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象学以悬置、还原的方法在人类生活世界的现象中探寻事物的本质,走向事物本身,是一种对现象或事物本身的直观洞察与意义建构的认识方法论.本体决定存在,存在先于本质.本体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认识本体才能走向事物本身.个体社会化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依据,是教育的本体.社会教育总是在对“事物本身”的守望与超越中前行.  相似文献   

2.
谚语典故话哲理邵步越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瞎子摸象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性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  相似文献   

3.
一、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表现为:(1)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自己。(2)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明确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方法论上就要求“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即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相似文献   

4.
变异学习理论,基于现象图式学,探索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理解、体验和思考.以事物或现象出现的原初状态为"基值",通过不同形式变换"基值"使学习者逐渐认识事物或现象本质的一种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5.
之一洞幽烛微追根溯源——高考作文“深刻”例谈高考作文的“深刻”包括三个方面:1.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本质是现象的理性概括。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才能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2.揭示事物产生的因果关系。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有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但是,许多…  相似文献   

6.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不仅包括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而且包括从本质到现象的过程。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其逻辑的展开上,就包括了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第三卷则是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也就是用本质去说明现象的方法。事物的本质是从纯粹的形态上来考察的东西,是隐藏在现象后面的实质性的东西;而事物的现象不过是本质的外化,是本质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有着多种规定性的东西。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虽然是统一的,然而并不是等同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要理解和说明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误区一]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外在的反映,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规律的反映。[解析]反映是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对事物的认识,它属于意识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东西;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  相似文献   

8.
1.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的原理 (一)原理内容:(见教材) (二)运用范围:根据这一原理,说明人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说明人们由认识事物的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创造必要的条件,人们还必须学习逻辑思维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原理 (一)原理内容:(见教材)  相似文献   

9.
“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是这样解说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表象反映出来。每一个客观事物,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些复杂的规定通过丰富多彩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  相似文献   

10.
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特色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概念。但广泛使用并不等于深刻理解。“日常经验只能抓住事物诱人的外观”,而不能作为正确思维的依据。只有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抓住事物的本质,才是科学的分析方法。本文试就学校特色的内涵与本源作初步探讨,以建立起关于学校特色理论思维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列宁曾经说过:“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的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见《列宁全集》第38卷,第278页)在指导小语岗培学员教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以列宁这一阐述为指导思想,针对学员写作过程中的问题,抓住从现象到本质,从初级本质到二级本质这两方面,加强指导,为他们架设一条从教学实践认识走向理论认识的桥梁,较快地提高了学员论文写作水平。一、抓住本质分析挖掘理论因素一切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学员论文写作时往往只是罗列材料,不…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特点和联系,一般不能被直接感知。人们需要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反复观察,透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常常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从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的普遍性和规定性,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性质的普遍性,是指一类事物,从范围上讲,普遍具有某种性质,从过程上讲,在该过程中始终具有这种性质。(事物质的变化也是有的,这标志该事物的发展进入新的过程。)事物性质的规定性,就是说事物有了这种性质,就可以把这类事物确定为某事物,并可以根据这种性质,把它和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事物内部这种比较深刻、稳定,能够决定一类事物为某事物并区别这类事物不同寸:其它事物的根本性质,就是事物的本  相似文献   

13.
李玉苑 《广东教育》2011,(11):42-43
一、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一是以空间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二是以时间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三是按逻辑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其中,按“逻辑顺序”描写的说明文又分下面几种:一是描写某事物的性质功用;二是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措施;三是介绍某现象及其原因或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事物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特点和联系,一般不能被直接感知。人们需要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反复观察,透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常常还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从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的普遍性和规定性,来认识事物的本质。事物性质的普遍性,是指一类事物,从范围上讲,普遍具有某种性质;从过程上讲,在该过程中始终具有这种性质(事物质的变化也是有的,这标志该事物的发展进入新的过程)。事物性质的规定性,就是说事物有了这种性质,就可以把这类事物确定为某事物,并可以根据这种性质,把它和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事物内部这种比较深刻、稳定、能够决定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直觉思维实质上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它以极少量的本质现象为媒介,直接预感和洞察事物的本质。它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因而在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抽象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例谈建三江农管局二道河农场中学校张树谦科学抽象法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内容。以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现象做出统一的科学说明,这就是科学抽象。事物只有经过抽象,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物质的本质及其...  相似文献   

17.
“本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数学知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在数和形的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及其利用这些反应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本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努力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进行分析,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蒋念祖 《高中生》2012,(30):12-13
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对比的角度有很多,比如正反对比、纵横对比等。考生不论采用哪一种对比角度,都不能为对比而对比,而要在论证过程中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以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同中求异的作用在于揭示相同、相近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相同、相近的事物或  相似文献   

19.
实质即本质,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这样解释:“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历史现象纷繁芜杂,有真象也有假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此,许多学生遇到“实质”问题往往会出错。笔者就关于实质的三种设计与解答方法,提出己见,以抛砖引玉。关于“实质”的设计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直接设问,即实质“是什么”。这种问题的解答难度相对较小,可用逻辑思维方法去做。例如:欧共体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自由竞…  相似文献   

20.
高二思想政治第五课在分析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时指出,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现象有两类,一类是真象,一类是假象,真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对此,我们应如何正确理解呢?唯物辩证法认为,本质和现象是既对立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