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往往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反映的主题把她的诗分为爱情诗、死亡诗、自然诗、宗教诗等,笔者认为狄金森的诗有一些表现的是性爱的诗,和单纯表现爱情的诗是有所区别的。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的"升华说",解读艾米莉·狄金森的性爱诗,诗人采用了意象,运用了隐喻、象征的手法,对性爱进行了描写,表达了她对情爱、性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狄金森对自然的态度是多层面的、立体的,甚至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狄金森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友善,时而敌意,时而神秘,反映了狄金森发展的动态的自然观,体现了诗人一生自我求索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狄金森在她的500多首死亡诗中,用"心灵之眼"对死亡主题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结合其书信,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体验及她对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艾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6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这些诗深刻地反映了她本人对死亡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认为死亡给人带来了恐惧、焦虑与绝望,死亡的体验和感受也是冰冷痛苦的,因此她否定了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受基督教教义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影响,她又认为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并坚信人死后可以得到永生,因此她又肯定了死亡,并渴望死亡的到来.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有死才有生,人的生存就是在"生与死"两个领域中不断滋养自己,并达到完满和充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具有对自然、宇宙、人生最具独创、最具深奥的观察力,她以自由的灵魂书写出一个神秘而和谐的宇宙世界。死亡之谜作为宇宙人生奥秘的重要部分,则备受诗人关注。在她的“死亡”诗中,狄金森除了一如既往地使用突兀而大胆的意象、圣经隐喻以及为造成韵律上的起伏跌宕而使用短破折号外,她还有效地利用矛盾并置这一创作技巧,从而使其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出她的神秘宇宙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具有对自然、宇宙、人生最具独创、最具深奥的观察力,她以自由的灵魂书写出一个神秘而和谐的宇宙世界。死亡之谜作为宇宙人生奥秘的重要部分,则备受诗人关注。在她的“死亡”诗中,狄金森除了一如既往地使用突兀而大胆的意象、圣经隐喻以及为造成韵律上的起伏跌宕而使用短破折号外,她还有效地利用矛盾并置这一创作技巧,从而使其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出她的神秘宇宙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在《因为我不能停候死亡》(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一诗中,狄金森运用了以往生活中的片段通过建立现实与想象、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辩证关系解析了无限这一抽象概念。从整体上多层次地说明死亡和永生也包含在这种辩证关系中。在诗中,狄金森强调了有限与无限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17世纪的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和19世纪的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都以诗意深莲,意象奇异,语言表达形式上独辟蹊径,大胆革新,并采用模糊的象征和隐喻等闻名于世.死亡和永生是诗歌不朽的主题.在多恩的<死神,你莫骄傲>和艾米莉的<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的这两首诗中,多恩的男性阳刚和艾来莉的女性阴柔共同演绎同一个主题--"死亡".然而,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导致了他们对"死亡"的描写风格各异.本文将通过对比这两首诗来讨论他们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0.
狄金森是对美国诗歌有重大影响的女诗人。她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描写诗人们很少触及的诸如死亡这样的主题。在她的诗中 ,死亡就是永生。而狄金森对待死亡的态度 ,缘于她的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和个人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狄金森"死亡"诗歌里存在大量新奇隐喻,让人感到突兀难解,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狄金森"死亡"诗歌,能从认知层面揭示狄金森"死亡"诗歌所蕴含的各种隐喻之迷,从而更好地体验其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元 《考试周刊》2011,(45):15-16
狄金森被称为是"隐居的白衣修女"。她的诗朴素纯真如孩童,她渴慕爱情却孤独一生。艾米莉的诗里有忧郁如海,她的语言会热烈如火;她会冷静地谈论死亡,她会愤怒地斥责上帝的不公。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她内心恐惧、忧伤、渴望和挫败感的复杂情绪的纠结增添了她的诗作的魅力。艾米莉穷尽一生追寻理想的爱情,思考爱与生命的永恒,探索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她用寻找爱的眼睛发现自然中的美。  相似文献   

13.
狄金森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女性主义特征.狄金森在她的诗中展现了男权社会之下女性对男性的依附.狄金森把19世纪女性的婚姻描写成牢狱和坟墓,因为她们的婚姻缺乏平等和爱情.狄金森追求自由,向往男女平等和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狄金森以女性作为诗歌的叙事者充分展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和女性作家的压抑和束缚.狄金森诗中的女性叙事视角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狄金森诗歌的现代感及死亡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读一本书时,全身浸透了凉意,什么火也不能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痛感到我的天灵盖似乎被削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这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诗的奇特理解。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奇特使人们在狄金森去世多年之后又重新发掘了她。英美学术界对她诗歌的研究和探讨至今不息。有人说,诗歌是心灵之弦的震响,是内心真情的流露。狄金森的诗就是她心灵的产物。她写诗不是为了发表。在一首诗中她写道:“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她一生所写的1775首诗中只有7  相似文献   

15.
狄金森600多首"死亡诗歌"贯穿着一个主题:死亡=永生,死亡≠永生。笔者认为狄金森"死亡诗歌"的创作历程事实上是诗人人生信仰转变的文本体现,本文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宗教环境,从诗人不同阶段的代表性"死亡诗歌"分析等多方因素探析狄金森个人信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艾米丽·狄金森都被学界认为是一个归隐的学者.也有人批评她忽视了同时代的新闻,认为她写的诗都只是琐碎小事.事实上,如果细读她的诗歌,不难发现,世事和社会的变迁都未逃过她敏锐的视觉.例如,她以独特的视角写死亡.她写爱的成长、燃烧、消亡.她把大自然描写地惟妙惟肖,触及深刻的哲学.本文主要分析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死亡主题,以期从她的经验中获得对死亡、世界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个人、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原因,艾米莉·狄金森对自然的态度是乐观向上和悲观失望两种矛盾对立的自然观同时并存。她笔下的自然既慈爱友善又残忍无情;既带给人类愉悦与和谐,又给人类以伤害。狄金森的自然诗是她的心灵折光,透过这些诗,我们可以体味到狄金森对于人生和世界的体验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众多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此诗在当时被认为是怪诞,离奇的,不被人们所接受,这却恰恰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印象,读者能从其诗中体会到新奇、独特的感受,细读此诗,诗人关学观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得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君玲 《文教资料》2009,(34):14-15
艾米莉&#183;狄金森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她一生写下了5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从各个角度研究了死亡,表达了她的真实感受。本文通过最具代表性的死亡诗的分析,揭示出狄金森对死亡的情感体验和她毕生对美与真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20.
狄金森是美国著名诗人,她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创作了500多首描写自然的诗。她热爱自然又害怕自然。自然成了她创作的源泉,她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慈爱友善,时而充满敌意,既带给人类愉悦与和谐,又给人类以伤害。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悟读,揭示了这位女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