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燕 《新闻实践》2007,(4):12-14
成就报道的目的是要通过群众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鼓动社会,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让群众喜欢看。当前成就报道的通病是:谈工作多,讲故事少;列数据多,说新闻少;单向式多,互动式少。如何让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一是用“新闻故事”让成就报道活起来,二是让“人物”成就报道动起来,三是通过活动策划,让成就报道与群众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报道要"接地气",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新闻媒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常运用平民化语言,善于利用新媒体。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新闻报道才能踏踏实实,深入人心,真真正正地做到"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工作要坚持人民性,即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  相似文献   

3.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经典之言,是他作为一名院士的成功之道. 什么是大地?对科学家来说,人民就是大地,实践就是大地.对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大地?群众就是大地,生活就是大地.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才不会坐井观天;只有走进基层,才能妙笔生花;只有扎根基层,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4.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学校厂矿,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愿所求。"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新闻工作者懂得了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领悟了"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接地气"稿件才会有灵气,"接地气"记者才能有"人气"的新闻真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5.
正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民生新闻则反映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从宏观上看,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时政新闻多反映的是党和政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民生新闻则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可是从微观上看,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时政新闻在报道党  相似文献   

6.
正《祁连山报》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机关报。作为欠发达民族地区党报和党报工作者,如何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感受群众的脉搏"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虽然生活在基层,走动在基层,可我们的报道形式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的把民情、实情、真情找出来。要用自己的眼睛看变化、要用自己的耳朵听事例、要用自己的嘴巴问问题,这样才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能挖掘出更多更好的新闻题材,并鼓励记者多拍、多写具有感染力的的报道,让"贴近群众、贴近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民生新闻成为各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报刊纷纷推出一些关注平民生活、反映民情民意的专题、栏目,把目光对准老百姓,倾听群众呼声,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无疑让广大群众拍手叫好。对此,我们应感得欣慰,这是各地新闻单位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的结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晨涛 《新闻记者》2000,(4):19-19
说到“三同”,人们并不陌生,就 是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并非过时,而且还应让这种作风在新闻界发扬光大。这里,我想结合我自己和我们沧州晚报的实践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我们党历来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呢?我说这里边没有窍门儿可言,“诀窍儿”只有一条,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体察民情,只有这样才能为之代言。 我过去当一般记者时有个习惯,外出采访每到一地,先不急于找当…  相似文献   

9.
周满 《新闻窗》2014,(1):82-83
当前,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概念。但大多数人都将民生新闻看作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真实生活,表达人民群众诉求,以人民群众为关注焦点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民生无小事”,昕以民生新闻以其自身的特色,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0.
黄燕军 《报刊之友》2014,(2):111-111,125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客观。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作为与百姓直接接触的新闻采访,要真实的反映人民生活,客观的传达群众心声,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新闻。目前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缺失严重,本文就此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分析了新闻采访客观性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了保持新闻采访客观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贴近”与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当今电视节目生存与发展的灵魂。电视新闻工作者,都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群众中生动的新人新事以及生活中的新风尚、新风貌。只有这样,我们的节目才算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才能真正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任何脱离实际、脱  相似文献   

12.
易祥  罗峰  陈静  刘巍 《新闻前哨》2002,(9):38-38
怎样才能做好非事件性电视新闻呢?主要抓住三点: 第一,把握时代精神,解决好“选题”问题。报道选题一定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大致说来,时代精神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回答时代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抓住了这些问题就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和动向,能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二是揭示生活的主要矛盾,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吸引观众,给人以引导;三是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主题与时代发展、生活实际、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越紧,其指导性就越强,宣传价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要走出党报办报中的误区,增强党报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际宣传效果,根本途径在于要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读者定位。在办报理念上,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要求、宣传纪律和新闻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党报回归新闻本位;在报道内容上,大力改革现行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模式,让人民群众永远成为新闻主角;在报道艺术上,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党报新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化生活的需求,才能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把镜头对准人民群众,用形象的画面和准确的语言来反映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反映时代的生活、时代的人,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这是每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 因为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电视记者只有把镜头对准群众,对准生活,才能反映时代的真谛,才能揭示时代价值的精髓。 1996年,笔者在农村深入生活时,发现一些老年人经常聚在一起唱京剧。他们的活动像滚雪球一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这不仅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还因而引起了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我们便以此为素材,拍摄制作出专题片《京腔京韵唱晚情》,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少村由此受到启发,进而起之效仿,兴起了文化文明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一些不良风气,如迷信、赌博等活  相似文献   

16.
让社会新闻故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采制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具有记录生活的纪实特点。而社会生活就是无数个这样那样的故事组成的,因此,采制好社会新闻,一定要选好故事,抓好故事,写好故事,做到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这样才能生动地反映新闻事实,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事实,也才能生动真实地反映平民百姓的身边事、身边人,让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甚至要打动他们,引发他们的关注,从而达到新闻工作者以优秀作品鼓励人、教育人的目的。要使新闻故事化,我们不妨从新闻采编的角度入手,一起探讨新闻的多种手段。一、精心策划选…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就是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使新闻报道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才能更好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真正达到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凝心聚力的效果。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把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起来,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就切实  相似文献   

18.
新闻播音工作需要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为大背景,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实际,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播音工作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实现新闻播音工作的根本任务。介于此,本文结合新时期的社会特点,从三个方面对新闻播音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电视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工具,肩负着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的重要政治使命,承担着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丁竹 《新闻窗》2007,(5):75-76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们往往喜欢看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闻,新闻宣传要能为受众喜闻乐见,就要考虑到人们的这种阅读心理倾向。贴近性的另一含义是新闻内容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即贴近人民群众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和喜、怒、哀、乐。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