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说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常作为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研究者对说谎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并提出了三种有影响的理论,把说谎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展现出了说谎的个体心理过程和在某些变量上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内容上,现有的实证研究未能很好地揭示出说谎的内部心理机制,且较少探讨说谎的预测作用,Piaget的研究虽深刻但也存在言语反省水平的局限;在研究方法上,多采取单一的研究方法。访谈法和自然观察法的粗糙,以及实验法视野偏狭的局限都影响着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一、无意说谎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满足愿望的心理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临床访谈法对65名幼儿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不同的故事情景下,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交往对象及说谎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对说谎概念的理解及道德评价影响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说谎的理解更多根据事实判断;3-4岁是幼儿对说谎理解及道德评价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张婧 《生活教育》2013,(2):88-90
幼儿的“说谎”现象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成人要具体分析孩子说谎的心态和动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态度。现根据小班一幼儿说谎的个案进行分析,并梳理教师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说谎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幼儿说谎的研究也由来已久.文章回顾了洛克和皮亚杰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以及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分类,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了矫正幼儿说谎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廊坊市1所幼儿园230名幼儿为被试,使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幼儿说谎行为无年龄及性别差异;家庭环境的娱乐性能负向预测幼儿说谎行为,即家庭娱乐性水平越低,幼儿说谎越多;幼儿性别在家庭环境成功性与说谎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成功性程度越高,预示男孩说谎越多,而对女孩说谎则无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与儿童说谎有关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说谎为主题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为幼儿教育工作者了解儿童说谎的心理机制、道德评价等认知发展性规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性和实证性支持。同时,也为幼儿教育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迪:父母应创造民主、愉悦的家庭气氛;鼓励孩子说真话;尊重孩子,做好榜样;教养方式要一致;纠正孩子说谎行为的具体方法应根据其个性特点而定。  相似文献   

8.
幼儿如果说谎会被人们认为是坏孩子,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就此断定幼儿是个坏孩子。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说谎行为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说谎概念的界定,对相关理论的研究都是存在争议较多的方面。系统地研究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研究者概括介绍了有关儿童说谎行为的定义、儿童对说谎的认知、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年龄和发生概率、儿童说谎行为与心理理论能力的关系以及儿童谎言的分类和儿童说谎的动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分析了现有研究在方法上的不足,从而建议可在社会学视野下进一步考察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当前儿童的社会和道德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1):193-194
说谎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幼儿成长,可以说说谎行为的发展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本文首先分析幼儿说谎的具体表现,进而对幼儿说谎行为原因进行阐述,最后重点论述完善幼儿说谎行为的对策,从而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刘江华 《甘肃教育》2014,(14):48-48
正说谎并非天生形成,而是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因此,针对幼儿说谎的不同原因,教师和家长应有的放矢地对幼儿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帮助幼儿认识到说谎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从而让幼儿学会踏实做人,认真做事。一、幼儿爱说谎的原因1.逃避不愉快的现实。这种说谎是为了逃避家长与教师的批评或责罚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比  相似文献   

13.
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儿童说谎行为已经成为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幼儿说谎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如今小学生说谎越来越普遍,说谎的水平越来越高.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记住一点:儿童时期的最大特征就是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年龄有密切联系.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采取措施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小英 《现代家教》2002,(12):37-38
一般来说,幼儿说谎是指幼儿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有意说不真实话的行为。说谎行为是幼儿问题行为极其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说谎行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过几年的留意观察,笔者认为幼儿说谎主要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17.
有意说谎是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为之的行为或陈述,是情境性行为。5岁幼儿有意说谎具有过渡性、转折性、动机性和矛盾心理体验性的特点,是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有其主观心理因素,也有客观环境原因,成人应注意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8.
有意说谎是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为之的行为或陈述,是情境性行为。5岁幼儿有意说谎具有过渡性、转折性、动机性和矛盾心理体验性的特点,是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有其主观心理因素,也有客观环境原因,成人应注意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19.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直面现实生活,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初步的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家长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包括两个个体行为指标和两个情境指标。其中,个体行为指标包括脱口而出和消极抵抗两个评估指标;情境指标包括逃避和获取两个评估指标。当学前儿童的行为符合评估体系中至少2个标准时,就具有说谎的可能性。作为中国学前儿童说谎评估上的尝试,该评估体系的构建对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恶性发展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