会真>书稿全部审核校勘工作,经逐字反复审核,耗去了5年的心血,终于使第一部接近曹雪芹真本原貌的本子<石头记>,奉献给世人.全书共10卷,800多万字,8000余页,即将由海燕出版社推出,就教于普天下热爱<石头记>者.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大量的名物典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典章制度,社会风俗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为了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对书中的一部分名物典故做了考释,并以此为<红楼梦>研究之资.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仅就其诗歌的"洗旧翻新"手法就可以看到<红楼梦>对前人小说的学习和突破,真正做到了"诗体众备",变闲为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有三种形式的复调,即由文本构成的复调,由人物、叙事者和隐含作者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复调,由移位构成的复调.研究<红楼梦>中的复调,有利于对这部文学杰作的认识与理解,把握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9.
边勋  段秋月 《文教资料》2005,(25):14-16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不仅有着重要的结构意义,而且附托着巨大的思想意义.具体表现在政治批判意义、哲理警示意义、人格审美意义、道德劝谕意义四方面.全面把握其身上反映的思想意义,有利于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0.
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世情小说开山之作的<金瓶梅>,几百年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明代"四大奇书".诞生于封建末世的这部作品,汲取前代小说之精华开创后代世情小说之先河,尤其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金瓶梅>在文学艺术上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一个家庭的兴衰为整个社会的缩影,融女性悲剧和商贾发迹历程于一体.其丰富的内容与高超的表现手法的确值得今人去揣摩探究.  相似文献   

11.
脂砚斋把"至情至理"即艺术真实性作为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的根本尺度,并因此而对艺术真实的审美特质、艺术真实的创造与鉴赏规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真实的理论系统.文章对此进行梳理和阐发,借以探讨脂砚斋的小说美学思想和阐扬<红楼梦>的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大量诗词曲赋不乏精品,值得我们认真玩味.本文对其中部分诗词曲赋作品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3.
指出<红楼梦>中元春死时年龄的交待与小说中几处地方的矛盾,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贾黛的爱情悲剧方面进行探讨,从而鞭笞了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5.
<扬之水>在<诗经>中有三首.分别是<王风·扬之水>、<郑风·扬之水>和<唐风·扬之水>.<孔子诗论>第十七简"<扬之水>其爱妇悡"句中的<扬之水>应是总括这三首<扬之水>,而非其中的某一首.  相似文献   

16.
<九章>诸篇充分展现了屈原后半生的遭际和思想情怀,它和<离骚>一样,同是考察屈原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的重要文献.其中诸篇在情绪变化上有着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惜诵>、<思美人>、<抽思>仍含期盼之情,<哀郢>、<涉江>是承上启下之作;而<悲回风>、<怀沙>、<惜往日>则是表达了作者"欲不死而不得不死"的绝望心绪.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堪称范例的,当数在该书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本书的主要人物之一王熙凤的形象的刘画,作者从人物出场、服饰容貌、语言神态、他人反应等几个方面对王熙凤进行了精雕细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维译本<红楼梦>中的大量实例,全面地分析了"什么"一词的疑问、非疑问用法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法.  相似文献   

19.
刘善经<四声指归>、<梁书·钟嵘传>、<南史>、<钟嵘传>和<丘迟传>所录钟嵘<诗品>资料与宋元以后刊行的<诗品>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文献价值,尤其是<梁书·钟嵘传>所录为完整的一篇<诗品序>,研究价值尤高.然而在实际的<诗品>研究中,往往存在用后来版本的文字判定隋、唐初人所录为讹误的颠倒是非的情况.这应引起人们对隋、唐初人所录<诗品>资料的足够重视,希望能够在更加接近<诗品>原来文献面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这一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名著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史记>"八书"中,<天官书>、<封禅书>主要阐述天地之事,<律书>、<历书>通阴阳五行八正之气,<礼书>、<乐书>阐述使天地人达到和谐统一的"礼"和"乐",即文明与文化,<河渠书>、<平准书>"人事"是举隅."八书"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宇宙发生因素,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