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童心》之后,诗人王统照又有《这时代》和《夜行集》两部新诗集先后问世,前者系作者于一九三四年自印,收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一年的诗作三十五首;后者由上海生活出版社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出版,收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的诗作二十七首。这些诗篇写得好,在发表的当时大都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也较充分地展示出了  相似文献   

2.
诗人罗绍书继选编出版《中国百家讽刺诗选》之后又将出版讽刺诗集《浅刺微讽集》。此集收入作者1979年至1987年创作的诗作105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辛辣幽默、短小精炼、富有强烈的现实感。此集对于中学师  相似文献   

3.
现行统编中学语文课本收有鲁迅小说8篇,就小说这一类课文来说,和其他作者相比,鲁迅的小说在现行课本中所占比重是最大的。这些小说,选自《呐喊》的7篇,选自《彷徨》的1篇,约占鲁迅以现实题材进行创作的全部小说的三分之一。其中有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蒙战斗作用,为现代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狂人日记》(一九一八年四月)、《孔乙己》(一九一八年冬天)和《药》(一九一九年四月);有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歌颂劳动人民形象的《一件小事》(一九二○年七月);有深刻地反映农民问题的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阿Q正传》(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和其他艺术珍品《故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有几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前最新一版的《鲁迅全集》第四卷五三四页《上海文艺之一瞥》一文的注说成立于一九二○年,这大概是根据茅盾《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及其宗旨》一文所说:“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十一月‘文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于北京。”这是记错了,茅盾在《关于文学研究会》(见1959年5月《文艺报》和《文艺月报》)中已予以订正为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但没有指明是哪一天。丁景唐在《对〈鲁迅全集〉注释的几点意见》(见1959年第20期《读书》)中  相似文献   

5.
郭老一生究竟写了多少个剧本?据我查阅有关资料,他一生写了十九个剧本。写现代题材的只有《甘愿做炮灰》,上海北新书店一九三八年出版。其它十八个剧本都是写历史神话题材的。这十八个写历史神话题材的剧作是: 《女神之再生》(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湘累》(写于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棠棣之花》(一九二○年九月二十三日脱稿)。以上三个诗剧即《女神三部曲》,收入《女神》诗集“第一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 1 92 1年 8月 ,《女神》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震惊了文坛 ,开一代诗风 ,其影响和意义 ,都远远超过了1 92 0年 3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如果说 ,《尝试集》是现代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 ,那么《女神》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新诗集 ;如果说 ,《尝试集》是现代新诗的开端 ,那么《女神》则堪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写于 1 91 6年到 1 92 1年 ,其中绝大部分诗写于 1 91 9年五四运动以后至 1 92 0年 ,是诗…  相似文献   

7.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鸿,又名沈雁冰。一八九六年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巨大成就的革命作家。中学毕业后进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一九一七年开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杂志》上发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方面的文章,一九二○年参加《小说月报》的革新工作。一九二一年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负责主编《小说月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许多文学论文,并翻译了不少外国进步作品。他早期的文学主张是“为人生”。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曾一度与鲁迅齐名。尤其他在散文方面成就更为突出,影响更为广泛。他的散文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到一九二七年《谈虎集》发表,这是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创作时期;后期从《水日集》发表开始到离开人世。周作人前期散文创诈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富有战斗性的散文,即一九二○年前创作的散文,其中有抨击旧道德的《重来》,有对北洋军阀进行鞭挞的《关于三月十八日死者》等。二是“平和冲淡”的散文,指一九二一年革命退潮开始到《谈虎集》发表的这段时期、此间的散…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     
我国最早翻译《国际歌》的是谁? 《国际歌》在我国早已广泛流传,但你可知道在我国最早翻译《国际歌》的是谁吗?《国际歌》流传到我国是在二十年代,首次翻译发表,是在一九二一年,由郑振铎和耿济之二人合译。郑振锋同志是我国最早翻译列宁文章的人,耿济之先生则是我国最早介绍俄国十九世纪文学的著名翻译家之一。他们合译的《国际歌》歌词,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九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第十二卷号外《俄国文学研究》上,题为《赤色的诗歌》,小标题为《第三国际党的颂歌》,署名为“CZ CT合译”(C.Z.即耿济之,C.T.则是郑振锋同志的笔名),是由耿济之口译而由郑振铎笔  相似文献   

10.
施一新同志的考据(见《中学语文》今年七月号《“豆腐西施”源于〈何典〉》),有一个不能算小的疏忽:《故乡》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五月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见《鲁迅全集》第一卷《呐喊》注释);就是课本原文后面,也明白印着作者自注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一年一月”。可是,如同施文所说,鲁迅却是在一九二六年刘半农先生校勘再版《何典》请他作序的时候,方才读到这本书的;这以前两三年,他仅仅在《申报馆书目续集》上偶然看到过  相似文献   

11.
陈涌同志的论文《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1981年11月号,后经《鲁迅研究》等刊物转载,1984年5月收入《鲁迅论》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本书收入陈涌同志多年来撰写的研究鲁迅的主要论文12篇,出版前经过作者校订。”这使我们明白,收入书中的《鲁迅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问题》的观点,作者一直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陶铸诗词选》(以下简称《诗选》)录有陶铸的诗作 5 2题5 9首。这些作品都是陶铸同志心血的凝结、肝胆的披露。《诗选》是诗人革命生涯的形象记录。所选诗作时间跨度较大 ,从 1935年至 196 9年 ,诗人各个时期的战斗生活均有反映。最早的《狱中》一诗 ,1935年写于南京监狱 ,诗人在铁窗中与敌人作斗争的情景历历可见。《大洪山打游击》一诗 ,写于是 1938年 ,诗人在民族危亡时慷慨以身许国的形象跃然纸上 ,可与陈毅同志《赣南游击词》媲美。《诗选》是诗人自我人格的真实写照 ,处处闪烁着人格美的光辉。作者热爱青松 ,赞美青松 ,《松树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同志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二十多年来,出版了七本诗集和诗歌评论集。还有一部分诗作散发在《诗刊》、《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这些诗讴歌了各民族人民的斗争生活,描绘了边疆的绮丽风光。属于那种感情灼热,思想睿智的一类。它们主要不是以客观  相似文献   

14.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海子,现代著名诗人,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16岁考入北大, 后执教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诗作有《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篇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1854—1900)是十九世纪末英国著名的唯美派作家。王尔德在中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的作品很早就介绍到了中国。一九○九年,鲁迅、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中就收有他的童话一篇。他的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曾由洪深改编为中国话剧《少奶奶的扇子》,搬上中国舞台;《莎乐美》曾由南国社在中国舞台上演出。他的散文集《狱中记》曾由张闻天等译成汉文,于一九二二年在中国出版。他的童话共九篇,原文于一八八八年和一八九一年分两集出版,一九四七年由巴金译成汉文,并把两集合为一集,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诗词集》收有署名“春江钓徒”的诗22首,把它们视作郁达夫的作品。本文从郁达夫的行踪、诗作内容、作者与所赠对象的关系及郁达夫署名习惯等方面提出质疑,认为真正作者应是郁曼陀。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对现今的青年来说,可能比较生疏。殊不知这位于1931年就因飞机失事而丧生的年轻诗人,曾经一度是新诗坛上引人瞩目的诗星,在当时产生过影响。现在有一些现代文学史和作家小传,可能因为他的创作倾向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就绝口不提他。这来必是公允和令人信服的。因为史实无可否认,问题是该怎样给他的诗作以恰当的评价。这篇短论不过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罢了。徐志摩的诗集一共有四本;《志摩的诗》是他在1922年回国后的两年内写成的,1925年初版;《翡冷翠的一夜》是作者1925年至1927年的诗歌结集,1927年初版;《猛虎集》初版在1931年,主要收集前四年内的诗作;而《云游》则在他去世后1932年才出版。前两  相似文献   

18.
马君武诗文著译系年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诗 :《变雅楼三十年诗征题辞》  刊《南社丛刻》第1 5集 ,1 91 6年 1月出版。《诗稿》及《纪念册》未辑录。按 :《南社丛刻》第 1 5集“文集”中又刊出马君武《与高天梅书》云 :“不作诗将三年矣 ,勉强效颦 ,必不工 ,勿诮为幸。君武敬白。五月七日。”以此知本诗作于1 91 5年 5月 7日。2 .文 :《与高天梅书》  刊《南社丛刻》第 1 5集 ,1 91 6年 1月出版 ,1 91 5年 5月 7日作。《与朱屏子书》  刊《南社丛刻》第 1 5集 ,1 91 6年 1月出版 ,1 91 5年 5月 7日作。《又与朱屏子书》  刊《南社丛刻》第 1 6集 ,1 91 6年 4月出版。按 :…  相似文献   

19.
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奁集》以写艳情为主,后人对作者韩亻屋及其艳情诗作多有不满,这主要是囿于儒家“诗教”说的影响。《香奁集》包容了艳情诗的多样题材,成就在唐末同类诗作中最高,对后世影响较大,在唐末诗坛具有艳情诗的标本式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元代文学的研究是从推崇元曲和元代小说开始的,就元代文学的实际创作情形而言,这种认识误区曾深刻地影响到元代文学研究的格局及相关领域的进展。从今天的文献整理情况来看,2005年出版的《全元文》收有3000多位作者3万余篇文章[1];2013年出版的《全元诗》收有5000余位作者近14万首诗[2],而现有研究中,金、元两代诗学一起缺失了。事实上,元代诗歌无论是创作还是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