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柏林,男,47岁,博士,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中年铀矿地质学家和能源地质学家。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与能源矿产相关的沉积盆地分析等教学与地质研究工作。现承担本科生的地球化学课程、研究生的盆地分析和能源地质学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地质学、核地球化学、沉积盆地动力学与成(藏)矿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1引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专业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十一五期间,地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以PQDT数据库为数据源,研究2001—2012年地质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词频、高频关键词、篇均关键词等的分布特征,利用高频关键词构造共词矩阵,绘制可视化共词网络。研究结果显示,地质学研究热点是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艺地质学、生态学、沉积地质学和天体物理.可为我国地质学研究、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聚焦关键地质时期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BGEG)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学)和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探索地球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为目标,立足于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以地球表层系统中重大的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事件和过程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科学院王弭力研究员长期从事沉积地球化学、矿床地质,尤其是钾盐找矿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以下简称地质与地球所 )是在原地质研究所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组建而成的。总体目标 地质与地球所将充分发挥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优势和人才优势 ,以地球系统整体行为下的固体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工程问题为主攻方向 ,剖析固体地球各圈层 (地核、地幔、地壳 )与界面 (核幔边界、壳幔边界等 )的物理、化学过程 ,探求这些过程的动力学解释 ,并运用基础研究的创新性成果 ,在矿产资源 (油气、金属矿产、煤成气等 )探查、重大工程 (水电、矿山、铁路等 )的前期地…  相似文献   

7.
周广法 《科技风》2012,(21):48-49
本文在储层地质学概念的基础上,讲述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讨论了其在储层成岩作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的精细描述及储层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内容和研究现状,论述了储层地质学中地质、测井、地震、地球化学、油藏监测、岩石物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储层地质学在火山岩储层、碳酸盐储层等方面的研究热点,最后展望了储层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湖泊沉积物作为环境物质迁移的宿体,记录了区域及全球环境变化的信息。湖泊沉积记录具有时序分辨率高、信息灵敏的特点,在恢复和重建近代短时间尺度的环境变化中具有深海沉积和黄土堆积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湖泊沉积记录中环境信息的高分辨识别与提取有赖于对各种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过程的深刻了解和认识。云贵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翼斜坡,是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汇影响地区。该区湖泊以汇水面积较小、入湖河流较短、湖水较深而独具特色。基于现代湖泊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国际前沿性和有待深入研究之处,以及云贵高原湖泊特殊的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并考虑到国内已有研究基础和人员、技术支撑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了由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万国江研究员负责的重点项目“云贵湖泊现代沉积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信息的辨识与提取”。  相似文献   

9.
我于1956年通过留苏考试,按国家科学规划,选择生物地球化学专业,1958年入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作研究生,攻读景观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30多年来,一直从事化学地理(景观地球化学)和环境地学研究。主要贡献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谓的"十八罗汉"是指1913-1916年由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培养的18位毕业生。他们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职业地质科学家,毕业后进入地质调查所从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全面开启了中国早期的地质事业,结束了外国人包办中国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局面;他们是西方近代地质学在中国转型的伟大实践者,在创建地质学术团体、传播地质科学、培养新型地质人才、扩大地质力量等诸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地质科学体制化的建立做出了不朽功勋。中国地质学事业能够在上世纪初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八罗汉"功不可没。本文拟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和梳理,阐述他们对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类院校的特色及核心基础课程。当前,除传统石油地质专业外,石油类高校众多非地质专业学生往往亦选修或开设"石油地质学"课程。虽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存在差异,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仍存在些许的不足。鉴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笔者分别探讨了各类人群的专业背景及学习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非地质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认为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时修改成绩评价体系将更好地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回忆一些我国地质工作初期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先生在晚年回忆我国地质事业初期的一些工作,涉及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的教学情况。与丁文江、章鸿利等人对地质学名词的汉译、地质报告的印发、古生物学研究如何开展及相关图书设备等问题的思考和工作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3.
《青海科技》2010,(6):F0002-F0002
<正>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始建于1998年,是一支集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工环地质、遥感地质、信息技术、岩矿鉴定与测试和矿产开发等工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勘查专业队伍主要承担着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勘)查和地方矿产勘查以及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汲清是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在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地质制图学等方面取得卓越贡献.除科学工作外,他在中国地质学史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黄汲清关注地质学学科前沿发展和历史进程,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有冷静、睿智的思考.本文根据黄汲清撰写的多篇地质学史论文及其他新发现的材料,揭示黄汲清除地质学家的另一个身份——地质学史研究者.  相似文献   

15.
专家档案:钱建平教授是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学学科带头人、广西教学名师,广西矿业协会矿业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桂林工学院学报》编委,《矿产与地质》编委,《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球化学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6.
"1:25万青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国际分幅编号:J51C004001)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国家专项"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中基础调查计划的工作项目之一,工作项目编号:GZH200900501,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该项目开展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目标任务是用现代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在1:25万青岛幅海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海洋沉积动力环境调查.查明区内海底地形、地貌、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环境地质因素分布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等基础地质信息.编制满足国家需求并达到国家当代科技水平的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基础图件.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地质普查勘探工作越来越困难和复杂的形势下,勘查地球化学的成就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藏地球化学通过已知矿床或矿田的研究,查明与矿体、矿床或矿田有关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确定地球化学异常评价准则和标志,提高找盲矿的地质效果,本文笔者通过时已知矿床上的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对于总结不同类型矿束地球化学异常的元素组合和分布规律,建立相应的地球化学普查准则,深入认识成矿和控矿的地质一地球化学规律和条件,以期解决矿床成因、矿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行星地质学是从天文学和地质学中发展形成,借鉴传统地质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太阳系中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环等固态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随着太阳系探测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涵盖行星固体圈、行星表面环境、行星资源以及生物或适生环境演化等多个方面。行星地质学与月球和深空工程探测相辅相成,工程探测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而行星地质学的新发现又能很好地促进工程探测的实施。但目前我国行星地质学的发展还相对落后,在研究平台和研究队伍上仍存在很多短板。行星地质学是跳出地球看地球,进一步比较、拓展、深化和推动地球科学的创新发展。随着国家深空探测科技战略的深入推进,行星地质学研究的制约愈发明显,需及早布局、大力发展,以满足学科发展和工程探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沉积微相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地质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油田开发地质研究需要完善的方法技术,以建模方法研究为基础,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地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应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测井储层参数的分布,形成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所需要的准确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应用与该方法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山东胜利油区孤东油田第七开发区西部上第三系馆陶组油藏精确的沉积微相模型,由此微相约束形成的油藏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体直接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效果及现场实施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我致力于使古生物学走生物学与地质学全面结合的道路,形成了生物地质学的方向,有如下几方面成果.1.在古生物学、地层学新理论方面,第一个向国内介绍新的演化理论“间断平衡论”,很早就评介新灾变论、分支系统学和事件地层学.在《地质演化突变观》一书中,通过对居维叶、莱伊尔、达尔文三巨匠的重新评价以及大量国内外的和自己的研究实例,指出古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