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昭通市昭阳区北部新区规划区域内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巨大的利用潜力.但大多仍然处于原生态状态,尚未开发利用,即使开发利用,也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规模.区域内景观文化内涵少、附加信息少、景观单薄。北部新区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为前提,对文化景观进行节制性的开发建设,实现对文化景观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有序保护.注重自然环境的生态修复,建构凸显地域文化显山露水的生态景观网络,凸显复合生态的规划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丰富厚重,值得充分研究、保护和利用。分析商丘地域传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探讨对策,有针对性地破除保护不力、浅层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找到保护与利用的契合点,打造精品文化品牌,进而提升商丘地域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火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州大地的文化重镇——商丘有着密切的关联。出现在商丘的火祖燧人氏和火神阏伯是火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两大中心人物。商丘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目前对于这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仍存在一些不足。通过研究发现,明确政府职能、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投资力度及宣传舆论等,对商丘火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戴蒙教授认为景观失忆(Landscape Amnesia)是一种"日常情况慢慢变坏"(Creeping Normalcy)的景象。它是一个危险信号,让人们警惕所拥有的环境和资源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城市化是改变城市环境、开发城市资源的重要手段,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破坏着城市文化景观。通过对重庆市巴渝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以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为思路,分析了景观失忆的基本形态和根源,探索了解决文化景观失忆问题的主要路径,强调了专家智囊团、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城市文化传承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促进我国城市旅游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丘古城与大运河商丘段所承载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商丘古城与大运河商丘段捆绑申遗的关键条件。首先要盘点、厘清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标志性项类的历史渊源及保护现状:物质文化资源以商丘古城、张巡祠、应天府书院、侯方域故居、阏伯台等标志性品牌为例;非物质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商丘民间技艺与商丘民间戏剧两方面内容,分别以饮食标志性品牌资源、传统剧目标志性品牌资源为例。其次要探究捆绑申遗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方略,强调对各种文化资源项类的深入挖掘和有效保护,进而树立商丘特色文化品牌及区域文化遗产标识。  相似文献   

6.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青州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独特优势。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对古城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有效整合,用文化元素强化旅游优势,提升旅游品质,做强青州古城文化旅游品牌,让旅游业成为青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给商丘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应该从商丘本地的旅游资源价值、现状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以红色旅游为龙头大力发展商丘旅游业,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商丘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要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品牌,重视市场化运作,吸引更多的人流、资金流进入商丘。  相似文献   

8.
安阳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景观资源。但目前安阳文化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宣传力度差,开发不到位,环境污染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备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应对措施,以更好地开发安阳的文化资源,实现安阳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商丘文化资源进行国情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使更多的人全面、深刻地了解商丘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进而增强商丘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以实现人们关爱家乡、报效祖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屯堡文化在安顺“旅游兴市”中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屯堡文化与安顺自然旅游资源的配置及产品组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放在安顺“旅游兴市”战略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安顺“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渭南市秦岭北麓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营管理不规范、旅游基础设施差等问题,结果造成旅游服务不到位、旅游产品开发慢和缺乏人文色彩的不良影响。要实现国际山水旅游城市的目标,应不断提高认识强化经营管理,突出景观特色差异化求发展,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景区魅力,加强旅游服务重视旅游营销,以提升城市形象,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健身娱乐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枣阳的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经济资源充沛,山水虽不险奇,却皆娟秀,又沾溉人文,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若能合理利用其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科学制定其文化旅游的战略思路,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枣阳特色的文化旅游新路来。当务之急是主打刘秀景观品牌,带动"古帝乡"文化旅游全局起步,以枣阳特色吸引大众眼球,赢得美誉度,促进枣阳社会与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域特色,探讨小城镇河道景观设计,以尤溪县七尺溪河道景观设计为例,从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两方面分析七尺溪河道的地域特色,探讨地域特色的小城镇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际风筝都”——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潍坊市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潍坊文化,进行品牌城市建设;加强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化因素在现代旅游活动中地位的上升和影响的日益扩大,历史文化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和梳理历史文化类资源旅游开发的形式及其经验借鉴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红山文化主题公园、打造红山文化景观廊道、建立红山文化数字博物馆、开发红山文化参与型旅游产品等方式对红山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红山文化资源,更能丰富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石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它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秀丽的山水园林特质,而今更洋溢着现代都市的鲜活气息。矿冶文化是黄石的根,更是黄石城市的魂。在黄石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继承和发扬矿冶文化特色,不断挖掘矿冶文化资源,增加城市文化的新亮点,发挥其在繁荣经济、美化家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的综合文化效应,不断以矿冶文化引领黄石走向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安阳市拥有丰富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远不适应,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运行模式也不适应当前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文章围绕安阳市三“阳”开泰旅游文化和旅游开发背景,对当前安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转换政府管理职能优化旅游产业环境,组建旅游景区优秀旅游管理企业集团,实行市场化运作,整合安阳旅游资源,形成优质旅游资源运行新模式,推动安阳市旅游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特色文化就是具有独特的鲜明个性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由特定历史地理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一种文化风貌。特色文化展示方法主要有文化实物展示、文化生态展示、文字图片展示、视听影像展示等。特色文化展示基地是指在拥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特定区域集中展示特色文化的场所。特色文化展示基地的建设模式主要有自然景观模式、民族文化生态村模式、大理洱海游船模式、云南民族村模式、文化产业园区模式、影视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具有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品位高、无可替代的旅游文化资源,并通过层次分析方法评价了这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显示天水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占比最高,其中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尤为突出.藉此,提出了加强部门调控作用,完善文化旅游线路,强化宣传促销,积极发展旅游文娱演出业、旅游文博业和旅游影视业等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业发展构思,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发展探寻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