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于是,人们产生误解,以为“四渡赤水”就是指当年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其实毛泽东指的是“第四次渡赤水”。事实上,前三次也没有值得得意的地方。一渡赤水由于情报失误,导致土城之战失利,毛当时虽然连个正式的指挥头衔都没有,但也一再检讨。  相似文献   

2.
在红军长征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背景下,以红军四渡赤水遗产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线路理论,进行了四渡赤水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四渡赤水长征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剖析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提出"以核心遗产为支点、以线路整合为重点、以区域统筹为保障"的利用模式,以期为红军长征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实践和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战争中,经历了无数的战役,而被谱写成歌曲歌颂的却为数寥寥。一曲“四渡赤水出奇兵”唱出了毛泽东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还在传唱着当年毛主席牵着敌人鼻子辗转千里,四渡赤水的生动场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史料对1935年春、夏间四渡赤水前后所发生的红军的重大军事转折进行重新审视,指出:①土城之战和一渡赤水并非当时“军事转折”的组成部分,遵义会议在组织上、军事指挥上转变的不完全性,是土城失利的本质原因。②这一重大军事转折始于二渡赤水,形成于红军突过金沙江和大渡河,个中之谜,在于一渡、二渡之间的扎西会议。  相似文献   

5.
出现毛泽东的《长征》诗。背景:播放影片《四渡赤水》中的一段。字:从左到右匀速出现长征诗句;声音:伴随着背景与字的出现,朗诵诗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人教版音乐实验教科书《四渡赤水出奇兵》。1个课时。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长征组歌中的一首。该音乐运用了多种演唱形式和不同的情绪对比,描绘了赤水之战的整个过程,歌颂了毛主席指挥这场战争的英明睿智。学生在欣赏这首歌曲中,能享受多种演唱形式的美,能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产生的不同效果,并能在音乐美的享受和热烈的教学气氛中,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文章挖掘四渡赤水的史料,对三渡赤水进行探源,并对贵州地下党在四渡赤水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正>《长征组歌》中第四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原有"主席用兵妙如神"句,战友歌舞团排唱时因"妙"字不好发音,改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肖华将军说:"此为一字之师。"周恩来总理称赞说:"此为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9.
“只走弓背而不走弓弦!”这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后,林彪指责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时说的话。事实证明,四渡赤水,毛主席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实击虚打运动战、游击战,显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是完全正确的。我在看电视剧《长征》时,领悟到走“弓背”与走“弓弦”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班级管理。学生和老师属于不同的阵营,这个观点在许多老师的心中已经达成了共识。确切地说,我们老师的敌人并不是学生,而是学生的毛病。为了让学生改正错误,免不了和学生“斗智斗勇”。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在“斗争”中获得真正的胜利呢?当学生心情愉快、满怀热情要聆听老师…  相似文献   

10.
论红军四渡赤水胜利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时期,蒋介石为了达到在川、黔、滇边境围歼红军的战略目的,纠合了川、黔、滇、桂、湘等省的军阀部队连同“中央军”薛岳所部,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是,毛泽东等领导人,率领红军取得四渡赤水的胜刊,冲破了敌人的重围,并迅速扭转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取得了渡江北上的决定性的胜利。然而,在敌强我弱、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红军为什么能取得四渡赤水的胜利呢?本文对这一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叙永——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迂回作战的重要战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为了更好地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长征精神,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激情和力量,我设计了本次主题班会活动。  相似文献   

12.
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遍及全省9个地级市(州)的64个县(市、区),占目前全省88个县(市、区)的72.73%,其重要遗址遗迹多达1029处。无论是以地级市(州)为行政区划分,还是以县(市、区)为行政区划分,都表明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最多地级市(州)是最少地级市(州)的33.2倍,最多县(市、区)是最少县(市、区)的136倍。另外,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大多分布在乡(镇)村(社区)。依据对贵州军事战略地位重要、地理环境独一无二、“不边不内”区位特征、敌人内部矛盾重重,以及黔军力量薄弱五个方面的深层次思考,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向贵州进军,正是这一正确的选择成造就了贵州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最后以遵义会议会址和四渡赤水纪念馆为核心的长征红色文化资源共同造就了贵州成为中国革命转折之地。  相似文献   

13.
他们浴血突围,昼夜兼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转战全国14个省份,用双脚在绵亘数万里的土地上与敌人的飞机汽车赛跑:面对残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和极端匮乏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团结一心,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爬雪山、过草地,尝百草、嚼菜根,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书上描述的长征,70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仍是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题写了“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江泽民题写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说明遵义这方3万多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沃野,也是红军烈士用鲜血染红的热土。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这里曾金戈铁马,名扬中外。一代伟人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写下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是长征精神培育了现代遵义人不屈不挠、奋斗拼搏的精神品格。遵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近百年来,养育了一大批知名人士、外交官员、将军、经济学家、文学家……为建设祖国贡献了他们的才华。今天,734万遵义儿女正为振兴中华、富强…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历史课堂必须讲究教法和学法。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课教学中,笔者围绕"长征"这一主题,抓住长征的主角——红军,以"兵出瑞金——从失败走进征途""遵义定舵——从幼稚走向成熟""四渡赤水——从被动走向主动""会师会宁——从胜利走向辉煌"四个板块整合教学内容,有序地推动了课堂教学。这样,红军的形象就跃然纸上,"长征精神"水到渠成。这样设计既让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又使"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6.
红军四渡赤水,是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指挥以后,在长征途中进行的第一次成功的战役。它不但改变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造成的红军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使红军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是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思想和军事指挥艺术一次出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接连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四道军事封锁线,胜利渡过了湘江,得以继续前进。在当时“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中央红军其所以能取得这一胜利,主要在于:第一,红军广大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善战,这是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根本保证;第二,我党充分利用了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这是突破四道封锁线的外部原因;第三,沿途各族人民特别是湘南人民对红军的大力支援帮助,这是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红色赤水河     
赤水河古称安乐水,位于贵州与四川交界处,全长500公里,流域面积2万平方公里。赤水河两岸崇山峻岭,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景色秀美。踏访赤水河两岸渡口,战斗遗迹,从纪念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标志性旧址建筑、陈列馆等折射出的红色光辉中,我们不能不被这片历经金戈铁马的神奇土地所吸引。在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变被动为主动。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从遵义向赤水进军,在土城、元厚一带渡赤水河北上,计划经黔北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相似文献   

19.
第一,利用热点新闻进行发现式学习.2006年,红军长征70周年纪念.在这一热点新闻中,表现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卓越军事才能的"四渡赤水"战役是这一热点新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杨利 《华章》2011,(21)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之战开辟了中央红军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北渡入川的道路,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的阴谋,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七十多年过去了,回顾历史,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四渡赤水之战同样留给我们无穷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