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潜望镜的秘密》一课中,我设计了三次“画”潜望镜内部结构的活动,在“画”中激发起学生探究潜望镜秘密的兴趣,在“画”中体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的理念,使整个探究活动更具自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动手出真知     
邱明政 《小学自然教学》2010,(6):M0002-M0002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在确定实验方案之后,首先要进行的是观察活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事物本质特征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观察是否认真细致,会直接影响交流汇报乃至整个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蚂蚁》一课教学中,我通过“观察蚂蚁——画蚂蚁——边观察边画蚂蚁”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蚂蚁。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好奇心的,我们要通过实验探究,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在一次物理小制作活动中,同学们用亲手制作的潜望镜来观察物体,他们把潜望镜放在窗户下,看看能否观察到窗外的物体.突然有一个同学问到:"老师,从潜望镜里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呀?是物的本身呢,还是物体的像呢?还是其它什么呢?"我认为,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究课题,我们应该通过实验探究,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该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探索新知,结合多媒体展示,使用几何画板画制椭圆的图像,引导学生推导出椭圆公式。  相似文献   

5.
陈景生 《福建教育》2005,(7A):49-50
在一次全省的科学教学培训活动中,我代表厦门市在现场上了观摩课《鹌鹑蛋浮起来的秘密》(苏教版三下教材)。本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特点,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这节课教材意图是让学生探究“水中加盐加大水浮力”的问题。由于学生平时对于“盐水能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太熟悉了,学生求知欲不高,学生被迫接受的活动探究徒具形式。通过反思,我决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突破口,改变原有教材的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的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法与学法之问的关系。要搞好自然教学,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自然教学中的地位和任务,也就是说要弄清他们在自然教学活动中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此,自然教学指导思想做了形象的描述:自然教学的中心活动是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学生是自然秘密的“探究”,教师是探究自然秘密的“指导”。这个描述是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的,也是符合自然教学特点的。  相似文献   

7.
汤玉荣 《江西教育》2004,(22):26-26
体验是一种探索活动,对学生而言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数学中应多让学生体验,在体验中自主动地去探究,发现知识的规律、学习的规律。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让学生探索怎样画圆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办法画圆。学生有的用两支笔画,有的用有圆面的实物(如硬币、碗)画,有的用圆钉、线、笔合起来画,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探究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听、看、想、说、玩、画、做等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邱晓军 《师道》2007,(4):31-31
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它在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更发现了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身上焕发出的巨大的学习潜质。那一节数学活动课,我沿三角板的内圈在黑板上画出了下图(单位:厘米),并出示题目:“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按照图上标出的数,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参与探究螺丝刀、螺丝钉和螺丝母的科学秘密的活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验记录是指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把自己的所想、所知、所做、所见用符号或绘画的形式真实地写(记、画……)下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姚赞峲 《成才之路》2013,(18):67-67
科学素养是人类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说科学素养不是光靠教师教就能培养出来,应该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要以科学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要从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尽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喜欢科学,产生了解其秘密的愿望,主动进行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一、着眼于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因  相似文献   

13.
李霞 《现代教学》2014,(5):67-68
在小学低年级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时,我发现在探究活动的开展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无所事事,小组中的讨论对他来说是没有关系的。部分学生甚至一个小组都在探究活动中充当了看客,这种现象有悖于探究型课程实施的宗旨。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初步了解到了有的学生在探究小组中成为看客的原因有如下几点:教师提供的探究内容过于简单,学生不屑一顾;教师对学生探究任务的要求过高,学生无从开始,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分组的时候,组员之间未有机地组合,组长未明确自己的职能。那么,怎样避免部分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成为看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从目前课堂的教学反馈、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容乐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多数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进入问题探究的本质中,使得问题探究有形而无神。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笔者认为,教师在物理学科实施探究教学时,要做到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设置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是实现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载体。在探究活动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实际探究能力出发,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关系;突出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是让学生在“活动与探究”中有效的“动”起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洪忠明 《生活教育》2014,(15):86-87
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科学教育从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中心","通过探究活动来构建科学概念"。真正的"探究活动"应该发生在学生的头脑当中,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主要是看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头脑思维介入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景晨霞 《海南教育》2014,(20):22-23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那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快乐成长呢?  相似文献   

18.
徐薇霞 《成才之路》2010,(15):88-88,I0010
发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活动。让我们感受到探究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出的学习热情,更发现了在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焕发出的巨大的学习潜质。在探究活动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探究活动的学习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以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为终极的,其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组探究活动是指充分利用人际合作与互动的特点,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设计突出人际交际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小组探究活动中,以小组为教学基本单位,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最终对小组的整体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可见小组探究活动是幼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一种互助性学习模式。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支持幼儿小组探究的有效策略——以“骨骼的秘密”主题活动为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探究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时候要精益求精,关注探究活动的细节,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