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交通拥堵已成为国内制约经济发展、加重环境污染、影响出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现有的道路条件下更高效的完成出行是解决拥堵问题的主要思路。本文基于时空上的交通历史数据及实时检测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进行短时交通预测,再根据预测出的交通流量对交叉口设置可变车道并优化信号配时,最后使用VISSIM软件对预测流量下优化后的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有效的提高交叉口服务水平、减小车均延误及排队次数。  相似文献   

2.
依据调查所得的西宁市城市道路交叉口历史交通流量,在简化西宁市城市道路网络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信号控制分区的改进型模型和方法,最终得到了西宁市核心区信号控制分7区、8区、9区、10区的方案,为西宁市道路交叉口信号分区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单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首先利用多传感器系统对交通流量进行采集,然后用加权平均的数据融合算法将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更可靠的数据,最后将这些数据作为确定交通信号控制参数的依据,运用公式算出控制参数。进而实现了对单交叉口信号的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一传感器信号控制而言,谈方法具有信息的完整性、统一性、多样性和容错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于交叉口来说至关重要,是现代城市交通控制和疏导的主要手段。本文选取南阳市的五山大道与云岛大桥组成交叉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交叉口的几何结构、信号配时和交通流量进行调查后,利用信号周期算法Webster方法为该交叉口设计了新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新旧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得出新的控制方案在延误、停车率和通行能力方面都优于现在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整个路网的交通情况来建立模型,实现路网的通行效率计算。首先,根据车道交通流量不同和冲突不同,分别构建二相位和四相位的交叉口通行效率模型,再整合建立整个路网的路口通行效率模型;然后,以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中交通流量所包括的全部车辆行驶的总里程来构建整个的路段通行效率;最后,通过路段和路口的通行效率来计算整个路网的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在上、下班高峰期,主干道上总会出现一边交通流量大、另一边交通流量小的现象。为更好地调控这种现象,目前交通部门在上、下班高峰期人为控制潮汐车道和信号灯,其中利用物理栏杆进行隔离变更的路段均需安排专人值守,并在固定时段手动完成变道工作,既不安全又很繁琐。由于栏杆不能收放,也不美观。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24)
本文综合运用交通工程、交通管理控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相关知识,通过对数据的调查总结与分析计算,借鉴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以张家口某十字形交叉口为设计对象,进行设计方案对比优化,并对优化的交叉口形式进行进口道车道数计算和车道设计简图的绘制。此概略设计为后期的详细设计提供了前提和数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限制,平面交叉口瓶颈作为影响整个道路交通系统能否完全发挥其功能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正日益严重。近几年,对于交通工程研究的重心正逐步转移到对现有道路设施的充分利用上来,希望通过见效快、成本低的交通流组织方法和交通控制手段来解决交通系统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从而达到改善交通运行状况的目的。本文基于借鉴海内外关于交叉口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左转车道设置的条件、方法以及左弯待转区的设计等方面作了探讨,从而为左转车道的设置提供了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交通调查与分析,提高交通调查的实时性。将普通监视图像颜色变化所占像数和迁移距离输入模糊神经网络,通过查询表获得车流的车型、流量、车速,进行统计分析,为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特别是为实现交叉口信号配时的自动化提供了可靠数据。本系统弥补了传统调查方法人力、物力耗费大;调查数据实时性差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主要接入设施的公路交叉口是公路工程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非信号控制的公路交叉口需要更多的关注其安全性。本文对平交口安全影响因素和几何安全设计要点进行分析,着重介绍了在设计引线接线、缘石转弯半径及中分带开口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旨在提高非信号控制平面交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单菁竹  李京梅  林雨霏  王国善 《资源科学》2018,40(10):1943-1953
选择实验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量个体对资源环境属性状态选择集的偏好信息,评估资源环境非市场价值的前沿方法。受访者面对多种选择集的高信息负荷,由于认知水平受限,经常通过为物品属性设定可接受的最低/最高水平,即属性临界值,以简化决策过程,易造成模型估计结果的偏差。本文针对黄海胶州湾海域浒苔治理支付意愿,考虑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情况,设计引出属性临界值的选择实验问卷,建立修正选择模型,以青岛市实地调研的397个有效样本为数据来源,对居民浒苔治理意愿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具有普遍性,忽略其存在及违反情况将导致估计结果的偏差;②将属性临界值存在及违反情况纳入效用方程,对传统选择实验分析框架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经修正的选择模型的拟合度更优,能更好地解释受访者选择行为。在参数估计方面,浒苔治理恢复属性对居民效用水平显著正向影响,滨海景观、近海水质属性临界值的违反对居民效用水平显著负向影响;③青岛市居民对治理浒苔恢复滨海景观、改善近海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修复海洋生物资源的年支付意愿分别为90.68元、84.92元、49.34元、43.17元,2017年青岛市胶州湾海域浒苔治理总支付意愿为33.006亿元。与传统模型的对比表明,考虑属性临界值存在及违反情况的选择模型能更有效地反映受访者的实际边际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支付意愿估计结果的效度。  相似文献   

12.
云存储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诸多安全问题,在云存储环境中,数据被外包给云服务器而处于用户控制之外,如何实施新颖可信的访问控制技术就变得非常关键。作为一类新兴的公钥加密技术,基于属性的加密算法以其灵活性被广泛应用在云存储访问控制方案的设计中。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加密的云存储访问控制方案,方案可以实现安全的云存储,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实现身份验证、对属性的加密/解密以及对非敏感数据的访问。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是一种可以保证数据完整性和机密性的云存储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13.
张文开 《资源科学》2002,24(1):20-24
以福建省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为例,初步认为耕地可持续利用应体现以下4个方面:1、耕地数量可持续,要维持一定的耕地数量,但不应盲目追求数量;2、耕地质量可持续,应当着重内涵挖潜,提高耕地的生产力,以质量弥补数量的不足;3、耕地时空可持续,应当是几代人以上维持耕地属性不变,地块位置相对稳定;4、土地法规支持,应当尽快制定有关法规,是耕地经营权相对集中,以利于对耕地的投入,使耕地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为例 ,初步认为耕地可持续利用应体现在以下 4个方面 :①耕地数量可持续 ,要维持一定的耕地数量 ,但不应盲目追求数量 ;②耕地质量可持续 ,应当着重内涵挖潜 ,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以质量弥补数量的不足 ;③耕地时空可持续 ,应当是几代人以上维持耕地属性不变 ,地块位置相对稳定 ;④土地法规支持 ,应当尽快制定有关法规 ,使耕地经营权相对集中 ,以利于对耕地的投入 ,使耕地质量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陈业华  李晓庆 《科研管理》2013,34(8):123-129
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是先进制造技术(AMT)项目投资优化的关键环节。文中针对AMT项目多投入和多产出的特点,分析了影响AMT项目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类因素,构建了AMT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建立了AMT项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得出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整体状况,并得到可以调整资源投入量使资源利用率达到最佳状态的结果。同时,根据敏感度分析结果,给出了影响企业可变资源利用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给开发AMT的企业提供建设性建议。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企业知识状态及其属性,详细分析了属性的内在特征,认为企业知识状态表现为企业拥有知识状况和利用知识状况两个层面;阐述了属性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认为企业知识状态属性间并非简单加总,体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属性的量变与质变都会引起知识状态的变化和进一步演化,只有配置合理才能体现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能够实现平稳快速的动力性换挡,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由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换挡过程的分析可知,当上一档位的离合器分离,下一档位的离合器滑摩的时候,由于两个档位变速比的差别,为了使换挡过程中车速平稳变化,没有明显的冲击,必须在这过程中,对发动机转速进行有效控制以匹配下一档位的输入轴转速。本文研究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编写相应的换挡控制程序,对发动机和离合器同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汽车平稳变速。  相似文献   

18.
徐坤  曹锦丹 《情报杂志》2012,(1):172-174,171
提出了一种针对领域文献的易于实现且具有较高准确率的未登录词自动识别方法。通过该方法生成未登录词表,可提高中文自动分词效果,弥补领域主题词表更新慢的不足,方便对领域文献的后续处理,进而提高科研工作者利用文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control method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The design goal is to perform the automatic lane keeping under multiple system constraints, namely actuator saturation of the steering system, roads with unknown curvature and uncertain lateral wind force. Such system constraints are explicit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ontrol design procedure.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propose a new constrained Takagi–Sugeno fuzzy model-based control method using fuzzy Lyapunov control framework. The resulting non-parallel distributed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is able to handle not only various system constraints but also a large variation range of vehicle speed. In particular, Taylor’s approximation method is exploited to reduce not only the numerical complexity for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but also the conservatism of the results. The design conditions are strictly expressed in terms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which can be efficiently solved with available numerical solver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both simulation and hardware experiments with various driving scenario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robust gain-scheduled output feedback yaw stability H controller design to improve vehicle yaw stability and handling performance for in-wheel-motor-driven electric vehicles. The main control objective is to track the desired yaw references by managing the external yaw moment. Since vehicle lateral state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state feedback controller normally requires vehicle full-state feedback is a critical challenge for vehicle lateral dynamics control.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the robust gain-scheduled output feedback controller design only uses measurements from standard sensors in modern cars as feedback signals. Meanwhile,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in vehicle lateral dynamics such as tire cornering stiffness and vehicle inertial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and handled via the norm-bounded uncertainty, and linear parameter-varying polytope vehicle model with finite vertices is established through reducing conservative. The resulting robust gain-scheduled output feedback yaw stability controller is finally designed, and solved in term of a set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Simulations for single lane and double lane change maneuvers are implemen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developed approach with a high-fidelity, CarSim®, full-vehicle model. It is confirm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can effectively preserve vehicle yaw stability and lateral handling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