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我来说,只有一个情人节名副其实,因为从那以后,就再没有一个情人节能与之相提并论。那是在小学四年级,和一个叫洛丽的女孩。多年来,她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去年情人节前夕,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要找到洛丽 。1972年,在南加利福尼亚州,我爱上了洛丽,那是一个天使般可爱的邻家女孩。每天放学和她一起走回家时,是我童年生活最快乐的时光。洛丽的哥哥泰德是我最好的朋友,而我一到洛丽面前就会变得异常腼腆。平常在朋友们中间,我向来以机智善辩著称;可一跟洛丽讲话,我就只有含含糊糊的份儿了。虽然她对我一直很…  相似文献   

2.
在泰国吃面     
彭世勇 《世界文化》2008,(12):35-36
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泰国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泰国的面条。以后每次去泰国,一出机场,我就会直奔街上的面档先吃上一碗面,然后再去酒店休息。当初在泰国吃面,是因为一位当地的朋友要请我吃饭,他问我喜欢吃什么,我不愿他花钱太多,便说吃一碗面就行了。没有想到,就这一碗面让我对泰国产生了难以忘怀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知道朱根华的名字是我读小学时开始的。我自小就喜欢漫画,朱根华这位漫画家的作品自然成了我最喜欢的读物之一,尤其是我毕业后从事外事工作以来,朱老的国际漫画更是让我特别心仪,朱根华的名字也就牢牢地刻在我脑海中,并总幻想有朝一日能亲眼看看这些漫画作品后面的作是什么样子。凑巧,  相似文献   

4.
坚定的拇指     
乔伊 《世界文化》2008,(3):21-22
艾米是我的妹妹,比我整小15岁。 那时我正上中学,由于学校离家路程远,平日就寄宿在学校里,只有周末才回家看看。每次推开家门就会看到,蹒跚学步的小艾米像只快乐的小燕子,从远处直奔我而来,嘴里甜甜地呼唤着:“哥哥,亲亲哥哥!”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初识《世界文化》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世界文化”四字深深地吸引了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我,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代,在这个面对世界的年龄,我对外面的世界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我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世界文化”。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世界文化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于狭小的课堂飞到了广阔的大千世界之中,搭乘上潮流的快车。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这个使我增长见识的朋友。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我去美国佛州求学。在那里,我遇上了这辈子最让我心动的他,我们曾经分开,但我希望今后的日子能很好。1996年,我耗尽了父母的积蓄来到向往的城市。在美国读书真的比想象中要苦得多,不到两个月,我就花完了所有的存款。在同乡的介绍下,我来到一家小小的中国餐馆打工,在那里我遇上了他。  相似文献   

7.
迟到的学习     
李威 《世界文化》2008,(4):28-29
在我的一生中,这个梦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把我从沉睡中唤醒,而每次醒来之后,我总觉得真是不可思议。在梦中,我又变成了一个小女孩,在家里四处乱窜,一会儿卧室,一会儿厨房,慌里慌张地准备着去上学。 “快点儿,杰恩,你上学要迟到了。”每当这时,我妈妈就会向我喊道。催促我抓紧时间。 “我正在抓紧,妈妈!我的午餐盒在哪里?我的书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8.
刘君 《世界文化》2005,(4):21-22
第一次注意他的画就是那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枯黄萧瑟的野草,因小儿麻痹症而萎缩的瘦小苍白的四肢,克里斯蒂娜在山坡底下,向山顶的房子挪动爬行,看不见她的脸,却时时害怕她有一天会在我的凝视下回头望我。我很容易为这种潜藏着无数躁动不安和悲伤无奈的画面打动,久久的凝视,就为画家埋藏在那些颜色里无形的线纠缠割裂。  相似文献   

9.
阑珊 《世界文化》2007,(4):27-27
在我十五个月大的时候,我跌了一跤。那是沉重的、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一跤。在那之前,我是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小宝宝。我跌倒的时候,面孔朝下落在一个玻璃兔的身上。那个玻璃兔把我的眼睛深深的划伤了,伤势非常严重,严重到足以把我的眼睛弄瞎。为了尽量保住我的眼睛,医生们把我的眼球从被玻璃划开的地方缝合在一起,结果是在我的眼睛中间留下了一道奇丑无比的大疤痕。那次尝试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妈妈并没有放弃努力。她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后找到一位资深医生。那位医生告诉妈妈,如果我的眼睛被完全移空,我的脸就会随着我的成长而扭曲变形,因此,我的那只带有疤痕的、看不见的、混浊的、灰白的眼睛就被保留了下来。当我长大以后,这只看不见的眼睛在很多方面影响了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两角五分奖金喻涓在我一生获得的所有奖金中,这一次最为珍贵。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很晚才下班回家,于是就去那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做晚餐。我从不用肉铺给的纸盒和塑料袋,相反我总是自带一个方形塑料盒。这样倒也省去许多麻烦,回到家就不必再将肉放到盘子...  相似文献   

11.
马紫晨 《寻根》2005,(2):55-60
“梁祝”,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民间传说之一。就我个人讲,则因工作关系,耳濡目染,首先是从那些数不胜数的民歌、故事、曲艺、戏剧和诸多民间工艺作品中感知并注意到它的。另外,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又是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度过的,许多老人对汝南“梁祝”的津津乐道,就更加引起了我对这一课题的深思。我认为学术界不要总是把目光盯着“江南水乡”的蝴蝶,  相似文献   

12.
皮埃尔告诉妻子,他已邀请公司经理到家里吃晚饭,并让妻子准备晚餐主菜——烤羊腿。妻子说:“亲爱的,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手头拮据,没钱买羊腿。”皮埃尔很尴尬,但很快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对妻子讲:“当我们入席后,你在厨房里故意打翻一只不锈钢的盘子。我就说,‘糟了,我想这是烤羊腿掉在地上了……幸好,还有土豆泥。’老板肯定会体谅我们的。于是,我们就可以用土泥请他了。”请客那天,刚刚喝完开胃酒,厨房里就发出了一个很大的响声。皮埃尔赶紧说:“糟糕,这一定是我太太把烤羊腿弄翻在地上了……幸好我们还有土豆泥。”就在…  相似文献   

13.
“摇来摇去先生”韦理编译真没想到,我那座漂亮的挂钟会使全镇的人都嘲笑我。有一天,两个陌生人来到我的饭店。我对他们表示欢迎,并立即推荐在我这里能吃到的所有好菜。那两个人点了菜开始大吃起来,我在一边计算着他们的饭钱,数目不小。可是,他们刚刚吃饱喝足就大吵...  相似文献   

14.
来武辉话教育刘路"你问我为什么这样爱教育?因为我本来就是当教师的,我爱人至今还是教师,我岳父搞了一辈子中学教育!""我敬重我们老师,我敬重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在我眼里,搞教育的人大都是有奉献精神的人,你说是不是?教师职业是神圣的,这种神圣就在于甘愿...  相似文献   

15.
信中的爱     
暮秋 《世界文化》2004,(3):15-16
在女儿莱莉安出生后不久,我就开始按照我们的惯例来向她传达我的爱。  相似文献   

16.
一卢作孚先生的事迹以及他一手创建的民生公司的成就,我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有所耳闻。当时,雅礼中学由长沙迁至湘西沅陵,我是雅礼中学初中部的学生。抗战胜利后,我转学到南京金陵中学读高中,同班同学卢国纶是卢作孚先生的三儿子,我们都是寄宿生,住在金陵中学的“口字楼”三楼,卢国纶就在我隔壁的房间里,朝夕相处,时间长达两年半,直到高中毕业。从他那里,我对卢作孚先生的持家、为人、尤其是创业精神,又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高中毕业迄今整整五十年,不久前卢国纶来京与我相晤,我们都老了。 卢作孚先生的长子卢国维的长女卢晓蓉…  相似文献   

17.
三颗红弹球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我住在爱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米勒先生的菜摊就摆在路边,出售一些农场上新采的蔬菜。我常常去他那里买蔬菜。由于食物和钱极端缺乏,因此.物品交换便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一种商品交易形式。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里,米勒先生正为我把一些旱上市的土豆装进包里。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一个虽然穿得破烂却很干净的瘦弱的小男孩正饥渴地看着一篮子新下来的绿汪汪的嫩豌豆。  相似文献   

18.
我已经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了,但我丝毫没有高兴的感觉。因为班上似乎人人都瞧不起我,甚至我们的老师——凯丽小姐也是如此。在大家看来我似乎总是怪怪的。比如我不喜欢喝热牛奶,甚至不喜欢大家都爱的游泳课。但我发誓那都是有原因的。我不喜欢喝牛奶是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而我不喜欢游泳课则是因为我的游泳水平实在太差,我甚至不能在游泳池里游上一个来回。  相似文献   

19.
暮秋 《世界文化》2005,(2):30-31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家就装上了电话,这在我们那一带是最早的。时至今日,我仍旧能清楚地记得那台固定在我家楼梯口处墙壁上的被擦得闪闪发亮的老式电话机,它的听筒挂在一侧,泛着明亮的光泽。因为当时我还太小,够不着电话,所以,只要妈妈对着电话说话的时候,我都会着迷似的静静地聆听。  相似文献   

20.
前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到大港去看望我的学生郑子建君。子建君,是我年轻时在静海当老师时的一个学生,聪明、能干,又为人忠实、仗义,所以一直没断了联系。他到大港后,做保险工作,几次来电话约我去玩,我想也好,顺便看看大港什么样,就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