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日益突出的离异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优化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人生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局的数据调查显示,自2003年以来,我国家庭的离婚率已经连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孩子身处离异家庭,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也一直都是社会和学校所关注的.过去,人们总是以消极的眼光看待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研究孩子所受的创伤,探讨孩子的心理损害,而在积极心理学视角的推动下,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我,开始想能做些什么是对这些孩子有益处的?并希望能够帮助家长获得积极的心态去养育孩子,不再带着过去的愧疚和悔恨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3.
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发现近几年离异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通常表现为待人接物冷漠无礼;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桀骜不驯,或者胆小怕事,心理脆弱;情绪波动较大,喜怒无常;不合群,自控力差.帮助这些孩子们身心健康地度过懵懂无知的青少年时代,以一个健全的个性和人格融入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蓓 《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37-238
本文通过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找出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导致的再学习、行为上的不足,甚至不乏违法犯罪的事例,并且建议在学校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教育、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单亲家庭是指因自然因素父(母)死亡,或偶然因素如父(母)遭遇车祸,还有感情因素如父母离异或分居等原因而导致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的完整与否对子女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单亲学生是单亲家庭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比同龄人要承受更多的生活磨炼和心理压力。导致单亲家庭产生的诸多因素中,离异占主要地位。本文试从分析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着手,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进行研究。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的学生普遍具有以下心理特点:1.失落、自卑这一点大多体现在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身上。这些学生常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  相似文献   

6.
不变的爱     
[设计理念] 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离异家族成长.过去陈旧的观念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遭受到的心理创伤会大于非离异家庭的孩子,孩子也会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认为父母让自己成为离异的受害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比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离异后的双方如果都能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爱,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离婚只是因为父母之间存在着婚姻上的问题,但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爱,就会让孩子慢慢解开受害者情结,受到的创伤也会减小很多.本剧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小敏正是在跟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爱,才从原来的怨恨父亲开始慢慢向着理解父亲转化.  相似文献   

7.
离异家庭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心理的"疾风怒涛"和父母关系变化的双重压力,如果父母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他们则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单亲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家庭离异的影响要有更多的关注。可以学习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保护孩子免受父母离异的伤害,这样孩子就不会被卷入父母的冲突中,更不会认为自己应该为父母的问题负责。  相似文献   

8.
离异家庭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对儿童心理健康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使自己的孩子同完整家庭孩子一样得到健康成长,将孩子的心理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是每一个离异家庭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家长要从家庭的解体而导致儿童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一角度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随着城市离婚率的提高,城市普通小学中离异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统计数据显示,一所城市小学中有30%的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甚至曾有一个班级,40名学生中有27名来自离异家庭.离异家庭的小学生既是父母婚变过程的见证者,同时也是破裂婚姻的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心理成长过程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孩子该如何应对父母的离异等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一、家庭离异对子女的心理伤害毫无疑问,家庭的破裂对于子女的成长是巨大的消极因素,这些孩子的心理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1.
詹群燕 《教书育人》2012,(14):63-6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摇篮。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离婚率逐步提高,离异家庭日趋增多,势必会导致离异孩子的增多。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有四五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以后逐年增多,曾经带过一个班级到小学毕业时竟达到十多个单亲孩子。这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有的变得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有的变得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我国每年离婚人数己超过l。。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起离婚案,并且以每年3酬~40%的速度递增。父母感情的不和,家庭的破裂,给孩子的生活蒙上了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他们面临着亲情残缺或教养失衡问题,幼小心灵刻下难以抚平的伤痕,使他们的行为表现或孤僻或放任,有时如冬眠的小刺猖一样封闭,有时又像脱僵的野马一样难以驯服。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离异家庭中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会大大降低。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  相似文献   

13.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家庭的残缺,使得这些家庭的孩子总觉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卑心理严重。具体表现在:  1.孤僻不合群。严重的自卑心理,使这些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他们常常将对自身不满或自责的态度,全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把本来“我讨厌自己”等心理,转变为“别人在讨厌我”。这样虽然减轻了自身的压力,却严重影响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天长日久,这些孩子就会出现社会交往障碍,形成孤僻的性格。另外,离异家庭的子女有的由祖父母 (外祖父母 )抚养长大成人。在老人眼中,孩子突然失去…  相似文献   

14.
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发现近几年离异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通常表现为待人接物冷漠无礼;性格孤僻,内向自卑,桀骜不驯,或者胆小怕事,心理脆弱;情绪波动较大,喜怒无常;不合群,自控力差。帮助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将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相对比,着重研究离异家庭于女某些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为家庭和学校如何关心教育离异家庭子女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部门提供心理学依据。而且,也能帮助那些已经或将会成为孩子父母的人们,在对待和处理家庭或婚姻矛盾时,应理智与谨慎,减少苦果的酿成。  相似文献   

16.
离异家庭子女性格研究及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婚家庭子女的教养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学家调查发现,父母离异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针对离异家庭子女的特点,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采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同所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离异家庭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佳,他们对父母的喜欢和信任程度都不如家庭完整的孩子,而对父母的痛恨、惧怕和不服管教的程度却超过了家庭完整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肖杰 《黑河教育》2014,(10):20-20
正家,是人生爱的港湾。我们常把家庭比作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生命初始的摇篮。然而,从教三十二年来,我看到了无数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没有一个真正完整的家,没有一块属于他们成长的沃土,没有一个安安静静成长的环境……同龄的孩子正倍受呵护地成长,而他们却遭受心灵的重创,我为他们忧虑。本文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入手,分析了离异家庭对孩子个性的影响,希望对同仁们探索离异家庭孩子的特殊教育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离婚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离婚对于孩子的成长却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我对所教班的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历时五年的跟班观察,有了一些小小的发现。因为这些孩子恰巧全是女孩,所以我的把题目缩小至女孩这个范围里。一、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离异家庭学生作一了解,从中可以发现一些她们的心理特点产生的根源:(表一)从上表数据我们看到,在孩子6~11岁之间,离异家庭所占比率逐年增高。同时,再婚家庭也随之在增多。从孩子的角度看,在6~11岁这段本应无忧无虑的年龄段,却经历了一次情感上的巨大动荡和…  相似文献   

20.
刘志芳 《成才之路》2020,(6):142-143
离异家庭的日渐增多使得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上升到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爱和疏导离异家庭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用真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引导、鼓励、帮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合理施教,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文章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