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江南水乡.凡集镇都有老街。有老街必定有茶馆。少者一爿。多者二三爿不等。原上海县境内的朱行镇一条仅二百米长、二三米宽的老街.竟然开了八家茶馆。老底子的茶馆,一般都是倚桥傍水。比如龙华老街上的香花桥、七宝老街上的塘桥、三林老街上的孙家桥、朱家角镇上的放生桥等桥堍都有茶馆。这些茶馆虽然门面不尽相同.店堂也有大有小.但是迎门靠墙的一侧都有一口烧水的大灶,俗称“老虎灶”.茶馆伙计不时地往灶肚里添加刨花、木屑。锅里开水整日滚滚,内供坐堂茶客。外卖泡水散户。茶馆的后门一般都临江靠河.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下.伙计可以随时下河挑水。有的茶馆隔壁还有一条幽暗的夹弄。尽头处有芦席盖的顶棚.里面放有尿桶,虽然显得陋俗,但让茶客感到方便。乡村茶馆的门口一般都备有脸盆和毛巾.是专供茶客洗脸用的.那一条条泛黑的毛巾已经记不清侍候了多少茶客.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地茶馆不少,因国人都有品茶的习惯,因此各地茶馆之多也不足为奇了.但茶馆的种类,大都单一,而昔日北京天桥之茶馆,不仅多而且种类丰富,规模之大,非各地所比,且都很有特色…… 在清末道光年以前,天桥真正称之茶馆的不多,大都是茶摊,即用木板搭的桌子,用白、兰布一铺,设二、三条板凳,茶客逛天桥走累了,走渴了,坐在这里饮茶歇腿而矣!另外就是卖大碗茶的散户,用扁担挑着,一边是大茶壶,一边是一条柳条筐,里边放着粗瓷大碗,喝大碗茶的,都是劳动人民,大碗茶的茶叶是次品,人们蹲着喝上两三碗,花钱少许.大茶壶的水又热又浓,大茶壶用一层棉布包着,可以保温,两碗浓茶入肚,渴累全消,扔下少许零钱,欣然而去.  相似文献   

3.
21年前的7月16日,首都剧场,话剧演员于是之最后一次饰演《茶馆》中的主角,茶馆老板王利发.自1958年话剧《茶馆》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演以来,于是之已经饰演王利发达400余场.观众们都知道,这是于是之最后一次饰演王利发,因为他患上了腭部神经病有两年之久,语言能力在衰退,不得不挥别舞台.  相似文献   

4.
《茶馆》写的是北京人的灵魂.曾经是北京人的骄傲。然而到今天,已经演了45年的《茶馆》已经不仅仅属于一代老北京人了。超越地域和时代.才是《茶馆》真正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S城一向无声无息的茶馆在市场规律的动作下渐渐走俏起来.茶艺之道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好多人都把饮茶品茗当成高品位的享受.是啊,围坐在雕花的红木圆桌前,几杯香茗,几碟时兴点心,几盏朦胧的红烛,外加几位穿着典雅的小姐在一旁精心服侍,无论是叙古怀旧、情人幽会,还是为亲友接风洗尘、商家们洽谈小宗生意,在这种环境下都会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6.
我读了5月29日河南日报刊登的《村头茶馆》一文之后,认为此小通讯的作者很善于擷取生活中带露的鲜花。让事实说话,把观点藏在文章里边,是《村头茶馆》的一大特色。文章通篇找不到粉饰太平的片言只语,而是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让事实说话,彷佛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今繁荣盛世的农村新貌来! 文章一开头,就把村头茶馆形象地层现在读者面前:“农村格式的六间草房,耳旁有个简易棚,通道炉吐着火舌,炉上一字排开六把被烟熏得漆黑发亮的大铝壶,壶盖被蒸气顶得乒乓作响。”。六把大壶不停的烧,说明村头茶馆的生意是兴隆的。  相似文献   

7.
何群燕 《大观周刊》2011,(51):35-36
由于女性预期寿命普遍长于男性,致使女性老年人l口数量多于男性。同时,老年女性人口在经济、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应该高度重视老年女性的社会福利问题。主要措施有:改革现有的退休制度,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尽快实现对城乡老年人口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全面推广老年社区照顾服务.努力提高女性老年人口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等,构建一个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民国时期,昆明茶馆数量急剧增加,成为昆明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缩影。20世纪40年代初陈珍琼在关于昆明茶馆的调查报告《茶馆与昆明社会》中,摘录了昆明茶馆同业公会1929年会员登记名册,共计341家茶馆。[1]此外,还有大量的非会员茶馆和城郊茶馆。昆明茶馆之多,可见一斑。"昆明有多大,西南联大就有多大",这是西南联大甚至整个昆明一度流行的俗语。抗战时期,由于各种条件的短缺,比如说宿舍拥挤、阴  相似文献   

9.
乐山日报星期刊每期一版的同一位置,都以文配图的形式推出一篇杂文、一幅漫画。这是一个固定栏目,且有一个颇有特色的栏目名称──“盖碗茶”。 盖碗茶本是我国城乡较为流行的一种茶饮形式,茶客们闲坐茶馆,听碗盏叮噹,看汤色浓淡,品滋味清醇,于是乎言语如无缰之马,天上人间,古今中外,此长彼短……茶楼话题多半漫无边际,不拘一格。取其无羁马洒脱之属性,设杂文栏目,便是版在策划的本意。因而,“盖碗茶”之于我们,便是杂文之代名词。 杂文是一种特别的文体,在新闻中有着相当特殊的作用。因其观点鲜明,言辞犀利,鲁迅先生喻…  相似文献   

10.
谈萨空了的读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新闻知识》2007,(12):51-52
提到读者观、为读者服务,人们无疑会想到报人邹韬奋,却很少注意到萨空了。事实上,萨空了在主编《立报》副刊《小茶馆》时所表现出来的面向下层民众的读者观不容忽视,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经商自然都是为了赚钱,然而古代一些正直的商人却认为,经商不可唯利是图.应该正当地赚钱。在利和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舍利求义,而不能见利忘义。宋人王明清在《摭青杂说》中记载的一家茶馆主人拾金不昧的故事,表现出古代正直的商人光辉纯洁的品格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时过近千年之后来读这则故事,仍然令人感佩不已。熙宁,元丰年间,在宋代都城汴京闹市著名的酒楼樊楼旁边,有一家小茶馆,茶馆干净整洁,茶都是一品,桌椅茶具都很雅致,生意非常红火。一天,有位姓李的士人,从邵武(今福建邵武一带)到京城来,在茶馆外遇见了一位朋友,二人就来到茶馆中喝茶聊天。其时是春天,天气本来比较寒冷,这时骤然变暖,这位老李就脱了些衣服,同时也把系在肘腋的一个装金的袋子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S城一向无声无息的茶馆在市场规律的动作下渐渐走俏起来。茶艺之道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好多人都把饮茶品茗当成高品位的享受。是啊,围坐在雕花的红木圆桌前,几杯香茗,几碟时兴点心,几盏朦胧的红烛,外加几位穿着典雅的小姐在一旁精心服侍,无论是叙古怀旧、情人幽会,还是为亲友接风洗尘、商家们洽谈小宗生意,在这种环境下都会别有一番情趣。位于市政府对面的街角处,有一处新改建的茶艺馆,规模不大,只有二楼的四间雅室和一楼正厅的些许散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报刊的业余通讯员,我给自己立了两条规矩:一是不能漏掉自己周围发生的重要新闻,否则,就是失职;二是必须立足本职,尽可能写出自己的风格特色,提高业务素质。近3年来,笔者发挥自己32年来从事茶叶工作的优势,前后写了《水乡茶馆》《访茶馆老经理沈武荣》《提倡多办乡镇茶楼》《古色古香的茶馆》《北京茶馆》《上海茶馆》《南京茶馆》《杭州茶馆》《川味茶馆》和《文学巨匠与茶馆》等10篇有关茶馆的报道,分别被《浙江日报》《江南游报》《风俗》等报刊采用,有的并被香港和海外报刊转载。我采写这些茶馆稿件的体会是:开动脑筋,掌握素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人喝茶有悠久历史,孵茶馆是老上海的习惯嗜好。因此,老上海茶馆特别多,据统计,清末就达160多家。出名的有静安寺的"品泉楼",城隍庙的"湖心亭",南京路上的"同羽春"和"五云日异楼"等。旧上海茶馆,不仅是市民休闲憩适的场所,也是聚集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是非之地,流传着时代动荡变革、风起云涌的社会轶事趣闻和掌故。"品泉楼"在静安寺。静安寺始建于三国时吴赤乌年间,距今已1700年。原来寺址在吴淞江边,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茶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唐宋时称茶肆、茶坊、茶楼等,明代以后始称茶馆,张岱《陶庵梦忆》中就有茶馆之称,清代以后,遂成为习惯称呼。它是一种以饮茶为中心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 有关卖茶水的传说,汉、晋时即有之,但比较早且能确实证明茶肆起源的资料是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据该书记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据此可知,茶馆在唐玄宗、至迟在唐代宗时(封演为玄宗、代宗时人)即已出现。又据《旧唐书·王涯传》载:“涯等苍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又《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一“韦浦”条有云:“浦极谓得人,俄而憇于茶肆。”(《河东记》)这都是中唐已有茶肆的佐证。茶馆起于中唐,这是与中唐饮茶风气的普及以及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密切相关的。茶馆的兴起,大概也还受到其他聚众饮茶形式的影响。首先是僧院茶堂,聚集僧众饮茶的茶堂,大概是茶馆的最早雏型,从封演“不问道俗”的饮客身分说明来看,最早的茶肆、茶摊可能多为僧人所开,而僧人开茶馆、茶摊的余风一直沿续到明清。其次是文人茶会、茶宴,这是盛唐以  相似文献   

16.
茶馆成形于唐代,宋代是中国茶馆的第一个发展兴盛期。与唐代相比,宋代茶馆分布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样、功能更强大、数量规模大幅扩展、经营管理日臻完善,基本奠定了中国茶馆的发展格局,对后世茶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识途的老马     
郑榕 《档案天地》2010,(8):5-8,20
与《茶馆》的交融 茶馆一问世.就引起了文化界的瞩目.三万字写出了五十年、七十多个人物、三个反动高峰的苦难年代……广泛容纳社会面。每个不重要的人物,上得场来.也带上了他们各自的历史.甜酸苦辣。通过茶馆,使人引起生活联想,想到更广大的中国社会面。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1981,(1)
过去选政协委员、人民代表,除了领导之外,在高等学校多半是选教授,在科研单位多半是选科学家,在文化系统多半是选演员,很少听说选图书馆员的。其实图书馆员中也还是有一些有贡献的人,只是没有被人发现而已。现在,随着四化建设对图书馆的需要,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共表现之一就是图书馆员中开始有了政协委员、人民代表,我省就有那么几个。一个是衡阳市图书馆的王前元同志。老王同志从事图书馆工作已三十年,他先后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天地》2004,(1):63-63
忽如一夜春风来,茶馆在星城兴盛起来,品茶谈天,轻松休闲,茶在星城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纵观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多为集洗脚、按摩、茶饮于一体的休闲场所,近来随着消费热点的转移,定位于单纯茶消费的清茶馆牵引了人群的注目,其中劳止亭清茶馆成为引领这一消费潮流、颇受星城大众欢迎的热门场所。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04,(2):64-64
忽如一夜春风来,茶馆在星城兴盛起来,品茶谈天,轻松休闲,茶在星城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纵观遍布大街小巷的茶馆,多为集洗脚、按摩、茶饮于一体的休闲场所,近来随着消费热点的转移,定位于单纯茶消费的清茶馆牵引了人群的注目,其中劳止亭清茶馆成为引领这一消费潮流、颇受星城大众欢迎的热门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