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海 《知识窗》2006,(1):59-59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匪夷所思的“间谍海龟”——通过在海龟背上安装遥控装置,远距离指挥它们秘密完成各种危险的“间谍任务”。  相似文献   

2.
麦吉尔 《知识窗》2007,(3):36-37
现年84岁高龄的克林伯格,是目前被关押在以色列的最高级别的前苏联间谍,被称为“前苏联克格勃最后一个间谍”,他从1957年开始就为克格勃服务,直到1983年以色列反间谍机构才将这只“超级大鼹鼠”逮捕归案!以色列情报机构认为:“马库斯·克林帕格一案是在以色列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间谍丑闻!”  相似文献   

3.
“间谍”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传附李牧》:“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对此词的解释则首见于《唐律疏议》:“间谓往来,谍谓觇候。”专指战争中秘密侦探敌情人员。历史发展到今天,“间谍”一词内涵早已远远超出了其原始的含义,尤其是当今世界冷战结束后,各国竞相在经济上一展身手,商业竞争日趋激烈,间谍一词也脱离了其军事意义,转而成为商战天平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4.
余夫 《百科知识》2001,(2):35-36
人类往往对自己的仇人有着强烈的报复心,对于许多动物来说也是如此。在二次大战期间,前苏联就流传着一个“义犬复仇”的故事。那是一条优秀的军犬,它的驯导员在同潜入境内的德国纳粹间谍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了,这条军犬也身负重伤,但还是咬下了这个纳粹间谍的两根手指头。8年以后,身体复原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代除了有“四大发明”,其他领域的发明也成就斐然,比如间谍工具。西方学者认为,间谍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纪的菲利斯女士。事实上,中国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朝末年就出现了间谍,他的名字叫伊尹。间谍出现这么早,搜集情报的间谍工具或方法自然不会落后,其中有四种为国际情报界人士瞩目,可谓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  相似文献   

6.
提起“间谍”二字,你一定会想到电影里、小说中变化神奇、影踪缥缈的特务和密探来。但要说“细作”、“中间”,却不一定能很快想到它们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指的就是“间谍”,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年代,产生出的一些不同的称谓,类似这样的“别名”还有不少。笔者搜寻了一番,罗列如下,以对“间谍”一词有更多的了解。一、间、谍。二者单用或联用均可。郭璞《尔雅》注:“间,《左传》谓之谍。”杜预《左传》注:“谍,伺也。”意思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2004,(4):5-5
红色恐慌——“上个月,有关蒙默思堡间谍案的谎言终于被揭穿丁。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终止了一系列的听证会,他曾说这些听证会将“证明在蒙默思堡雷达实验室中有间谍”。他声称的月击证人没有提出任何有关间谍的证据。最后,因受麦卡锡调查而被陆军停职的30名通信科学家巾,没有一人被指控为间谍。《纽约先驱  相似文献   

8.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秘诀——情报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有“间谍的天堂”之称。它既是世界各国间谍自由活动的场所,也是不少外国间谍“落水脱衣”和见面分半的地方。综观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它所奉行的是情报战略。正如日本人自己所讲的:“经济的命运决定于情报搜集的优劣。”情报战略——日本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国策。一八五八年,日本打破了闭门锁国的政策,但当时的贸易主导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其贸易结构尚属于半殖民地性质的从属关系。为改变这种状态,尽早地打入国际市场,日本首先从情报战略入手,并把情报战略作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国策。日本政府有组织地大力搜集海外情报,尔后再分别提供给各商团,从而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打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也为以后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奖励政策——日本推行情报战略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间谍,也许是世界上最为隐蔽和神秘的行当。“杀人于无形”“决胜于千里之外”,这背后都有谍影闪现。而间谍们使用的装备更是机关算尽、“巧夺天工”、杀机暗藏……。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2007,(3):9-9
瑞典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智能”轮椅.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据英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阿尔法伽利略”科学新闻网站日前报道,瑞典吕勒奥大学研究人员发明的这种轮椅,特别适用于不能直接操纵轮椅的严重伤残者。他们可以利用头部动作向感应器发出指令,如“继续直行”、“向左转”等,并通过电脑程序来控制轮椅运动。  相似文献   

11.
在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的北欧小国——瑞典,为何人口仅有1000万左右,但却能托举起闻名世界车坛的“一代名车”——富豪(VOLVO)?这是因为,瑞典富豪轿车公司有一位大力倡导“品质优先”的CEO——汉斯·欧森。在瑞典的哥德堡市,为何行政区域不算太大,但却能孕育出威风八面的汽车制造托拉斯——瑞典富豪轿车公司总部?这是因为瑞典富豪轿车公司有一位痴情迷恋“安全优先”的CEO——汉斯·欧森。在市场空间有限的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为何生存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但却能使一个历经76载风雨沧桑的世界级汽车公司“老树新枝花更俏”?这是因为瑞典富豪轿…  相似文献   

12.
工业发达国家把科技情报视为第二资源,看成是宝中之宝,故千方百计地猎取它,最常见的略谈几例。窃取法:工业发达国家无不想尽办法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而占上风,出路之一就是要掌握情报,猎取科技情报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以间谍窃取。这种方法,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见效快。缺点就是危险性大,一旦被发现就会被驱除出境。据报导,1979年苏联航空工业部门从法国以间谍手段窃取的技术样品有156个,技术资料3896项。其中有87个技术样品和346项技术资料用来改制和研制“米格—29”、“苏霍伊—25”及“苏霍伊—27”型战斗机,仅一年内就节约了4860万卢布的研制费。据美国1982年报导,驻美国的3000余名苏联外交官员中,有40%是搜集军事和技术情报的。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间谍,无法知彼。所以,对手之间总是要互派间谍,以探对方的虚实。谍战风云,极为神秘。甄别、鉴定对方的间谍身份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方法还是有的。传统的间谍识别法以前,主要依靠各种考验加上“目测”来鉴别谁是间谍。比如,故意给间谍嫌疑人透露点儿假情报,如果情报在外界流传,可以据此挖出潜伏的间谍。这就是挖坑让人跳的间谍  相似文献   

14.
谢康 《情报杂志》1994,13(3):9-12
随着冷战结束,经济信息(工商业情报)成为90年代世界各国政府与企业家关注的热点,国际经济间谍,特别是工业间谍如狂蝶群蜂般出现。各国最尖端、最新研制出来韵新的信息窃取与反窃取技术,都最有可能最先被应用到国际经济谍报活动中,以至于某些时候,国际反经济间谍专家们也对最新工业间谍设备一无所知。当代国际经济间谍与反间谍战,已经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高科技“影子大战”。在这场影子大战中,国际经济间谍获取经济信  相似文献   

15.
创意新品     
《世界发明》2008,(6):6-13
“间谍”必备;背负式直升机;发光门;家中酒保;“天”花板。  相似文献   

16.
间谍的招幕     
间谍,俗称“特务”。间谍所从事的活动,又称为秘密情报工作。秘密情报活动的主体是“谍员”。所以,从古到今,秘密情报活动历来把不断发展谍员队伍,做为秘密情报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谍员力量的强弱,决定着秘密情报活动的效率。没有谍员的秘密情报工作,是没有基础的秘密情报工作。谍员的发展,即间谍的招幕,其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对象没有单一的选择。可以说是方法多样,对象多样。  相似文献   

17.
中瑞图书馆馆藏资源提供差距的量化比较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量化比较中国和瑞典医学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提供方面的差距,分析了形成原因及对国家科技创新的影响,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外文刊绝对数量少、期刊提供时间滞后、馆藏揭示不到位等信息劣势使我国在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中,几乎总是“赶”多“超”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西方国家在间谍领域的盟友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各国间谍情报机关奉行“只有对手,没有朋友”的行为准则,彼此之间大搞经济情报活动。由于美国在经济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因此它也就愈来愈成为西方经济间谍觑视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罗布泊称作是“消逝的仙湖”。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这里曾是一片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曾拥有一个人口众多的楼兰王国。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曾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它像一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  相似文献   

20.
动植物间谍     
在现代战争或科技情报战中,事先安装窃听器获取情报是很困难的,因为现代的监测手段容易将其侦破。然而,高科技一旦与一些有“特异功能”的动植物结合起来,则如虎添翼。所以,“招聘”一些动物训练充当间谍窃取情报也就成了人们的“拿手好戏”了。美国侵越期间,有一天越南军队的一支部队在丛林中行军。突然,美军的炮火骤然袭击,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使越军吃了一个不明不白的亏。以后连续多次,只要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