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德,因此,音乐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教好一首爱国主义歌曲,等于上好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下面以《我和我的祖国》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唱歌时,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情升华、内化.  相似文献   

2.
教唱四环节     
小学生天真活泼很喜欢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上,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学起歌来情绪饱满,歌声嘹亮;有的同学害怕唱错,声音较小,但是你可看到他们边唱歌边点头;有的虽然没出声而嘴里却在不断歌唱;有的调子唱得不够准,但歌声高昂,情绪热烈.根据学生这种学歌心情,我在教唱中,主要抓住以下四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范唱 这是引起学生学歌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教歌之前,必须范唱.因此,我们教师在示范演唱之前,应该熟悉歌曲,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对歌曲进行反复体会,在范唱时应该像你钟爱的独唱演员那样,情绪要饱满,认真细致,以便引人入胜,把歌曲的思想感情尽可能完善地唱出来,力争能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使学唱者对要学唱的歌曲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帮助大家学好歌曲.范唱之后,紧紧抓住学生迫切的学唱心理,用简单、概括、通俗的谈话,介绍歌词的中心思想和解释词意.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正在教学生演唱《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革命歌曲,突然有个学生这样问我: “老师,为什么老唱这种硬梆梆的歌曲呢?教我们唱‘送君送到大路旁’吧。”“硬梆梆的——”我想:难道硬梆梆的就是革命歌曲的代名词吗?难道象《送别》这样软棉棉的歌曲才是感情丰富的吗?看来,这个学生的要求,不只是反映—些学生缺少鉴别力的问题,更严重的是,说明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正受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侵蚀,必须引起严重注意。  相似文献   

4.
教唱歌曲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歌曲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唱好一首歌曲,教师首先要了解歌曲的艺术构思和歌曲所反映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同程度地把儿童引导到这两个方面上来。这样,儿童才能流畅的用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一、歌曲的情境设计过程即是引导学生自然流露真实情感的过程,又是唱好一首歌的必要手段。歌曲情境设计恰到好处,有助于加深儿童对歌曲的理解深度,并随之对歌曲产生浓厚兴趣,以便达到所期望的最佳教学效果。情境设计通常可以通过启发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师要教学生唱好一首歌,首先要教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这就是要求上好音乐课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渗透语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内涵,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说”来理解歌曲内容,教师通过听学生“说”来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说”为“唱”铺路,学生“说”得好,也就对歌曲思想内涵理解得深,了解得透。我们在音乐课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主要是在听乐曲、学歌词的时候,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音乐的意境,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把音乐意境讲出来。再带着感情来唱歌,就一定能唱好…  相似文献   

6.
范唱是歌曲教学中的表率性活动。它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和欲望,那么,如何在声乐课中做到“范唱美”,使新歌范唱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受益于学生呢?我认为教师好的范唱,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直接感染教育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等形成初步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费尔阿本德博士的一篇文章《儿童音乐教育必须是"好的"音乐教育》中提出:"好的"儿童音乐教育应该让孩子都感到安全、舒适;"好的"音乐教育让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经验;"好的"音乐教育是儿童共同学习的过程。那如何让幼儿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精心的准备,一句一句得教唱幼儿,能完整地把歌曲唱下来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轻重、强弱快慢全听老师的,幼儿在静静的坐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使学生多学唱点歌曲,往往是学生抄好歌曲后,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地唱了起来。这样,教师教起来‘省事’,学生也觉‘过瘾’。一个学期竟也能学会几十首歌曲。但长期如此,却是害多于益:一是学生不便掌握歌唱技巧;二是学生难于完整地唱好一首歌;三是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速度、感情、风格等等。 那么该怎样完整地教学一首新歌呢? 首先要让学生熟悉过门和间奏。教学生唱谱的时候,带唱几遍过门,然后教师将过门演奏几遍,给学生在何时起唱的印象。学生不熟悉过门的话,也可以在过门即将弹完时,给学生点头示意起唱。 其次,要分析和讲解歌词。一首好的歌曲,它的  相似文献   

9.
范唱,就是教师面对学生进行的示范性演唱。其目的是教师运用歌曲所刻画的鲜明艺术形象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风格特点、思想感情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唱歌教学中,我是分四个阶段来安排范唱的。一、在新授之前,进行“整体式”范唱所谓“整体式”范唱,就是完整地演唱新授歌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致了解,激发  相似文献   

10.
对于农村学生,假期布置怎样的作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我通过多次实践,发现用以下方式布置假期作业,并在开学以班级活动形式予以检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唱一首好歌。现如今流行歌曲大都不适合初中学生,优秀的校园歌曲、革命歌曲又在学生中不流行,因此假期我就布置学生通过向父母、姊妹等学唱一首健康向上的、适合学生的歌曲。新学期第一堂班会课举行个人演唱比赛,同时选出优秀歌手,在每天的预备唱歌时间,依次在全班教唱这些歌曲。教唱的同学很乐意一展才华,  相似文献   

11.
歌唱是人们用以表现现实乍活、抒发思想情感、寄托理想希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歌唱教学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教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歌唱不仅仅是声音、音乐和文学的结合,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判断力、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学得好、唱得好呢?  相似文献   

12.
歌曲,几乎人人爱唱,由于少年儿童好动、好新奇,在课堂上适当地教唱英语歌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音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唱之前有目的地进行一番选择和安排,会使它在教学中发挥不同的效力。由于课本中的歌曲不少是由世界名曲改编...  相似文献   

13.
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时把学生带入情境。任何一首优秀歌曲都是时代的呼声,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都体现了作者的愿望和情感。教唱前教师通过语言、影视、图片等手段把这些内容向学生介绍清楚,使学生进入歌曲所展示的情境。如我在教唱《国歌》时,首先向学生介绍了  相似文献   

14.
曾轶 《成才之路》2011,(20):54-55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正>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技能,学会演唱几首歌曲,还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即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在教唱苏少版《音乐》二上歌曲《大马告诉我》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小学生当众唱歌的能力还比较差,唱歌时畏畏缩缩、羞羞答答者不少。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加强学生当众唱歌能力的培养。从实践中我体会到,要做到这一点,一般都要经过以下步骤: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唱歌感兴趣,才愿开口。为此,我常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展唱“我最喜爱的一支歌”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电视插曲、广播歌曲唱给大家听,同时在班级中推出“每周一歌”。这样不断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愿唱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范唱教学在歌唱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掌握歌曲情绪,学会、学好歌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有一种误区:认为"范唱"仅仅是教师对新歌进行示范性演唱的一种过程。只要教师把歌唱准、唱好,就已上好了范唱课。而在教师进行范唱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在歌曲的认识、感受、体会、情绪及心理变化等方面却并不关心。导致范唱教学事倍功半,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掌握情绪、理解内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有一些不宜于少年儿童唱的歌曲在孩子们当中广为流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除了社会上的影响外,与我们一些学校音乐老师的工作也有关。有的音乐老师,不顾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把一些社会上流行的爱情歌曲选到课堂上来教学生,是不妥当的。不久前,我参加过一个学校的音乐会,发现在学生们演唱的歌曲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爱情歌曲。如有一个班集体演唱《泉水叮咚响》,男同学唱第一段,女同学唱第二段。这是一支青年爱情歌曲,根本不应当在少年儿童中教唱。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唱歌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就幼儿唱歌时的咬字问题谈一点看法。歌曲是以旋律和歌词共同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艺术作品。歌词是歌曲的基础,它可使幼儿形象具体地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幼儿唱好一首歌,必须同时教会他们正确地咬字,这是关系到演唱效果,即歌曲的表现力、感染力的一个重要问题。所谓咬字,就是把字头的声母按照一定  相似文献   

20.
一、要潜移默化,增强渗透性。《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德育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言文字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为表,思想感情为里。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剖析,层层深入,细细品味,达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捕捉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体会蕴含其中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