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辟的第一块根据地。它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在行政上划分为北岳区、冀中、冀热辽(初期叫冀热察,包括平北和冀东)三区,据1941年1月统计.所辖面积约为80万平方里,13个专区,98个县政权,人口1800万。抗战胜利时,根据地扩大,拥有20个专区.8个市,163个县,27个旗的抗日民主政权,人口达2500多万。本文主要介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根据地的创立、开展反"扫荡"和反顽斗争以及豫皖苏边区的恢复等方面,对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创立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历史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豫皖苏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在华中地区规模较大、建立较早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设和斗争,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支援抗日革命斗争,打破日军、伪军的经济封锁,活跃革命区经济,稳定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等作出了一系列贡献。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德石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80万平方里,辖县108个,人口约2500万。该根据地东西南北分别与当时山东、晋绥、太行等抗日根据地以及沽源、宁城、锦州一线的外长城相连,对伪“满洲国”、伪“蒙疆”和伪华北政权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在周逸群、贺龙、段德昌等同志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由洪湖、湘鄂边、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和鄂西北(房县、均县、谷城、保康等县)几块大小不等的根据地组成,以洪湖为中心,包括湘、鄂两省西部的交界地区。它在全盛时期,曾据有监利、沔阳、潜江、石首、华容、南县、公安等七座县城,建立了十五个县的工农民主政权,控制了长江两岸东起汉阳,西止三峡,南达洞庭湖和武陵山脉,北抵桐柏山的近三百五十公里的地区,拥有三百多万人口。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仅就湘鄂西根据地的财政工作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当时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中的一个。它包含四明山、三北(余姚北、慈溪北、镇海北地区)会稽山、浦东、三东(鄞县、奉化、镇海三县东部和定海)等五个区域。总面积达二万余平方公里,人口四百余万。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正式创建,始于1941年5月浦东部队南渡杭州湾,挺进浙东三北敌后,经历四年的艰苦斗争。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中共为力求避免内战,执行“向南  相似文献   

7.
1934年6月开始创建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包括今天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和四川的酉阳等县部分地区,纵横约二百里,人口近十万。至1934年10月底,红三军主力离开这里为止,历时约五个月。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使红三军渡过了建军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为与红六军团的胜利会师,以及后来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博览篇     
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中央苏区和六个省苏区、一百一十个县苏维埃政权。按现在的行政建制,全省六个省辖市和八十四个县、市中分布有老区的达七十八个县、市,其中曾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全红县”三十三个,还有七个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乡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全省老区人口一千五百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四;拥有一千四百万耕地,一亿多亩山地。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九年三月和五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前后两次入闽,消灭了闽西土著军阀郭凤鸣、陈国辉、卢新铭,先后建立了长汀、永定、龙岩三县革命委员会。同年七月,于龙岩召开了中共闽西一大,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大会正确制定了“坚决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路线。从而指明了闽西人民的斗争方向,打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以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五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迅速形成。一九三一年八月,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一个县、二百五十万人口的革命根据地,从此,闽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解放前为大冶县,一九五○年建为省辖市;现管辖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四个市区和江北、花湖两个农场以及大冶县。面积共1850平方公里。城乡人口一百余万。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黄石是一个老革命根据地。早在一九二一年九月,我们党就派  相似文献   

11.
我地区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内地的门户,是享誉国内外的哈密瓜的故乡。全地区辖一市两县38个乡(镇),181个村,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驻有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公司、新八钢雅满苏铁矿、哈密铁路分局、兵团农十三师等21家中央、自治区企业。全地区总人口51.9万,有37个民族成份,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32%,城市人口占50%,地区所辖的一市两县中,一县为国家级贫困县,一县为自治区级贫困县。  相似文献   

12.
一颗耀眼的明珠———记弋阳县职业高中○本刊记者王自立徐光明熊义勇地处赣东北的弋阳县,面积1600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根据地的中心区域,革命先烈方志敏的故乡,江西省的重点老区县和老区贫困县。1987年11月,江西省教委确...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新四军四师东移皖东北是战略的必然选择 1、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状况 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华中地区是早创建的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位于豫皖苏三省边界,东靠津浦铁路,西濒新黄河(史称黄泛区),南跨涡河,北达陇海铁路,此地扼华中交通枢纽,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是联系华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武陵山区位于湘西北部,地处北纬27°05'~30°09',东经108°47'~111°33'之间,包括吉首、大庸、泸溪、凤凰、永顺、龙山、慈利等11个县、市,面积4.41万平方公里,为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384万,占全省人口百分之六,区内有土家、苗、白、回等20多个少数民族,计200余万人,占全区人口三分之二,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武陵山区是老革命根据地,曾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位处边远地带,科技文化十分落后,虽解放三十余年,人民生活仍然贫困。全省16个贫困  相似文献   

15.
(八)苏北根据地位于江苏北部,是由八路军第五纵队创建的。1940年5月,八路军第二纵队由冀鲁豫边地区南下豫皖苏边区,同年8月,第二纵队所属新二旅,第六八七团于宿县以南越津浦路进入皖东北,与新四军第六支队一部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先经由皖东北东渡运河,进占沭阳、淮阴地区。在地方党和广大指战员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沭阳、淮阴、东海等八个县民主政权,扩大了地方武装,初步开解了淮海区。同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北上,于10月会师于东台之白驹镇,开辟丁盐阜区。至年低,苏北根据地范围扩展到西起运河,东至黄海,南起盐城西南的大冈镇,北至陇海路。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五纵队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热土 !   自古以来,江西人“以诗书求闻达,弃自守而进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根据地。井冈山素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著称。当时全省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地方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游击区。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 16.7万平方公里,人口 4231.173万人,其中 80%为农业人口。在全省 99个县 (市、区 )中有 40个重点老区县 (区 ),其中国家级贫困县 18个。 1999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 1962.98亿元,财政收入 1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  相似文献   

17.
一平北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当中建立较晚的一个。它位于北平以北,通(州)古(北口)路以西,平绥路以北,包括长城内外的一大片地区。以省区而言,它拥有旧河北省的密云、顺义、昌平、怀柔四县,旧察哈尔省的延庆、怀来、赤城、龙关、崇礼、宣化、沽源、康保、张北等九县,旧热河省的滦平、丰宁两县。其地从东南到西北约有四百余里,从西南到东北约有二百五  相似文献   

18.
遂川,古称龙泉,位于江西省西南边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安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几年来,遂川县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协调、科学发展的喜人局面。遂川县是如何走上教育科学发展的道路的?遂川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遂川县教育局局长罗华。  相似文献   

19.
慕荣 《大中专文苑》2009,(12):63-6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我党领导的其他抗日武装,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向华北、华中敌后挺进,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华南抗日游击队也就地开展游击战争。经过艰苦的努力,先后开辟了许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根据地人口达到一亿,军队发展到近五十万,党员发展到八十万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兵力进攻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连续的“扫荡”、“清乡”、“蚕食”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加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掀起反共高潮,使我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至1942年,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根据地缩小了六分之一,人口下降到五千万以下,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