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翔 《生物学教学》2005,30(11):24-25
生物学课堂教学审美化是以教学美育心理规律为指导,将所有的教育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美的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审美发现和审美创造,以美的法则来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身心愉悦地掌握知识、发展情感、锻炼意志、训练技能,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是青少年心理的普遍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把审美教育渗入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基本技能。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入审美因素? 一、培养美的情感,发展学生感受美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审美素养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构成。教师的审美素养不仅具有工具价值———可以促进教师创造教育艺术和提高教育艺术水平,而且具有本体价值———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提高审美素养,最重要的是要直接感受美的事物,接受美的陶冶,并尽可能地从事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4.
教学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美的因素。教师把自己的德、识、才、学、知、情、意、行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自己也因此而激情洋溢,生机贯注,意气、情思纷至沓来,创造出最佳教学境界。教师既是教学美的创造者,又是教学美的欣赏者。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产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认识、情感、才智、美感有机结合,深味学习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学生既是教学美的欣赏者,也是教学美的创造者。教学美具有深刻的美育力量。构成教学美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5.
姚天红 《学周刊C版》2024,(17):149-151
审美能力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关键素质,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与目标。首先概述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内涵与价值,接着从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生活元素、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着手,论述了教师要从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开展审美能力教学,激发学生较高的审美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个性化的审美鉴赏能力、专业的审美评价能力、全面的审美创造能力。进而以美为本,助力学生享受美的生活,创造美的未来,推动学生积极阳光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培养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使受教育者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重视美育,倡导美育,借以促进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综合素质的提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美感,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陶冶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审美素质的影响作用,选择有利于美育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教学内容之美,教师讲解之美,学习过程之美,并在这美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美。  相似文献   

8.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陈芳 《学周刊C版》2010,(3):149-15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日益重要。而美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美读.引领学生真切地品悟情感美,诗意地想象意境关,直观地感知语言美,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雷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08-110,116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使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采用各种方法,注重课内熏陶与课外拓展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