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慧 《海外英语》2015,(2):44-45,50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归化和异化翻译理论,对余国藩和詹奈尔所译的中国名著《西游记》进行比较研究。詹奈尔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吸引了读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原著文化;而余国藩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在文中大量加注,使读者易于理解并促进中国文化向译入语文化的传播。最后还对《西游记》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在翻译《西游记》这种包含较多文化负载词的作品时,译者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安琦 《海外英语》2011,(6):195-196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语义翻译重在传达原文的语义内容,交际翻译注重读者的理解和反应。《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宝,陆续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内外。中外翻译学家关于其书名的翻译可谓仁者见仁。该文试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尝试在翻译方法上对几种《西游记》书名英译的差异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探讨纽马克翻译理论对其文化内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词汇的研究在当今是个热点问题,对于文化词汇的翻译是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国内的许多读者对此都未必了解,而在《西游记》中充斥着大量的道教文化(如内丹学),在其译本里,译者又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这样处理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本文将通过《西游记》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与其英译本一直已来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作品与其译作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对其译作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但对于其回目的研究并不多,该文章以原文《西游记》的回目和詹纳尔英译本的回目为例,对比了英汉语言表达形式的差异,进而探讨了产生语言表达差异的原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英汉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的不同,揭示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为我们的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翻译研究已成翻译研究的主流,文化负载词的文化翻译研究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核心内容。作者通过对两个《西游记》英语全译本中的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对比研究,意在探求两位译者对于文化负载词理解与处理,同时考察一下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当前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研究中较为流行的翻译理论。它强调译文要在译语语境中努力实现文化交际的目的,要求译者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摆脱了对等翻译的局限性。本文以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为例,运用翻译目的论之目的、连贯和忠实三原则分析译文,认为译者恰当地将英文字幕融入更加符合目的语观众的文化语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君主自称词是文化负载词的一种,对其的汉英翻译不只是汉英词汇的一一对应,更体现了译者对特有文化元素的处理方法及其原因。《西游记》中分布着大量的诸如"朕、寡人和孤"这样词,Jenner和Anthony的《西游记》英译本中,对其进行了一一翻译。但是二者的翻译却不尽相同。Halliday的语境理论可以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对于翻译,许多人理解比较偏面简单。认为是"人云亦云","乌鸦学舌"之事。作者通过对《西游记》中"弱水"一词的理解与翻译进行分析,让大家对翻译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以对詹纳尔翻译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英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游记人物称呼归类,以说明西游记中人物称呼的特殊性和给翻译带来的难题。其次就詹纳尔翻译的西游记中人物称呼英译过程中翻译手段的运用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论最后提出自己的拙见:增加必要注释可更好的传达源语言中潜藏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苏艳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7-119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离不开伦理的关照,而语言文化的差异性、诗学传统的个性、语义的开放性、阐释的历史性、译者的主体性、以及翻译过程的复杂性造就了差异的翻译伦理,那么翻译就不能在传统的一元标准下进行。在当前跨文化背景下,尊重差异采用多元标准是翻译《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小野忍先生翻译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在第一卷摆有长文《(西游记)解说》,探讨了小说的结构、原文和作者。历经二十余年,研究成果日积月累,需要对《解说》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翻译在21世纪已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基于国内三大翻译核心期刊(《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以来有关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文章,对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内容以及洞见做出总结,为今后对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彤 《同学少年》2009,(12):52-52
中国许多古典名著的外国翻译名十分有趣。如: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西游记》的英文译名为《猴》。  相似文献   

17.
杨晓丽  安静 《文教资料》2011,(2):31-33,88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查阅、梳理了1989年1月—2007年2月国内三大翻译刊物《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以及其他一些刊物所发表的公示语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介绍了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概况,分析了其特点,提出了对公示语翻译的看法,期望对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不同文化的内涵差异导致了词汇的内涵差异,甚至是词汇空缺,而这些词汇也属于文化负载词的范畴。《西游记》中存在很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两方面因素,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吕叔湘是中国语言学家、语法家、词典编撰家,但鲜为人知,他翻译和编纂过多部英文作品。较之语言学著作,评论界对其文学翻译作品关注不够。而吕叔湘翻译思想及方法对于今后中国翻译领域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吕译《伊坦·弗洛美》堪称典范。鉴于此,笔者查阅研究前人吕叔湘翻译研究,特别是《伊坦·弗洛美》翻译研究。先前吕叔湘翻译研究文献综述如下:吕叔湘翻译实践整体研究(4篇);《吕叔湘译文三种》研究(3篇);吕叔湘汉译《伊坦·弗洛美》研究(6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