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     
《班主任之友》2004,(7):61-61
★浙江省德清县近百所学校制订《学生孝敬常规》,印发《孝敬实践笔记》,并通过评选“孝心娃娃”等活动,把特色德育教育引向深入。同时,德清县还把道德教育从学校向家庭、社区延伸。许多学校开设的孝敬课,不仅让青少年读故事、集格言、学礼仪,还要求做家务,体验父母的辛劳,为老人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脚。★“要关心家长的身体,遇到家长生病,要像家长关心自己一样”;“要体贴家长的辛苦,主动为家长做些家务”;“不要只顾自己,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家长吃”……这些“条款”就是大河区华成小学学生与父母签订的《孝敬教育协议书》中的内容。华成小…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逐渐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关心孩子,关心未来,必须关心学校教育的状况。“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活动就是学校主动应对这种社会要求的反映。武汉市教育局在崇仁路小学召开的“双评”工作现场会,既是“双评”工作阶段交流总结会,也是一次号召动员会。“双评”使学校教育更加对社会开放,进而实现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我作为一个听者、一个参与者,说一说我对“双评”活动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叶显发 《湖北教育》2004,(11):16-17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逐渐成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关心孩子,关心未来,必须关心学校教育的状况。“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活动就是学校主动应对这种社会要求的反映。武汉市教育局在崇仁路小学召开的“双评”工作现场会,既是“双评”工作阶段交流总结会,也是一次号召动员会。“双评”使学校教育更加对社会开放,进而实现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我作为一个昕者、一个参与者,说一说我对“双评”活动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2007年《家长》将开设新的栏目“班主任日志”,在这里,班主任老师将把他们所观察到的孩子在学校里的种种表现、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愿“班主任日志”能成为家校沟通、共促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对学校、老师敬而远之,他们在家庭中支持、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却不太关心、过问学校教育,很少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异议,大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有较高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赞同多,批评少。新生入学时,家长一句“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的重托,既反映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一致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竞争的加剧、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家长的作用,如有的学校让家长定期评议教师,有的学校让家长为孩子选教师,更多的学校则是对家长的意见由原来的漠然视之变为现在的高度重视,真正做到了“闻者足戒,言者无罪”。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解决了学校管理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痼疾,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那么作为学校领导如何动员家长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呢?一、端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认识。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学校是包括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在内的所有人普遍关心的育人场所,因此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学校领导要想办好学校,家长的参与必不…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中小学校去年9月份开始搭建“枝信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老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家长,家长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更方便地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相配合。由于低年级学生不会学话,学校布置的作业家长往往无从了解,无法形成家长对弦子的监督辅导;高年级学生因为面临升学,很多家长们尤其关心其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方式是大家熟悉的“家长会”.因此每学期的家长会,便是每位中、小学生家长极关心的一件事.因为通过家长会,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教学管理状况;也是班主任教师及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交流的大好时机;家长也能对全班学生的在校学习等相关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1,(9):F0002-F0002,F0003,F0004
一所好的学校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和一生。 从2002年9月办学至今,我们一直致力于把学校办成一所教育教学优质、社会满意的好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全体师生的努力下,近年来学校发展迅速。学校坚持“人人有自信、处处有合作、天天有追求”的办学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应”办学,以争创区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1.
儿童学习困难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本研究在系统地分析学习困难儿童的概念、成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教育干预策略,为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凤玲  杨林 《湖北教育》2003,(11):18-18
现在,有不少的学校明文规定,中午在一定时间内不开校门,对此,不少的家长和关心教育的社会热心人士提出了他们的见解,认为学校中午关起校门不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使孩子失去监护而在校外玩耍、“游荡”,十分的不安全。这些说法看起来不无道理,但是如果站在学校的立场,家长和社会应该能理解学校的苦衷,支持学校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心上,从而也就“爱屋及乌”地关心着孩子所在的学校,而广大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状况和认识学校教育的最简捷窗口则是学校考试,因为学校考试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基本尺度。一种考试制度一旦形成并长期使用,必然使学校形成相应的教学体  相似文献   

14.
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离不开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学生家长对学校素质教育参与的积极性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高涨,具体表现在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和对孩子成长的关心。但并非每个家长的“参与”都能与学校素质教育形成正向合力,关键在于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对素质教育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学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这本书中提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他强调要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使命。反观我们的教育现实,学校教育遵循的仍然是认知为本的学科教育,无论学校、教师、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班级的升学率,孩子能否进入重点中学、大学,尤其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种评价标准下,成为世人眼里的失败者,他们更得不到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早晨我刚刚来到学校,就发现一位心急如焚的家长。我出于关心,就问这位家长有什么事情。“儿子跑了”。说着拿出一封信给我。我急忙打开,看到的内容却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身体哪一部分最重要,您可能会说是心脏。那么比心脏更重要的呢,我们说是心灵。作为家长我们在关心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们的心灵……”这是宣师一附小家长、学校请《知心姐姐》杂志“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的戴燕华老师为家长进行专题讲座——关注孩了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综和影响下成长的。这几年来杭州清吟巷小学在如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实际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重视家访,讲究艺术,讲究实效,让老师、家长、学生都感到家访是一种经常而自然的相互关心爱护的方式,是思想感情上的自然联系。二是建立双向联系卡和学校联系簿拓宽家访渠道,及时和家长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三是搞好行为评定,密切了与家长的联系。每月学校根据“规范”校风、校情提出德育管理目标,进行自评、家长评、教师评。在评比过程中,学校、家长沟通信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学校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孩子,家长参与此项工作,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每次和学生家长交流,出于职业习惯,我总是脱口而出地问:“这次您的孩子考得怎样?”我自认为这样交谈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可有一次我再提这样的问题时,一位家长却不高兴地对我说“你应该问,你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快乐吗?”这位家长的话给了我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20.
秦海地 《河北教育》2010,(12):24-25
每年高考分数揭晓,总全有许多人关心哪所学校的高分考生多,更有许多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考了高分,能不能升入名校。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学校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但是,作为一所名校,如果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出几个高分考生上,未免目光过于短浅。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大学生自杀等校园惨案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