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其书法批评思想也非常丰富 ,其中包括法古能变、书如其人、中和可经、不工之工和意法相成。这些书法批评思想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其书法批评思想也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法古能变、书如其人、中和可经、不工之工和意法相成。这些书法批评思想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尚意"书法的主要倡导者.他提出的关于书法作品五要素有机整合的构成观,不仅赋予前人书论朴素的生命比况概念以新的哲理内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书学技法论认识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思路,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它是宋代"尚意"书法创作论与批评观的连接点,不仅为宋代轻视形式技巧而重视人格书风的书法批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也能为今天书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康有为的书法思想及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书法家。他的书学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以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去对待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他的书法思想的变化有其文化基础 ,即哲学思想的变化、古典文化氛围的逐渐衰落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转移。他的批评方法也与传统的批评方法有质的区别。他的书法实践把相对衰微的书法艺术带入勃兴 ,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康有为的书法思想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熙载的《书概》是中国清代书法理论著作。《书概》所论方面十分广泛,涉及书法的书体、技法、批评、美学等等,在许多问题上作者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较好地发挥了古人的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从《书概》二百四十六条论述中,选出与刘熙载书法品评有关的加以分析综合,来探究刘熙载的书法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6.
刘熙载的《书概》是中国清代书法理论著作。《书概》所论方面十分广泛,涉及书法的书体、技法、批评、美学等等,在许多问题上作者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较好地发挥了古人的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本文从《书概》二百四十六条论述中,选出与刘熙载书法品评有关的加以分析综合,来探究刘熙载的书法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书法批评应运而生,这是书法创作繁荣的需要和反映。但就目前的批评来看,仍处在比较低的层面上,基本上是传统书法品评的简单延续,而缺乏严谨的、科学的品质。此状况已经影响和制约了书法艺术的深入发展。历史与现实要求我们应当建立现代意义上的书法批评学科。拙作所谓“批评的批评”,正是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书法批评的反思、观照,继而阐发现代书法批评的原则和要素,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是宋代尚意书学思想的奠基人。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寓道于书的人品观、文人化倾向的雅俗观、自适遣兴的游戏观和重视主体意识的创新观。苏、黄、米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对书法创作、书法审美以及书法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深化,逐渐形成宋代"尚意"书风的核心理念,为宋代书法走向高峰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艺舟双楫》在书法史与书法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崇高的地位。然作为大政治改革家,康有为不可能将书法与其理论批评看得很重。这是我们考察康氏的书学思想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即使康有为十分喜欢书法与书法理论,书法与书法理论在其心目中依然是“末艺”;而《广艺舟双楫》的撰写主要是“游岁暮”。当然在本书中,其大政治改革家之情怀与其政治思想肯定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熔铸于其中。  相似文献   

11.
古代书法的审美理论从"工"到"拙"的演变经历了一定时期,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书法中的审美,致使现代书法中对"工"与"拙"形成了一些误区.认真分析这些误区形成的原因,有利于正确认识现代书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胸次”一词的使用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但作为书法批评词语的使用,主要是在北宋。书法批评之中延用了“胸次”在审美体验获得的过程当中,所强调的人的修养、学识、道德品质的作用这一涵义。北宋科举考试中废除书判取仕之后,书坛凋敝。在学当时人书法的功利书风背景下,“胸次”在书法批评中的提出,并作为一种审美价值判断,其涵义与“书卷气”、“韵”等批评词语的相联系,使书法批评中对伦理道德、学养天资等非艺术成分更加关注,形成以人心直接对应宋代及其以后书法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3.
路薇 《河池学院学报》2021,41(5):13-18,30
南宋朱熹既是理学家,也兼具诗人、书法家的身份.他以儒家义理为基底进行诗书创作,奉守严正持"敬"观,并将持"敬"的功夫从理论层面延伸至个人行为修养及诗歌书法等艺术领域.朱熹反对夸张繁复的艺术技巧,提出文道并重,注重艺与道的统一.注重"气"在诗文书法中的一以贯之,并且在诗书创作与理论中从推崇"古法"过渡到后期不完全否定苏黄的"无法之法",将理学思想与艺术法度平衡融合,对其时及宋末元初均有深远影响.朱熹以其深厚的理学修养和文学积累,在诗歌和书法创作批评中融入理学思想,使诗歌与书法表现出理学视阈下的会通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下书法批评活动对书法文本的忽视,审查了现有书法批评方法的得失,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应对策略,并且主张只有在书法的审美静观中才具备文本细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略论古代书法批评的三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其中书法批评理论即具有三大特征:人格化的批评方式、点悟式的批评方法、形象化的评论语言。分析阐释其三大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古代书论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巨著,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刘勰在《练字》篇中除了讲写作中的用字外,更是创造性地引入了中国书法所秉承的美学观念。这不仅体现了刘勰本人书法创作的主要审美取向,还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书学思想,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法不可避免的发生着日益密切的关系,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书法的传播。文章试图考察当代书法在传播方式上出现的新现象,指出其速度快,范围广,容量大,处理简便,平民化,互动性等特点。此外,网络还影响着书法教学、书法活动的进程和书法批评等方面。使得书法教学更容易吸引年轻人,展赛评审更加公开,书法批评更多的体现民间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是著名雕塑家熊秉明的一本书法美学理论专著.此书在思想内涵、阐释体例、语言表达等方面,相对此前的书法理论著作具有其独特的理论特色,是一本在书法理论、书法美学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理论文本.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并存的时代,中国的当代书法批评如何摆脱审美与功利这对冤家的纠缠,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批评应占有的位置,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审美文化心态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性功     
元人的"复古运动"在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反思与纠偏过程中强调兼顾书法的文化性与技术性,也就是"性功结合",这是平民文化形态中艺用书法的一次深化。元明人所谓的"性功结合",可以理解为宋人尚意与唐人尚法的调和,进而可以说,是书法的"人格批评"与"质量批评"两种理念的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