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市场》2001,(1):38-41
文化旅游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旅游业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旅游作为其核心也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发并发展以博物馆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对正在迈向文化经济时代的上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力于对上海市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分析及其行销策略的探讨,以期推动上海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完善并优化上海都市旅游形象,进而为其他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姜睿 《文化市场》2000,(5):30-32
文化旅游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旅游业的重要内容,博物馆旅游作为其核心也已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发并发展以博物馆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对正在迈向文化经济时代的上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力于对上海市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分析及其行销策略的探讨,以期推动上海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完善并优化上海都市旅游形象,进而为其他城市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努力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三国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概念予以界定,对四川、陕西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和旅游发展现状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强调应该树立"既要回归自然,也要拥抱人文"的旅游观,并提出"大天府,大旅游"的概念,就如何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川滇交界的泸沽湖摩梭人,因保存着反应人类社会历史上母系社会的"母系大家庭"独特文化而被世人誉为"女儿国"。泸沽湖风光秀美、气候条件适宜休闲度假,近年来旅游发展迅速。目前,泸沽湖即将进入旅游大发展时期,摩梭文化保护面临着现代文明发展的巨大冲击。本文提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应通过积极引导文化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文化来实现文化保护,从而实现摩梭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简议森林旅游与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业迅速崛起,成为最热门的新兴行业之一。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上的参差不齐,部分森林公园的文化科技内涵贫乏、档次较低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发掘森林旅游中的生态文化,充实森林旅游的科普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森林旅游的质量和品味。  相似文献   

6.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理文化》2013,(7):116-119
随着国家"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大理州相继出台了《苍洱片区旅游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两个倍增"、"两个跨越"的目标任务(即到2015年,力争全州旅游年度总收入达300亿元,海外旅游者达100万人  相似文献   

8.
发展文化旅游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的重要途径.汶川北部羌族聚居区的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羌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整合与利用好汶川北部的文化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既是羌族地区灾后重建面临的重要任务,也对探索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以汶川北部羌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例,对灾后羌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技与文化之于旅游业,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中国要完成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科技兴旅”,发展科技旅游和旅游科技,而且需要“文化强旅”,发展文化旅游与文化休闲,建设旅游文化与休闲文化。这非常符合旅游企业的运营发展规律。从旅游企业的运作来看,  相似文献   

10.
杨懿 《大理文化》2009,(4):48-49
大理州作为滇西经济中心和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旅游文化城市,拥有突出的区位辐射优势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在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旅游业深化发展的背景下,大理州的旅游业发展在全省旅游业发展格局中起着支撑性的作用,优化和完善大理州旅游业的总体布局和产品结构,对推动和深化滇西乃至整个云南省的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因此,根据大理州的旅游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状况和行政区划惯例,按照"大理南诏古韵,苍洱风花雪月"的主题定位,大理州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定位为"一个中心、二座古城、三个开发区、四条旅游主干线、五大旅游区、六项旅游产品、七大旅游项目"的发展框架(简称"1~7"布局框架).……  相似文献   

11.
赛纳 《文化市场》2001,(2):15-17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边疆少数地区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日益显得珍贵.这为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契机。人们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不仅看好那里远离工业污染.未经人类乱砍乱伐,无序开垦的山川、森林、蓝天、碧草,同样也看好生活在那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2.
张纲 《大理文化》2003,(2):56-57
"九五"和"十五"计划中,州委、州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培植,明确提出了在"十五"期间"全面提升旅游业,加快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的总要求,把大理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目标.  相似文献   

13.
旅行的代价     
正世界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然而外界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过度旅游"和"游客恐慌症"现象就有可能极大地改变这一领域的发展格局,包括对热门景点的追捧。旅游业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世界上3%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数占全球劳动力总和的5%。据麦肯锡咨询  相似文献   

14.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江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长江沿江城市的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但随着全国性的旅游转型升级,长江沿江城市也面临新的挑战。因而,加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成为推动长江沿江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从七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长江沿江城市旅游资源开发、文旅融合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国家确定的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需要有比较具体的政策含义。其中,"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旅游业"蕴含着人本理念、民生理念和共享理念,要求在旅游机会供给、旅游资源配置、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消费环境等方面让人民群众感到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宦游”这一中国旅游文化中的特殊现象的类型、特点及其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所遗留的极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仍须继续挖掘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做较为详细而全面的分析,为中国古代宦游活动做一个宏观的论证,说明在今天开发新的旅游景区或者完善、改造旧有景区的时候,应该充分挖掘历代文人士宦的宦游文化资源,为山水名胜增添厚重的文化背景及内涵。  相似文献   

17.
《大理文化》2013,(7):I0004-I0007
随着国家“两强一堡”战略的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大理州相继出台了《苍洱片区旅游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和《关于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两个倍增”、“两个跨越”的目标任务(即到2015年,力争全州旅游年度总收入达300亿元,海外旅游者达100万人次)。2012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大理召开,助推全州旅游产业发展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大理文化》2013,(9):113-114
近几年,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洱海旅游接待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游船作为洱海游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游客旅游方式的改变,自驾游的增加以及人们追求更加自由的度假休闲游,小游船自由、灵活的经营方式吸引着更多的游客。为深化云南桥头堡建设,加快大理旅游二次创业步伐,由大理旅游集团投资建设的5艘玻璃钢游船("金花一号"——"金花五号")已投入洱海旅游接待。  相似文献   

19.
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例,对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汶川县目前正处于承接灾后恢复重建、推动发展振兴的最佳黄金期,该县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提出了"同镇化管理差异化发展"战略,即通过同镇化管理夯实产业硬件基础,通过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小镇,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自古有之 ,远在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便有了有意识外出旅行活动 ,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旅行活动逐渐增多 ,但这不算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经商贸易 ,以消遣为目的之旅行 ,不光人数少而且仅限于少数特权阶层。我们现在所指的旅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别是 2 0世纪 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旅游几乎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旅游业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 ,被誉为 2 0世纪的经济支柱 ,在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