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汉语词义演变的过程中,除了词义的引申,词的误解误用同样会产生新义。词的误解误用现象在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时期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终风""谷风"和"耿耿"等几个词都存在误解误用的情况,并且这些词的误解误用义与古书的错误训释有关。具有误解误用义的可以是词,也可以是成语等熟语。但目前对词语误解误用义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有待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
词由于误解误用也会产生新义,这是词义演变的一种方式。《庄子》成语的语义演变,有一部分是由于误解误用而导致的,具体致误因素包括:受儒家思想影响、语境误推、受俗常思维影响、误解关键字词、凸显字面意义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语义干扰、语音干扰、重新分析、语境误推等原因产生的对词语的误解误用,会促发词义的演变。有些错误的意义会固定下来,被一个语言团体接受。误解误用义亦为正常的语义演变结果,在教学中应持着"习性原则为主,理性原则为辅"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音变化、词义分化、音译外来词等原因,汉语中产生大量的同音词,使得词义分化等产生的同音词之间的用法和意义出现相近或交叉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同音词的混用、误用。为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可以从语言实际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对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记号的误用问题进行考察,从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类型、原因出发,探索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的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诗经》论著中的一些误注、误解、误译,提出了商榷性的意见。全文分“题旨的误解”、“词义的误释”、“经文的误译”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着重指出了“乱贴阶级标签”、“比附历史事实”、严重歪曲诗义的谬误。在第二部分,对滥用方言、隐语、通假解诗之弊,作了具体的分析。在第三部分,从“误解词义”、“错认主语”、“语气不符”、“添枝加叶”等十个方面指出了译文之不当。  相似文献   

6.
语言中的"习非成是"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均有存在,是原有约定被打破,误解误用的约定重新建立的过程。"习非成是"现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究其产生的动因,从语言符号的角度来看,语言符号本身的音、形、义易混淆性,原有符号关系的生僻性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内在根本原因。从语言使用者角度看,大众的集体无意识和集体修辞创新是误解误用产生的外在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言的运用中,词语的误解误用时有发生,一般都会得到纠正和规范,但也有因误用范围广、使用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等原因而使得错误用法被大众接受的情况。对于“舆论”一词,前人多从新闻、司法等层面进行分析,本文则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对其误用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误用的类型,探讨误用的原因,提出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1.词义混淆。因对词义概念理解模糊而选用词不当的语病。如:爱迪生发现了电灯。把“发现”和“发明”两词混淆。2.词类误用。因分不清词类而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如:今天气候晴朗。把“气候”与“天气”混淆了。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写文章或讲话时,恰当运用成语会增加文学色彩,丰富语言内涵,增强语言表现力,从而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否则会以辞害意,弄巧成拙,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常用成语误用大致有如下类型:一、词义误用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例句中“美轮美奂”在生活中和媒体中经常被用错,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例“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礼记·檀弓下》)。而今人多以为是“非常美丽、漂亮”的意思,本句话用以…  相似文献   

10.
这两个词,从表象看,似乎属于同一类,都足因果关联词,细推敲,截然有别:前者是虚词,后者是实词。语言实践中,二者部有误用或误解的例子,前者误用于高考试题中,后者误解于《语文》教材里。先看“因而”的误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从历时的角度以“工程”为切口,作一番当代词义演变的考察。“工程”系列词语指九十年代与“工程”组合而产生的“&#215;&#215;工程”,诸如“希望工程、安居工程、五个一工程”等众多相关新词语。本文通过对词义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试图探讨(1)新时期“工程”词义的引申及其规律性;(2)词义引申与新词语产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成语在音、形、义方面都存在误解误用现象,其中语义误用现象最为突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不明典故是成语语义误用的三个方面。文章以三个容易误用的成语为例,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成语的语义误用现象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成语的误解误用现象进行了简评。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大量的同形汉字词.其中,一部分同形词词义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使用时最易引起误用.本文拟从词义对同形类义词进行分类,并对同形类义词使用上出现误用的原因从社会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体制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中考,都有考查成语运用的题型。归纳各地试卷的例句,成语误用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1.搭配不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成语与修饰语,或与形容的对象之间的搭配要恰当,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例如:①同志们在宣传员的鼓舞下,一个接一个地争先恐后地奔向堤岸。②桂林的山水美丽如画,真是巧夺天工。例①“争先恐后”与前面的修饰语“一个接一个地”自相矛盾,应将修饰语删去。例②“巧夺天工”形容的对象不能是自然景物,而应是人类的杰作。在成语运用中,要注意前后搭配,不能自相矛盾。2.词义误解。有时对成语的意思现误用。例如:③在南宁市几条繁…  相似文献   

15.
成语误用例析江苏摇王云鹏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的固定短语,辨析成语运用正误是中考相对稳定的试题,它尤其考查那些使用频率较高但易出错的成语。成语误用主要有曲解词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几种形式。一、曲解词义望文生义最易曲解成语,有些成语仅从表面理解往往与本义相差甚远。例1摇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2003年北京海淀卷)句中“深居简出”中“简出”被曲解为“简单出门”,而该词的真正意思是“很少出门”。曲解成语的主…  相似文献   

16.
"跩"这个词,自从有了"显摆、炫耀"乃至"洒脱、快乐、霸气"的词义后,一直被人们误解和误用:一是误解为方言词——其实它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方言的范畴;二是其字形常常被人们误写作"拽"。其实,"显摆,炫耀"的新义是由"跩"的本义"(走路)摇摆"引申而来的。"拽"字不具有"显摆、炫耀"的词义。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会对英语的习得,尤其是词汇的习得产生消极作用,这就是母语对英语习得产生的负迁移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母语影响下,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词汇误用现象。通过对学生作文中错误的摘录,分析了词性误用、词义误用以及搭配不当三种词汇误用情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须”和“需”这两个同音不同义的词使用分工是明确的,可是有的人由于词义掌握不准,或一时疏忽,有时使用混淆。该用“需”的却误用了“须”;该用“须”的又错用了“需”。“须”和“需”词性不同,词义也不相同。“须”是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表示人的意愿。例如,务须注意、必须努力。“需”常作动词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同形异义词。日语学习者经常受汉语影响,在学习和运用同形异义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词义或误用现象。应该指导学习者有层次性、阶段性地构建关于同形异义词的知识框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结合关于同形异义词的各方面知识,指导学习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了解同形异义词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实词数量较多,古今概念不一,而又歧义纷出,稍有疏忽,就会产生曲解或误解。 1.一词多义。本义是多义词的“源”,而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都是由“源”派生出来的,因此,复习多义词要在掌握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意思),来考虑它的特定含义,切忌生搬硬套。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无论是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还是名称说法发生变化,它们的相同点都是形同义异。因此对古今异义词要把握往规律,更多的则需要去理解、去记忆,望文生义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