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934年9月,国民党对中央红军的第5次“围剿。已经持续了半年,并已突破了苏区四周的防线。在这种险恶形势下,一份绝密情报送到瑞金。使红军及时实行了战略转移,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走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2.
在庄严肃穆的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里,埋葬着一位出生自山东的红色传奇"间谍"。他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他在2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获得过无数重大情报,最精彩的是和项与年等人拿到了蒋介石对苏区第五次围剿的"铁桶计划",而使红军主力转危为安,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卢志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0号烈士证书。  相似文献   

3.
从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军事“围剿”。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敌人前四次“围剿”均被粉碎了。但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本组史料,系从馆藏国民党重要军事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的部分战况,记录了反动派的反革命策略和罪行。透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国民党反动派费尽心机,制订了一整套“围剿,红军的策略和计划,但由于红军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反动派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保持史料原貌,凡史料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均未改动,请读者鉴识。各份文件标题,亦系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4.
王增勤 《湖北档案》2008,(12):40-42
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一百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此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秦邦宪)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红军遭受重大伤亡,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被迫不断向敌人围攻和防守比较薄弱的粤北方向收缩。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完全丧失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准备进行战略转移。但是从哪个方向突围呢?中央红军再一次把目光放在了粤北。  相似文献   

5.
刘岳 《兰台内外》2014,(6):17-17
正1948年10月,蒋介石与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以挽回东北战场败局。这一机密军事行动,从目前掌握的史料看,中共中央至少从四条地下情报渠道获悉,是中共情报斗争史上辉煌的一笔。其中之一就是通过中共华北局社会部获得、平西情报站系统交通员送出的。傅作义的这个绝密计划的所有作战命令、部队调动,国民党华北"剿总"都用密码传递,具体工作由傅作义的亲信  相似文献   

6.
知识与趣味     
红军的第一张报纸——叶报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张报纸是——叶报,就是用植物叶子做成的报纸。报纸的创始人是一个叫郭小才的红军战士。 1930年8月下旬,蒋介石指令何应钦拼凑十万兵力,以江西省长鲁涤平为总司令,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12月下旬,在毛泽东和朱德的亲自指挥下,红军一举粉粹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歼灭敌人9000余人,  相似文献   

7.
《朱德总司令在机枪训练班上讲话》这张照片的作者,是83岁高龄的红军老战士、我军最早的摄影家、原四野副参谋长、中将苏静。 1933年2、3月间,红军开始了第四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在大龙坪消灭了国民党第52、59两个师,缴获了一批蒋介石刚从外国进口的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批新式的轻机关枪。反“围剿”胜利结束后,红军决定在江西遂川办一个机枪训练班,请俘虏的国民党士兵来训练红军。苏静时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员(参谋)。他  相似文献   

8.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是1931年红军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围剿后,毛主席写的词。词中提到的张辉瓒是国民党军的一个师长。张辉瓒被红军活捉、第一次围剿被打破的喜讯,大大鼓舞了苏区军民的士气。可是,国民党反动派,非常害(?)的人民得知这个消息,实行严密的封锁。当时,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陶菊住在汉口,他曾久任上海《新闻报》驻长沙、汉口的记者,消息极为灵通。陶菊隐同时也是天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的老朋友,《大公报》就邀请陶菊隐写寄自汉口的特约通信。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围剿”红军惨败的新闻,  相似文献   

9.
61年前在福建参加红军的苏静(图一),是我党我军新闻摄影工作的开拓者。他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中将军衔,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军事摄影委员会近日召开的“传统与创新”军事摄影座谈会上,83岁的苏静讲述了他1934年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开始拍摄新闻照片,到1935年才冲出胶卷,1936年冼出照片,历时3年有余,经过25000里长征的曲折而奇异的故事。苏静是福建人,幼时在缅甸谋生时学会照相,1932年回国参加红军。1933年2月他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在遂川县天主教堂里搞到了一台老式的、只能照6张底片的照相机。此时,他所在的军  相似文献   

10.
红军长征与北上抗日有什么关系?有同志认为,中国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相继进行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有同志持相反的意见,认为红军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失败,不得不被迫进行长征,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恶果,与北上抗日无关。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一早在红军长征前,中共临时中央已经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并设想了几种实施方案,但均未能实现。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主张抗日的。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公开宣布对日作战。那么,远离抗日前线的中国工农红军怎样  相似文献   

11.
李尚志 《新闻记者》2003,(10):53-54
新闻的战役性报道往往需要事前作些谋划和准备。为了作好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的报道,我们在事前作了许多策划和商量。 大家知道,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排斥和打击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正确路线的领导,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中央红军不得不于1934年10  相似文献   

12.
刘一丁 《新闻实践》2004,(10):62-63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挫败了蒋介石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千难万险,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30年代起,史量才主持的上海《申报》倾向民主进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支持抗日运动,反对蒋介石“围剿”江西红军,多次发表斥责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文章。蒋介石早已怀恨在心,决定要对史下毒手,交由戴笠指使其军统特务执行。史量才预感到“火药味”,便暂时离沪赴杭,在他的私人别墅秋水山庄“避风”。军统派人跟踪盯梢,还买通史家女佣,让她提供史的汽车牌号、动身返沪时间等情报。  相似文献   

14.
每天早晨六点十五分左右,在戒备森严的五角大楼里,美国国防部的新闻广播员和记者都在准备进行世界上最保险、最安全的电视新闻广播。“国防部情报网”这个词在荧屏上一出现,就标志着一天的开始,首先播送全球最新消息,即关于全世界所发生的事件绝密综述报道。华盛顿的绝密电视新闻网是1991年2月“海湾战争”期间开播的。在过去的两年多里,它一直向一  相似文献   

15.
1931年9月,中央主力红军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使赣南和闽西这两大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江西、  相似文献   

16.
刘小梅 《档案时空》2014,(11):11-14
这是1932年盛夏发生在上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清晨,上海警备司令部对面的霞飞路,新来了一位中年相士,他的身旁放着一只画有太极八卦图的旧木箱,头戴黑色礼帽,三绺短须,鼻梁上架着一副铜框眼镜,着咖啡色竹布长衫,飘逸脱俗,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叫卢志钦,是中央苏区的特工人员。原来,第二、三次反“围剿”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红军高级指挥员使用的地图是从地方保安团缴获来的,误差很大,给战术决策带来了不少困难,也使红军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牺牲,为了对付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红军总部急于要找到湘、赣、粤、闽等省的军用作战地图。  相似文献   

17.
1933年5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在德国军事顾问西克特的建议下,确立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相结合的战略,采用以守为攻、合围之法的战术,在苏区周围广筑碉堡。红军很快陷入被动。战略态势非常不利。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以后,  相似文献   

18.
2013年6月初,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爆出两份绝密资料,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一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绝密级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始于2007年小布什当政时期。在过去六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对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公司外国用户实施了广泛窃听与监控,监控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项目公司服务的客户,  相似文献   

19.
1933年5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在德国军事顾问西克特的建议下,确立了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相结合的战略,采用以守为攻、合围之法的战术,在苏区周围广筑碉堡。红军很快陷入被动。战略态势非常不利。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以后,  相似文献   

20.
夏雪 《湖北档案》2010,(11):35-35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因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不得不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中共中央等机关也随车行动。苏区国家银行与财政部一起编人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由中央政府总务厅长袁福清任大队长.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任政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