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当“全武行”,做一个“没有教不会学生”的师者。既然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教师也不可能是全行的。但选择了做教师,你还得要“有所为”。要求每一个教师是“优秀教师”,可能要求过高了点,但是做一个“特色教师”,应该是有先天条件和后天可能的。“特色教师”,就是在教学上有独到之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点上精通。让教师做“特色教师”,要有机制保证,还要有领导的才华和大度,让教师能“有所为”。在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做“特色教师”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也是让每一位教师有“梦”可做、有“法”可循、有“思”可行的通…  相似文献   

2.
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当“全武行”,做一个“没有教不会学生”的师者。既然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教师也不可能是全行的。但选择了做教师,你还得要“有所为”。上海闸北区小教一总支在辖内的12所小学中,开展评选“特色教师”活动,在教师的“有所为”上就很有“卖点”。要求每一个教师是“优秀教师”,可能要求过高了点,但是做一个“特色教师”,应该是有先天条件和后天可能的。“特色教师”,就是在教学上有独到之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点上精通,可以是:在教案设计上做一个“天衣无缝”的“好裁缝”;在作业布置上做一个“精挑细选”的“巧媳妇”;在课…  相似文献   

3.
古人总结成才之道,有一句醒世格言,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吟味之余,我感到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借用它来点明意图,似乎对自己还有点启发。衡量一个中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绳,是《中学生守则》。我想,“有所为”指学生有理想,有抱负,能脚踏实地地干,达到《守则》要求;“有所不为”指学生能自觉地以《守则》为规范,不做任何越轨的事情。在近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既需要教师教育,又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现在的中学生,由于接受信息多,思想较早熟,成人意识浓厚,而同时又缺乏辨别能力,是非  相似文献   

4.
“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原则,它要求家长知道自己的教子任务,正确地处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多做一些有利于子女成长而又力所能及的事,少忙一些做不了也做不好的事。古人言:“育善在家,发智在师。”就家庭教育来说,这种界定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当然,家长们还应站在时代发展角度来认识“育善”的重要性:子女将面对的社会是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分数固然重要,可是比分数重要的是知识和能力,比知识和能力重要的是人格与品德。因此,要想教子成功,就必须在“育善”方面有所为,在“发智”方面有所不…  相似文献   

5.
当前,校本教研的实践在经历“全能”的推崇和“不能”的质疑的过程中,其“有能而不是全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实践效能逐步获得贯彻。在这一进程中,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要素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呈现出“三亚状态”。  相似文献   

6.
文[1]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处理好6种关系.其中之一就提到了要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该“退”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教是为了不教,“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在此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与“退”的几点思考.1教育理念中树立“进”与“退”的辨证思想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我们的许多老师还抱有这样的观念: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于是,教学活动变成了教师主导的独角戏,教师忙于顾及自己在课堂中的“进”,急于将自己的备课内容讲完,急于将自己精妙的解题方法演绎出来,而遗忘了学生的同“进”,漠视或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样的课堂,实质上还是在走老路子: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学生只是欣赏教师表演的观众,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参与.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逐步改变着教师。全批全改的评价作文的传统方法已不适应作文教学,它使教师费时费力而少有所为,教师苦不堪言而学生收效甚微等弊病显而易见。在新课程下,如何改变作文评价的方法行为呢?依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文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陈世滨 《今日教育》2007,(9S):30-31
当前.校本教研实践在经历“全能”的推崇和“不能”的质疑的过程中.其“有能而不是全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实践效能逐步得到贯彻。在这一进程中,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要素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呈现出一些“亚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学生为本体,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低效、枯燥的课堂,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地理课堂,使教师成为“生命牧者”。  相似文献   

10.
顾名思义,备课即教师上课的准备工作,不能孤立而又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写教案。我们一贯倡导“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那么我们能否树立“大语文备课观”、“语文教师备课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等意识呢?当前语文教师的备课,“抄教案以应付检查”、“教案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等怪状随处可见。鉴于以上认识,我校自2000年春季开始,本着“要想教师有所为,应允许其有所不为”的观点,从改变语文教师的备课形式入手,为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绑”,对全体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行…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教师的备课,“抄教案以应付检查”“教学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等怪状随处可见。鉴于以上认识,我校自2000年开始,本着“要想教师有所为,应允许其有所不为”的认识,从改变语文教师的备课形式入手,为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绑”,对全体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具体操作策略如下:一、审视备课方式根据本校“教师工作经历、教学业务能力层次明显”的师资实际,从“求实效、求发展”出发,我们对“语文教师备课应备些什么?”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撰写教案应体现实效。教案撰写要求做到少而精,每位…  相似文献   

12.
据了解,目前在中小学校的教师中存在着一种“隐形流失”,比公开流失问题更严重。所谓“隐形流失”,就是指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外”,人还在教师队伍中,课也照样上,但是精力却已有相当一部分放到教学之外,下了课则另有所为,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一种过程,其中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声评价,一种引导,一种点拨,都需要我们认真去做,这是教学智慧的积淀,是教学艺术娴熟运用的源泉.每一位教师要作为引导者、组织者,把学生的主体角色发挥出来,让教师“有所不为”,让学生有所为,才可能营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倡导和致力于平民教育,因为平民教育的普及会带来国民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国家的强盛。陶先生还有一个教育理论,就是不要求受教育者都去做“人上人”,而要做“人中人”,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5.
严中保 《教育文汇》2004,(11):35-36
怎样让学生轻松地欣赏诗词?我觉得在诗词教学的方法上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6.
张翔 《江苏教育》2007,(20):61-61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道家主张的治国之道,现在成为人们处世行事中普遍遵循的策略与法则。笔者以为,所谓有所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所谓有所不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很适合我们在心理咨询中采而信之。  相似文献   

17.
教师网联:观念先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及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迎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教育部于2003年9月启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项目。要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平台上有所为,观念必须先行。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需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全国教师网络联盟”是什么?在这个平台上,对于学习资源需要关注哪些方面?学习内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刘良华 《师道》2005,(5):12-12
“和”是一种智慧。有和谐智慧的人,他既有所“争”取、“有所为”“自强不息”,又“有所不为”“厚德载物”。  相似文献   

19.
当前,校本教研的实践在经历“全能”的推崇和“不能”的质疑过程中,其“有能而不是全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实践效能逐步获得贯彻。在这一进程中,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核心要素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呈现出“三亚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重要的是“为”与“不为”的标准的区分,更准确地可以称为责任的划分。在这里,我有两个“凡是”:凡是班级管理中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班主任要有所为;凡是学生不能接受的,班主任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